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老师讲媒介——媒介即信息 #连载一#
理解媒介才能更高效建立品牌
麦克卢汉老师讲媒介将分3个部分连载分享,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连载一:媒介即信息
连载二:媒介是人的延伸
连载三:“热媒介”和“冷媒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2)
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代宗师。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1933年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1934年在同一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不久到剑桥大学留学,继续文学方面的研究。1942年获得剑桥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多所大学执教。期间出过许多巨著,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代表作为《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等。
媒介是什么?
媒介这个词是有多重解释的,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我们可以说语言、文字是传播媒介,也可以说电话、电脑、报纸、书籍、电视等是传播媒介。同样,我们也可以说报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是传播媒介。这样看来,似乎一切东西都是媒介了。
关于媒介技术或手段,麦克卢汉提出了三个观点: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以及热媒介与冷媒介。可以说,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媒介即信息
麦克卢汉的论述,“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信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媒介即信息’,意思是说人类在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了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如果我们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信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简要地说,媒介比信息重要。
由传播技术的任何进展引起的人类事物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事物的规模、步伐或者是类型上的。总之,媒介变了,事物也就变了。
举个例子,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的限制,人们必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这个狭小的空间被称为'部落群体’。
因为人们生活在一起,所以相互之间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联系。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之后,人类由原来的'耳朵社会’变成了'眼睛社会’。怎么解释呢?就是说,原来那种只能依靠口头交流和耳朵接收信息的传播因为文字和印刷的出现而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用眼睛接收信息,这种变化使交往和传播不再以物理空间的接近性为前提。于是,人们可以脱离原来的群体,到更为广阔的地域去,部落也就渐渐地解体了。
文字、印刷媒介之后的电子媒介
电子媒介产生之后,是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的?电子媒介对社会的变化产生了多大的作用?
如今,电子媒介已经在全世界普及开来。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状况。麦克卢汉'耳朵社会’与'眼睛社会’之间的转变是一个巨大转变,那么电视出现之后的现代社会无疑已经变成了耳朵和眼睛并用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之中,任何信息的传播都变得更加直观,更富有现场感,电子媒介将整个世界拉得更近了。尽管人们处于世界上不同地方,但是因为传播媒介的变化,让我们感觉世界变小了。更确切地说,它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了。”
学习笔记
“地球村”这一词是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麦克卢汉对现代传播媒介的分析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特别是当代青年人,对20世纪以及21世纪生活的观念,他预言的地球村在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是全球化理论的萌芽,对后来研究全球化的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媒介的更新换代,世界变得不同。从近到远,再到近;从群居部落到天各一方,再到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这无一不是媒介给我们创造的,而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媒介工具与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作用和影响,使得人们的身体成长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生活中有一种现象叫“沙发土豆”,指的是那些拿着遥控器,蜷在沙发上,跟着电视节目转的人,什么事都不干,只会在沙发上看电视。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长时间坐在沙发上,就会变得如土豆一样胖胖的、圆圆的。
以上是本文所有内容。
明天继续写麦克卢汉老师讲媒介——媒介是人体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