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黑豆、黑豆衣
中药古今研究:黑豆、黑豆衣
黑豆:
一、典籍摘要
1.《本草便读》:“ 性甘平,益阴利水,除烦解毒。”
2.《本草分经》:“甘寒,补肾镇心明目,利水除热,去风活血,解毒利大便。”
3.《本草易读》:“甘,平,微寒,无毒。补肾镇心,解毒散热,利水下气,活血去瘀。涂一切肿毒,解诸般风热。除心腹之痛满,散产后之滞瘀。”
4.《本草纲目》:“甘,平,无毒。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解诸毒。煮汁,解礜石、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百药之毒及蛊毒。入药,治下痢脐痛。冲酒,治风痉及阴毒腹痛。牛胆贮之,止消渴。”
5.《神农本草经》:“生研,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
6.《名医别录》:“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脏结积内寒,杀乌头毒。炒为屑,主胃中热,除痹去肿,止腹胀消谷。”
7.《药性切用》:“性味甘凉,色黑入肾,补肾养心,凉血解毒。紧小者入药,大者只供食品,均盐水炒生者亦能退热利肠。”
8.《本草经解》:“气平,味甘,无毒。生研涂痈肿,煮汁杀鬼毒,止痛。久服令人身重。”
9.《饮片新参》:“甘淡微腥。清肝养阴,散风热,治头目痛。”
10.《本草从新》:“甘苦涩温,治贼风风痹。”
11.《本草撮要》:“味苦涩温,入手足太阴阳明经,功专健脾胃,治贼风风痹。”
12.《本草择要纲目》:“甘微温无毒。和中下气,补五脏.主呕逆,止泄痢,消暑。其性温平得乎中和,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而除湿解毒也。”
13.《冯氏锦囊秘录》:“黑豆主下水虫肿胀,瘀血肿胀,除胃热淋露下血,散五脏结积内寒。除痹去肿,宽胀消谷,解一切饮馔丹石、砒霜,雄、附、巴豆百药毒。生研消肿毒。”
14.《本草害利》:“甘平,补心肾而明目,活血散风,除热解毒,能消水肿,可稀痘疮。黑豆之小者,曰马料豆,盐水煮食,尤能补肾。”
15.《隐息居饮食谱》:“甘平。补脾胃,行水,调营,祛风邪,善解诸毒。性滞壅气,小儿不宜多食。”
16.《得配本草》:“甘,寒。入足少阴经。补肾镇心,调中下气,去风活血,治水消胀。治阴毒,捣敷一切肿毒。解百毒。得甘草,解百毒。配赤小豆、绿豆末,醋调涂痘后毒。佐花粉,治肾渴。煮黄酒,治便血。拌牛胆,疗目暗。”
17.《本草备要》:“甘,寒,色黑。属水似肾,肾之谷也,故能补肾、镇心,明目,利水下气,散热祛风,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捣涂一切肿毒,煮食稀痘疮。”
18.《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通经脉。'
二、现代研究
1.成分:黑豆中含有大豆皂草甙、染料木甙等物质。
2.作用:解表清热和滋养止汗作用。
黑豆衣(穞豆衣):
一、 典籍摘要:
1.《饮片新参》:穞豆衣微甘凉。清脑,疏风热,治头痛。
2.《中药大辞典》养血疏风。治阴虚烦热,盗汗,眩晕,头痛。
3.《本草拾遗》:“去贼风风痹,妇人产后冷血。”
4.《纲目拾遗》:“壮筋骨,止盗汗,补肾活血,明目益精。”
5.《本草害利》:“补肾凉血止汗。”
6.《隐息居饮食谱》:“入药止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