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捕“蜻蜓”,“蓝鲸”跃起,谁家在搅弄刷脸支付的深水?

在今天,“支付”一词似乎可以大谈特谈。

一方面,支付虽然一直是交易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在传统模式下支付手段较为单一,尚不足以拎出来单独谈论。

不像今天,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支付方式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曝光度与媒体聚焦性也愈发强烈。

另一方面,支付伴随着互联网效益的扩散,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市场流程,与新技术、新产业的挂钩结合,价值新增,屡见不鲜。

更有成为当前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与腾讯比拼角力的重要领域,从线上打到线下,支付的应用不断在创新方式,席卷零售市场。

以2019年为见,本年度最火的支付方式不外乎刷脸支付,也正是本文想要讨论的一个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份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银联携手60余家银行联合发布一款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简单直白,直指刷脸支付市场。

为此,“国家队”大举进军刷脸支付市场,相比过去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两强之争,在该市场尚未落座定局的情况下,未来的发展或也将迎来不一样的态势。

2019起风的一年:“青蛙”捕“蜻蜓”,“蓝鲸”跃出水面

普遍的看法,刷脸支付是移动支付市场之争的延展。

2015年春节,10.1亿次收发的春晚红包,正式刷新国民对于移动支付的印象,自此微信支付开始逼近支付宝的城围之下,两者之争愈发激烈。

此后,不可避免的市场趋势出现,微信支付增长,支付宝下滑,两者达到了一个相近的节点,两分天下。

尽管,支付宝仍然占据着大份额(超过53%)的移动支付市场,但是微信作为当前全网top 1的App,与腾讯强大的社交体系相持,对支付宝的威胁不可谓不大。

以数据来看,手机端无疑是腾讯的优势战场。

此时的阿里,似乎正在有意避开腾讯的锋芒,以支付为导向,向线下开辟新的战场。

以刷脸支付的使用流程来看,这也确实是一个摆脱手机的支付方式。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携带任何移动设备,只要刷脸识别,便可完成支付。

具体的,是刷用户的哪个“钱包”,那就取决于商家的刷脸支付设备。

2018年12月,支付宝正式推出刷脸支付设备“蜻蜓”,相比之前的刷脸机器,其在体积、价格与使用流程上都做了非常大的改进,更有向中小商家普及推广的可能。

然而,就在支付宝“蜻蜓”起飞之际,微信支付紧随其后,于2019年3月正式推出其刷脸支付设备“青蛙”,对标之下,火药味十足。

青蛙捕蜻蜓,一池塘水再被搅乱。

一方面,不管是“蜻蜓”,还是“青蛙”,两者都有意降低使用门槛,以开放的模式向市场推广旗下刷脸支付设备,不需太复杂的流程;

另一方面,在“支付”的核心层面,双方又进入了补贴战,只要用户通过刷脸支付设备向商家付款,商家便可获得相应的返利,导流之意十分明显。

“蜻蜓”飞,“青蛙”赶,2019年围绕着两大刷脸支付设备品牌,市场之下,是刷脸支付不断下沉,大规模商用化的过程。

而在10月底,银联的入局更是让市场的风口持续加剧。

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刷脸付”之后,银联与微信支付的刷脸支付终端完成聚合,由银联商务发布了旗下刷脸支付设备“全民付蓝鲸”(以下简称“蓝鲸”)。

“蓝鲸”跃出水面,在刷脸支付起风的一年,市场的风向也迎来新的变动。

此前,“青蛙”与“蜻蜓”的刷脸支付设备都只是单一的账号体系,“蜻蜓”刷支付宝,“青蛙”刷微信,泾渭分明。

如果需要交叉支付,那么只能回归二维码的形式,由用户通过手机扫描终端屏幕来完成,不能刷脸,壁垒明显。

“蓝鲸”所做的聚合,便是系统之内嵌入两套账号体系,银联刷脸付与微信支付,用户可自主选择,即一张脸在同一个设备刷两个“钱包”。

很显然,强风之下,“蓝鲸”驮着“青蛙”出场的局面对于未来刷脸支付市场的走向是一个明显的信号,终端设备的壁垒会被打破,刷脸支付迎来新的格局。

被撑大的市场风口,“橄榄型”的刷脸支付产业生态

再以近期的市场表现为例,回过头先说整个刷脸支付的产业生态。

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的阿里、腾讯、银联和刷脸支付设备厂商,到中游的服务商与代理商,最后到下游的零售门店与商家,产品研发、推广、落地三个步骤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细看下来,也有疑虑。

