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承炎黄,下启尧舜,一篇文章迅速读懂颛顼
颛顼(zhuān xū)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出生地在若水,居住在穷桑。他聪明好学,幼年时便跟随叔父少昊治国理政,因为治理有功,被封于高阳,号高阳氏。
《史记》:“高阳有圣德焉。”“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黄帝去世后颛顼继位,都城在帝丘(今濮阳县西南)。 他深沉稳重而富有谋略,通达而明事理。太史公用简短的十几个字高度评价了颛顼帝伟大的人格。即位后,颛顼延续黄帝制定的政策法度,继续发展民生。
颛顼遗都
颛顼大战共工
颛顼与共工之战和黄帝与蚩尤的涿鹿大战非常相似,其本质都是为了争夺帝位。权力交接时,往往是有心人趁机作乱的时候,颛顼即位时,有个强大的部族首领叫共工(据说是炎帝的后代),共工彪悍勇猛,很有蚩尤的野心,他想要与颛顼争夺帝位。
共工屡次挑衅颛顼的权威,后来双方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颛顼沉着应战,经过长久的惨烈战斗,最终打败了共工。 共工带着部下败逃,颛顼派人围追堵截,到西北的不周山下共工被祝融拦住。共工打不过祝融,想要翻过不周山逃走,可山势陡峭,十分险峻,共工实在找不到出路,绝望中顶头撞向了不周山。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有很多神话故事,讲得很精彩。
共工怒触不周山
重视人事治理,大力发展农业
颛顼生活的时期,父系社会已经取代母系氏族,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男尊女卑的观念开始出现。颛顼制定出各种礼仪制度,来教化人民,以此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颛顼能够引导人民因地制宜进行耕种,充分发挥土地的效力,以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他还重视观测天象的运行,根据季节指导人们进行生产工作。在这一时期,农业生产较黄帝时期有很大发展。
制定《颛顼历》
颛顼制定历法的重要目的就是指导农业生产。《颛顼历》是经后人编制成,完成于秦献公十九年,秦统一六国后颁行全国,一直实行到汉武帝太初元年被《太初历》所取代。颛顼历是一种古四分历,以365 1/4日为回归年长度,29 499/950日为朔望月长度,十九年七闰。
河南省濮阳市戚城遗址颛顼功德彩绘壁画工艺装饰
宗教改革
当时很多人信奉巫教,崇尚鬼神之事,凡事都要占卜,而且各部落人民信奉不一,互相之间矛盾频繁,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史记》:“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颛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定进行改革宗教。他亲自虔诚祭祀天地,为万民做表率,设置南正重(贵族后裔担任,听命于颛顼)管理祭祀活动,任命北正黎负责民政,以抚慰万民。他劝导百姓尊重规律,按照四时节气进行生产,勤俭节约。宗教改革统一了信仰,使社会秩序有序恢复。而宗教改革更大的意义则在于政教统一,加强了统治者的集权。在中世纪的欧洲经常出现皇权与教权的较量,不少时候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而在中国,统治者往往是借助神权的外衣引导人民承认其统治的合法性,借助神权加强中央集权。可以说,在宗教问题了,颛顼的处理方法为后世帝王提供了模板。
加强集权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为国家权力机构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催生了国家的产生。
祭祀的祖先崇拜
创制九州
颛顼对统治区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确定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他对统治的辖区进行命名,使其“名正言顺”,便于管理。《史记》:“北至于幽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于蹯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颛顼管辖范围也不断扩大,他使各部落真正归结在一起,实现了统一管理。
颛顼上承炎黄,下启尧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堪称大帝。他的子孙后代非常繁盛,据说舜也是他的后代,著名的诗人屈原也以是颛顼的后裔而骄傲。
据说颛顼在位78年,去世后葬于濮阳,由黄帝曾孙帝喾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