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野菜情】/ 徐宜业
难舍野菜情
江苏省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徐宜业
我一直对野菜怀有深情,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我看见野菜都会细细观察一会,凝望着,有一种不舍之意。你或许会说:“你这个人是不是神经有问题,野菜有什么好看的。"如果你这样想,我不会责怪你,因为你没有经历过那段困难的时代,没有体验那种艰苦的生活。
四五十年前,那是少吃无穿的时代。只要能吃的东西都是好的,都吃。野菜救了一代人的命。
我的爸妈种一辈子地,老实巴交的,用老家话“三棍打不出闷屁来”。他们笨嘴笨舌的,不会装穷,不会装病,当然从大队小队干部那里,就“装”不出救济粮来。生产队每年分的粮食很少,如果敞开肚皮吃,吃不到半年就断顿了。分点粮食,妈妈总是舍不得吃。每次做饭,总是挖一小勺细粮,放大量的庄稼糠麸、野菜野草,吃起来实在难以下咽。居家过日子长着呢,细水长流吗?
每年农闲时,妈妈带我去挑野菜。我怪着小柳篮,握着镰刀跟在妈妈的身后。此时,已春满大地,草长莺飞,在这青黄不接之时,野外三三两两一窝挑野菜的人。
妈妈寻了一块麦田蹲了下来,我也跟着妈妈蹲了下来。妈妈在麦棵下挑一棵野菜,我也在麦棵下寻一棵野菜挑起来。妈妈看到了我手中挑的野菜,连忙走过来,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二子,你挑的这菜叫癞蛤蟆草,有毒的,人吃多了会要命了。孩子要记住,不是所有的野菜都能吃的。"我点了点头。
妈妈又寻一棵野菜蹲下来,对我说:“这叫荠菜,叶子扁扁的,呈深褐色,叶片有锯齿状,也有圆滑的边缘,没有锯齿的。开花时,叶丛间伸出长长的茎上顶着一簇簇小白花。"
我在妈妈的指导下认识了能吃的野菜有刺儿菜、水芹菜、野鸡冠菜、酸模,不能吃的野菜有野胡萝卜菜、泥湖菜等。半天时间我挑了小半篮子野菜。妈妈挑了大半篮子野菜。野外到处是挑野菜的人,能有多少野菜可挑呢?
回家后,妈妈淘净野菜,和上小半把玉米面,做野菜粥吃,无油少盐,但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我觉得那段时间的野菜粥非常好吃。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的野菜粥了。
那段时间,野菜吃多了,人的脸又黄又肿,一脸病态。当时,人能够存活下来就很不错了,还能有什么奢望呢?野菜挑不到时,我去爬树捋槐树叶、槐树花、榆树叶,回家用开水焯一下,去掉涩味,做成菜团,一家人吃起来照样有滋有味。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活有了根本的好转,人们再也不用为自己吃饭穿衣发愁了。人一旦有了钱,人体中固有的各种毛病就会逐步显现出来,贪图享乐了,铺张浪费了,好逸恶劳了,怕苦畏难了。有钱了,谁能刻苦自己了,刻苦孩子了。
我女儿,小小年纪,傲然以公主自居了,整天与别的孩子比吃比喝比穿比玩,从不拿东西当好的。这又怎能责怪女儿呢,她一出生就包裹在安乐窝里,没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没有经历饥饿的磨砺。我为女儿担忧,同时,我也为别人的儿女担忧。
十几年前,每逢双休日和假期,我总会带着女儿去野外挑野菜。父子俩一人怪着一只篮子,拿着一把镰刀。
同一个季节,同一个时段,同一块土地,同一样庄稼,可是以前的三三两两一窝一窝挑战野菜的人没有了,现在麦地里只蹲着我们爷俩这两个怪人挑野菜。有吃有喝的,吃喝不愁的,有谁会像我这样下贱?
现在,我像妈妈当年教我一样,我教女儿识别野菜,手把手地握着野菜告诉女儿,哪些野菜能吃,哪些不能吃。我们一会儿就每人挑了一大篮子野菜。地里有的是菜,缺的是挑菜的人。
回家以后,我学着当年的妈妈一样,把野菜理好洗净,制成野菜粥。我吃得有滋有味,而女儿却难以下咽。我向女儿讲述奶奶的故事,讲述爸爸的故事。女儿在我的故事中把野菜粥吃完。以后,女儿不再向我要这要那了。是啊,人类吃苦耐劳的美德需要唤醒,需要薪火相传。我想女儿长大成人后,一定会把奶奶、爸爸挑野菜的故事告诉自己的儿女,让野菜粥一代一代地吃下去。
现在,女儿在我渐渐增多的白发中长大,已远去他方。我已跨入知天命的年龄,孩子离手了,父母永远地走了,无牵无挂,正是享清福的时候。这时候最容易迷失方向。一个人最痛苦的事,就是缺乏信仰追求,要老有所依,老有所为。我工作之余,看看书,骑车到大湖湿地走走,天人合一,寻觅精神的慰藉。
每逢周日,我和老伴同骑辆电瓶车去野外挑野菜。一只口袋,两把镰刀是我们挑菜的工具。同一季节,同一时段,同一土地,同一种庄稼,原先的挑菜人已物是人非,只剩下一对老怪物。老伴活像当年的老母,手把手地指导我辨别各种野菜。半天功夫,一大口袋野菜驮载回家。尽管不停地蹲下,站起,累得腰疼腿酸,尽管田间小道,崎岖坎坷,电瓶车摔倒扶起,扶起摔倒,老两口的手掌、小腿擦破了皮,但我们感到很有意思。挑野菜让我们重温当年的生活情景,体会挑野菜的乐趣。老伴洗净野菜,熬制野菜粥,捏制野菜团。我们吃着野菜,回忆当年的困难生活,品尝其中的心酸和甜蜜。
生活本来就是一本书,需要隔三差五地再回过头细细品读才有意思。如果只是嚼之如蜡,再美的作品,也失去它自身的价值。
挑野菜,不就是一段精彩的生活吗?
作者简介 ;徐宜业,中共党员,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人,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有数十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平台。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于农村,教育农家娃。喜爱农村,喜爱乡土,喜爱乡情乡俗,喜爱乡土生活,喜爱乡土一样的农民,喜爱书写乡土一样的文字。
●
主一位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一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