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札记(三)】/ 傅安平
《论语》阅读札记(三)
傅安平
余秋雨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君子总是斗不过小人》,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对,其实细想起来没什么道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君子为什么还要坚持做君子而不做小人呢?君子真的比小人笨吗?余秋雨想过没有,为什么他没有坚持住君子之道与妻白头偕老,而顺从了“小人”之欲弃妻另结?这就是在他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小人之心”取得的胜利?
我以为,君子宁愿受苦也要维护的是天下的正道,所有人的命运和长远利益,包括小人。而小人不愿受苦,只为自家眼前利益打算,只能赢得偶尔或暂且的谋算。他们的追求根本不同。君子如天,世间若没有君子之心,小人也将不知所倚存。君子想利用小人之术很容易,小人想秉持君子之心很难。
何况,在《论语》中,“君子”其实有很多种涵义,比如有时指的是“君主”,与君子无关。
《八佾第三》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意思是季氏在家娱乐用天子规格,这等僭越违礼的事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做不出来?孔子用政治家的眼光,从小事上看到国家的动乱危机。
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在舞厅里放国歌,在丧事上唱《今天是个好日子》,能不让人反感吗?百姓若听不懂《雍》也罢,不会鲁国三位大夫都听不懂周天子用的祭乐吧?故孔子愤怒礼崩乐坏。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接上句,愤怒之余,孔子补加一句:人若不仁,怎么会知礼?人若不仁,怎么懂奏乐?礼乐是外在,仁德是内在,内在不修,外在混乱。
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礼节宁俭勿奢,丧事宁戚勿备。夫子讲得好,后世未必遵,夫子自己也未必做到,礼有时如枷锁,身不由己。所以把所有过度繁琐的礼法活动都归到夫子的头上,也失公允。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为什么?因为诸夏礼乐在民间,礼乐在,君子之德不亡。故夫子“礼失求诸野”。夷狄之民即使有君,没有礼乐教化仍然蛮荒。朴素而先进的文化教育观,但是不能忽视野蛮力量在历史进程中暴发性的破坏甚至决定作用。藏文于民,藏武于民,藏富于民,国家真正的实力。
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夫子嘲笑季孙氏,幽默而深邃。你季氏居然越礼向泰山祭礼,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泰山间的隐士,不懂得你的野心吗(你会遭天遣的)?
7.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绘事后(于)素,即女子脸妆,先素粉再描绘。作诗,先必“思无邪”,后才能读好“诗三百”。推广儒学,先必有“仁德”,后才能掌握“礼乐”精髓。它们具有哲学逻辑相通性,子夏能触类旁通,各方面联系起来研究学问,故夫子非常高兴。
8.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夫子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博学,而是深深遗憾于文化的不断流失,这也是他开展文化整理与抢救工作的动力。研究旧礼,不是为了全盘恢复旧礼,而应是为了有条件地继承,寻找到更适应未来的新礼,这应该成为夫子以古礼为鉴的目的。
9.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要做到如同受祭者就在面前一样尊敬,祭神也是这样。夫子说,我没亲自祭祀,就如没有祭祀。祭祀要心诚,鬼神不能欺;祭祀要庄重,庄重生敬重。祭如敬,敬人也是这样,不能貌恭心不敬。《红楼梦》里,曹雪芹借宝玉之口,讲祭人心诚即可,不拘形式,是对封建繁礼禁锢人性的蔑视,礼亦过犹不及。
10.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与其讨好屋神,不如讨好灶神(与其敬周天子,不如讨好诸公侯,诸公侯掌控天下实权。实用主义,县官不如县管)。夫子说,不是这样,得罪了天,连祷告的地方都没了(礼崩,天怒,人怨必乱,不要鼠目寸光)。奥,室内西南角,最尊贵之地。风水学上也说屋里西北角是聚财之地,不可设窗门泄财。
11.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对于“商”,夫子是怀念;对于“周”,夫子是追慕,“吾从周”。周主要在北方,但南方楚人常“不服周”,与周抗衡。
12.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不是夫子不知礼。夫子入太庙每事必问,这就是礼的内容。通过问询,或请教或纠错,这就是礼的实践。然礼法规矩太过繁细,每事常须躬亲,犹如诸葛丞相,则降低办事效率,劳人伤神。
13.射不主皮,古之道也。
射箭(在于射准靶心)不在于穿透(靶),这是古时的准则。寓意君子劝说别人,点到(重点)即止,不在伤人。夫子也是这么做的。
14.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夫子不可怜羊吗?不是,他没有否定子贡怜羊。只是如果连羊祭也没了,人们就更加记不起“告朔”之礼了。就像现代人,如果端午不包粽子,中秋不吃月饼,腊月不杀猪烹羊,人们就可能连“三节”都淡漠了。礼的仪式感,是依附于物质活动的,看起来只是形式,却不可缺少。
15.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谄媚者,求取于人。尽礼者,完善自己。做事即使看起来相似,内心出发点完全不同。
16.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臣佐使,君主,大臣,慕僚,佣人。上使下以礼,在先。下事上以忠,在后。上无礼,则下不忠。
17.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而不伤,忧愁但不哀伤。现实中即使悲伤,一经诗化,就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气质,悲伤也是那么高雅,气质凛然不可侵犯。“思无邪”的另一面意思,不带邪恶。
18.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夫子私心偏爱周,不喜欢别人批评周朝,何况是屡屡问出“大逆不道”的问题的学生宰我呢。“既往不咎”,说明夫子承认周朝也有缺点,并非完美。
19.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虽然都敬服管仲,但夫子还是太忠厚,没有看出管仲炫耀的机心,司马迁就看出来了。犹如鲁肃经常弄不懂周瑜,但诸葛懂。
20.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天下木铎,能够号令天下的人。
21.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乐尽善尽美。《武》乐美而不善。通过音乐背景,就能听出时代文化的善与不善,地域文化的善与不善,这是夫子的高明之处。夫子就讨厌郑地音乐,奢靡亡国之音。我也看到有人名叫“郑乐”,据史不算好名字吧。
22.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应该是批评诸侯、大夫的。居于上位的人,不宽厚待下,不礼敬属下,不悲伤发丧,我怎么看得下去呢?(他实在不配居于上位)对人不求全责备,事礼要心怀敬意,发丧要表现悲伤,这是对执政者的基本要求。
(未完)
20191001夜,傅安平。
作者简介:傅安平,1974年生,湖北黄冈人,长江大学毕业,工学学士。现自由职业,业余写作,作品多见于博客,《当代作家》,《当代文学》等各公众号。《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家。
●
主一位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一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