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范围:1-12课
1.一位游客在参观了某原始居民博物馆后写道:“他们把粟的种子,装在一个个地瓜状的陶瓶里,10多公分长,7、8公分胸径,极像现代瓶口像下倒放的玻璃瓶子。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用兽骨制作的两只鱼钩,形状和我们现在用的基本一样,勾尖有倒刺,可能比我们用的稍大些。”这位游客参观的是( )2.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水稻④会制造陶器3.下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
4.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和炎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炎、黄两帝的景仰之情。后人尊敬他们主要是因为( )5.《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6.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7.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8.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9.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10.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这表明当时( )11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12.《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13.《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14.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15.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骤增,下列哪些变法内容最能体现商鞅“富国强兵”的方略( ) 16.《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17.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D.虽然商鞅受“车裂”之刑而死,但他仍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18.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19.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孔子说:“钓而不纲,戈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一观点出自( )20.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见,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 )21.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2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是( )24.如表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 )
25.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标签,符合秦朝的一组为( )26.钱穆先生认为“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27.《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A. 郡县制 B.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 推恩令 D. 盐铁官营,统一铸币28.从现有史料来看,深圳市南头古城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番禺盐官的驻地。由此可印证汉武帝( )29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朝统治者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如图漫画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的做法?( )
30.据记载,汉朝廷曾赐给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如图文物可以印证汉朝时期( )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4分,32小题13分,33小题13分,共40分。)31.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2分) 这一远古居民生活在哪一流域?(2分)
(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河南安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2分)(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2分)(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4分)32.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商卫鞅为左遮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三 《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1)“管仲相桓公” 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本内容,说说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2分)(3)材料三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2分)(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3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2分)
材料二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材料三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谁的石像?(1分)他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1分)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1分)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1分)(2)据材料二和图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5分)
(4)自觉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使其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根基。(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4分)(2)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分)(4)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1分)鼓励耕织(1分)统一度量衡(1分)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5)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要勇于创新;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等。(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2分)(1)老子(1分)春秋时期(1分)道家(1分)《道德经》(或《老子》) (1分)(3)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分)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