瓷的器型——爵杯、吸杯

爵杯、吸杯两种瓷杯,前者拟古,后者仿生,造型别致,颇有一番趣味。

爵杯,顾名思义取法于青铜爵,前有流,后有尾,上有双柱,腹侧有鋬,下承三足。制作时求其神而不拟其形,故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既不象商代的青铜爵,也不似西周的爵。瓷质爵杯主要流行于明清两代。

南京博物院藏的明永乐白釉爵杯(图1),造型古拙,釉面光润洁净。拟手捏成形,不甚规整,腹部中间接胎痕迹明显。永乐白釉中称著于世者号“甜白”,是一种半脱胎白瓷的釉色,呈半木光状,具有甜润的白糖色泽,故名之。永乐甜白釉瓷坯胎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达22%,说明羼入白高岭土的比例较多,这对于提高釉的白度起了很大作用。在釉料中加入5.28%的钾长石做助熔剂,也增强了釉的白度,并将瓷釉泛青的现象降低到最小程度。

图1

图1

四川省平武县王玺家族墓地出土的明空白期白釉爵杯(图2),造型特征极似永乐白釉爵杯,制造稍精,腹部内侧光滑无接胎痕,白釉亦精好。

图2

图2

故宫博物院藏明正德黄釉描金爵杯(图3)和明嘉靖祭蓝釉爵杯(图4),明显增高,双柱与三足变长,腹部亦深,并有贴花与印花装饰。

图3

图4

浙江省博物馆藏的明龙泉窑青釉爵杯(图5),从古拙简单的造型、短小的双柱和青釉发色判断,时代应为明初。由于配有镂空的金属盖,好似熏香之具。

图5

清代的爵杯多见于青花类,如四川博物馆藏清乾隆青花云鹤纹爵杯(图6),爵与盘成套,爵盘折沿,弧腹,四足,盘中心绘青花寿山福海纹于凸起的台上,爵外壁与盘内壁均绘有青花云鹤纹。器形规整,纹饰生动,青花色泽浓艳,为乾隆时期典型官窑产品。

图6

吸杯,早在唐代已有,后不复见,直至清代又有烧造。

唐代黑石号沉船上的白釉绿彩吸杯(图7),呈高足杯状,外面有根吸管,通到杯心,杯内心贴塑有龟、鱼、禽类装饰,掩饰从杯心连到吸管的小孔,造型构思极为巧妙,令人拍手叫绝。

图7

图7

清代吸杯多呈牡丹花瓣形,如清华大学博物馆藏清康熙素三彩牡丹花形吸杯(图8),花瓣施绿釉,釉面刻划叶脉纹理。外壁一侧贴塑花梗形吸管,施紫釉。素三彩始于明代成化时期,其特点是釉色以黄、绿、紫、白等色釉为主,不用红彩,故而称之,康熙时期最为流行,并有创新,增加了当时特有的蓝彩,施彩方式也更多样。

图8

图8

辽宁博物馆的清光绪牡丹花形吸杯(图9),通体粉彩为饰,绿彩饰柄,花瓣以墨彩勾边,内填淡粉色。淡绿色花梗为吸管,并有墨字楷书“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由此可知此杯为军队秋季操练的纪念品。

图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