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罗马帝国的崛起,马其顿希腊化各国是否注定失败?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继业者战争虽然未能让帝国再次统一,但是也算是打出一个三足鼎立的比较稳定的局面:塞琉西帝国、安提柯马其顿、托勒密埃及三足鼎立。

希腊化时代,希腊马其顿人占据东地中海到印度河地区霸权,然而,这一切不过昙花一现,转眼就在罗马和帕提亚波斯的征服浪潮中凋零。

安提柯马其顿苦心经营,终于不免于被罗马灭亡,塞琉西在帝国中兴的极盛期被罗马当头一棍打晕,然后逐渐衰亡被罗马和帕提亚波斯瓜分,埃及托勒密空有财力,未战已经拜倒在罗马脚下,然后自取灭亡。

那么,以当时情势而论,马其顿希腊化世界是否注定失败?亚历山大大帝的辉煌,希腊化世界的辉煌,注定成就罗马和波斯帝业的夹心饼吗?

这其中,安提柯马其顿距离罗马太近,希腊本土地区的城邦独立势力又是大泥潭。

而托勒密埃及空有财力,其在地中海世界地位是自守贼也,虽然富裕,但是地理位置不利扩张,就算偶尔取得胜利,以埃及的地理位置也无法作为帝国中心,而统治者眷恋埃及不敢不能断然把重心转移出去建立帝国,因此只能发挥搅屎棍的作用,而不能成为整合马其顿希腊世界的中流砥柱。

只有塞琉西帝国,感觉是比较有可能有前途,毕竟纵深广大,历史能够和罗马瓜分西方世界的也只有控制波斯和两河的帕提亚波斯帝国,那么,塞琉西帝国是否有机会取代历史帕提亚波斯呢?毕竟帕提亚开始也不过就是个小民族而已,马其顿希腊人论人口和文明水平应该是在其之上的,如果政策对头,自能取而代之,和罗马打长期持久的帝国争雄战争。

当然,马其顿希腊的军事体制,和罗马相比,不够灵活,军队数量太少,和帕提亚相比,骑兵力量和战术都不足,此外体制不稳定,具体说王权太弱,内乱太多。但是如果帝国能建立稳固的版图,一切都可以慢慢调整。

历史上,罗马能以少量兵力所向无敌,是马其顿希腊化世界自己的三分天下,让罗马可以拉一个打一个各个击破,而三大强国的分裂,让马其顿人根本无力镇压各种独立的小势力,让罗马有太多力量可以借用。如果真面对一个统一的马其顿希腊化帝国,那是另一回事。

历史上,马其顿一分为三,还分裂了不少小国, 马其顿自己加上希腊城邦也能轻松弄出4万人马,埃及这一时期也能有3-4万希腊人,塞琉西也有10万人以上的能战之兵,三国加起来,希腊马其顿人口能提供20万军队。

如果希腊化世界是一个统一的帝国(至少塞琉古王国+埃及托勒密王国+马其顿色雷斯+小亚半岛诸小国没三分天下是不可能长期自立的,可能闹独立的无非是最东部和最西部),至少在希腊地区集结10万素质良好的大军,在亚洲保持10万人以上的后备精锐问题不大, 都是质量绝不亚于罗马军团的精兵,再加上波斯等被征服民族的高质量附庸兵,30万人是拿的出来的。

事实上,塞琉西帝国也大量武装被征服民族了,并没有什么大患,埃及托勒密王朝之所以出大问题,是因为马其顿希腊人自己的战斗力衰弱,而且对土著精英吸收不足,不代表被征服民族对帝国不可用。这样的兵力储备,已经足以和罗马展开长期战争了。

对面的罗马,也不过是20多万兵力,第二次布匿战争后,还有10多万人,固然可以加上同盟城市那30万人,但是这是整个意大利半岛,不要农业生产的全部兵员总数, 极限总动员的结果,要维持农业生产,   又要渡海远征,绝无可能凑得出来50万人这种级别的庞大兵力。

历史上,罗马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巅峰时候维持了20个军团,在布匿战争后,马略改革前,意大利半岛外的对外战争, 出兵就从没超过10万人。

而且,历史上罗马在布匿战争的极限动员,很大程度是购买埃及粮食支撑的。因此,如果罗马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大举东进,估计能动员10万军队,已经到极限了。罗马要超过这个级别的远征军,得到马略改革后了。甚至到了罗马军力达到巅峰的凯撒到屋大维时期内战,意大利方面出兵远征军,也没超过15万人。

假如面对统一的马其顿帝国,经过布匿战争的消耗,然后没有了埃及的粮食,为了保证意大利本土的农业生产,罗马根本不可能拿出什么人海后备军来淹没对手。所谓的70万人总兵员数字,是在布匿战争前整个意大利半岛壮丁的数字,如果外敌大举入侵,罗马可以全民皆兵,但是如果是对外战争远征,根本不可能。因此,相对于马其顿,并没有多大兵力优势可言。

如果马其顿帝国初战失利,到了极限,退守希腊,不成则退守马其顿和小亚, 也可以全面动员附庸民族兵员,而且主场作战,不需要考虑粮食生产问题,大家没太明显兵力差距,加上帝国财力充足,海军强大,足够与罗马人华丽一战了。

另外,东西帝国较量,海军的重要性很大,而这方面控制了亚洲的马其顿帝国的国库肯定比罗马充足的多,即便失利,也可以反复造舰卷土重来,只要马其顿帝国野心不大到大举入侵意大利,以优势海军骑兵战象和充足的财富支撑,不断收买城邦和拉雇佣军,对罗马的本土作战,优势十分明显,绝非罗马可以轻易吃掉的对手。

两大帝国以地中海和爱琴海为疆界长期对峙,也就是必然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