都在说,刷脸支付很火,但如今在日常的交易过程中,使用更多的还是二维码支付,结合产业上中下游的表现,大致可以将当前的产业模型总结为“橄榄型”。

上游的厂商不多,仅阿里、腾讯与银联有能力在推行刷脸支付,第三方的设备制造虽然归属上游,但更多居于幕后,总的来说对于市场风波的影响并不算太大。

下游的商家落地,除了一些大型商超、自动贩卖机、高校食堂等有限场景,刷脸实际上并没有网络热议的那样,颠覆二维码支付,成为主流,至少目前该模式还有待市场验证。

那么,作为本年度的风口之一,刷脸支付先在哪里火了呢?“橄榄型”模式,膨胀的地方在于中部,对应的正是刷脸支付的服务商与代理商。

在当前的一些论坛和关于刷脸支付的讨论下,大抵都能找到类似的“合作”项目信息,中游服务商与代理商的极力宣传与渗透,着实让刷脸支付在大众视野火了一把。

此前阿里牵头、微信后入,两强之争,双方都有意以开放、补贴的合作模式向市场推广刷脸设备。但是,很显然,如今中游部分“膨胀”的服务商与代理商鱼龙混杂,出现了诸多市场乱象,如收取高额加盟(代理)费之类的,让刷脸支付陷入“骗局”争议。

可惜,对于部分中间商而言,风口未能吹来大把钞票,反而顺走了钱包,交了一笔智商税。

未来,随着“蓝鲸”的发布,更多聚合设备或将在市场继续推出,那么,以代理和服务为中间环节的风口仍有加剧的可能。

不难理解,刷脸支付在阿里、腾讯与银联的推广下,势在必行。只要线下零售市场仍有刷脸设备的增长空间,对于投机主义者而言,这场风便不会停下,更何况“聚合”恰是一个更好推崇的噱头。

可以预测,2019刷脸支付起风的一年,仍会持续到2020年,大规模的商用化普及仍需要一定时间来填充当前的零售市场,特别是在今天都在进行新零售改革的重要节点。

跳出市场风口,刷脸支付真的是一个好方式吗?

若是把注意力从刷脸支付设备转移,重新的审视一下刷脸支付这项技术,宣传上号称颠覆二维码支付的新式支付手段,是否称得上是一个好的支付方式?

据智能相对论(aixdlun)了解到,湖南部分高校已有支持刷脸支付的自动贩卖机落地,主要分布在宿舍区、教学区等学生流量比较密集的场景。

对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刷脸支付体验方面的采访:

问:“楼道中的自动贩卖机的刷脸支付,体验效果怎么样?”

答:“挺好的,(支付宝)刷脸支付会比扫码优惠两分钱(笑)”

问:“除此之外呢.....”

答:“(认真)其实,像某些时候没带手机的话,还是挺方便的。比如,有时候下楼拿外卖,临时想买瓶饮料,刷一下脸就好;或者是考研复习,肯定是不会带手机去的,在教室想要买饮料的话,也能刷一下......”

梳理下来,一个关键点,即在围绕着“不带手机”的前提下,解决用户的支付需求,刷脸支付在场景落地方面是得到一定的市场认可的。

然而,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手机与人几乎是不可分割的组合,不带手机的情况会有,但是也不会太多。

那么,对此刷脸支付又有多少的应用空间呢?换个角度来看,刷脸支付要走向大规模商用化,必然是刷脸支付设备要入驻到中小商家的柜台。

而对于中小商家而言,他们的接受程度有多高呢?

“中小商家的话,不好推广啊......”湖南的代理服务商纷米科技的相关从业人员在接受智能相对论(aixdlun)咨询时说道。

不好推广,背后或多或少体现了中小商家对刷脸支付设备的态度。

“一张二维码就可以搞定的事情,为什么需要搞个刷脸支付?”智能相对论(aixdlun)在与楼下小卖部的大爷调侃时,再次笃定了二维码支付在今天移动支付市场的主流地位。

不得不说,客观的看,中小商家经营费用有限,二维码支付的低门槛、高效率、高普及程度都足以将其列为首选,当前的刷脸支付与之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目前,部分媒体和代理商会有类似的看法,即刷脸支付在未来取代二维码支付,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

但是,客观来说,前者尚需验证,后者仍是移动支付市场的中流砥柱。站在用户与商家两个层面,多个支付方式对于用户而言是多一个选择,是好事;

而对于商家而言便是多一个经营成本,在刷脸支付方式尚未平衡成本与收益的权重之前,这都不足以成为商家更换或补充支付设备的动力。

所以,刷脸支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在看到终点之前,好坏的论断都是过于草率的。

这场风,还须吹久一点。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AI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