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经典 | 徐涛:泰戈尔《仿佛》
仿 佛
作者:泰戈尔
朗诵:徐 涛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
母亲凝住我的目光
作者简介: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母亲守候在岁月的深处。当一个年逾六旬的人思念母亲,穿越数十年的时光,记忆之门陡然开启,他会涌起怎样的情思?时光的流逝,冲淡了少时的欢乐事。母亲的形象在岁月的打磨中日渐模糊。诗人似乎是“不记得”自己的母亲,母亲离开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十几岁的懵懂少年。在睡梦中与慈母分离,这是诗人终身的疼痛,永远无法释怀。这种夹着遗憾、内疚、哀伤的思念,在时光的流淌中,日益强烈。在诗人步入老年的时候,终于酝酿成一首诗,从深藏的心底喷涌而出。
诗歌三个章节的首句反复着“我不记得我的母亲”,简单直接的叙述中,隐含了多少遗憾与无奈。诗人多么渴望能清晰地记得慈母的音容笑貌啊。然而,终日操劳的母亲,没有太多的闲暇陪伴她至爱的孩子。加上母亲的过早离开,诗人没能很好地记住她的模样。但是,母亲的爱却须臾未曾离开,母爱的光辉在每个平淡的日子里,围绕在诗人的身旁。
岁月模糊了母亲的容貌,却清晰了母亲的爱。蓝天下的一瓣合欢、一段歌调、一缕馨香,都蕴藏着母亲的爱。
母爱充盈着诗人的生命。穿过数十年的时光,诗人回忆母亲时,一切都有些“仿佛”。仿佛间,母亲却未曾离开。哪怕是与母亲做的小游戏,哪怕是母亲晃动摇篮的情形,哪怕是母亲随口哼的歌调,都深深地留在了诗人的心里,越过数十年的时空,诗人依然记得母亲。母爱是一首深远的歌,始终萦绕在诗人心中。
母爱的芬芳在初秋略带寒意的早晨,随“合欢花在空气中浮动”,拥抱着诗人,温馨而恬静。母亲的气息,仿佛是“庙里晨祷的馨香”,向诗人吹来,徐徐升腾,弥漫整个世界。母爱是那样崇高圣洁,犹如神之爱。母爱与神同在,遥远而亲切,时刻守护着诗人,给他最大的庇护与慰藉。母亲的离去,并不意味着爱的消失,而是爱的形式变化。母爱与生命同在,并因此永恒。
母爱无处不在。当诗人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他仿佛觉得,母亲凝住在他脸上的目光,布满了整个天空。伟大而深沉的母爱,与世界同在。不论诗人走过怎样的人生之路,历经怎样的沧海桑田,母亲始终守护着他,温柔的目光深情地凝视着他,与他共担命运,悲喜相依。诗人因此幸福,因此坚强。母爱是永恒的动力,永恒的天空。
真爱存在于诗人的心中。诗人相信,世界是从爱中生的,世界是被爱所维系的,世界是向爱而转动的,人是运行于爱之中的。爱,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是否美好。只要心中有真爱,幸福就会存在。当诗人的母亲生命逝去,她的爱并未消失,而是与日月同辉,神灵般守护着她的孩子,给他以心灵的抚慰。
爱是一种幸福的付出。母亲的生命因爱的奉献而圣洁,母爱的光辉与天地同在。作者能深切地体味母亲的爱,是因为他对母亲怀着深挚的爱。诗人敬爱母亲,认为她奉上帝的使命来做个人的保护者。尽管他与母亲只共同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但他对母亲的怀念与眷恋,从未停止过。爱充实了他的精神。“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诗人对母亲的爱,在其童话《七色花》中有充分的表达。那朵盛开在圣树上的七色花,圣洁美好,象征着孩子对母亲最纯真的热爱,传递了诗人对母亲最真挚的歌颂。
《仿佛》倾诉着诗人记得与“不记得”的情思,赞颂了“仿佛”与清晰的母爱,让母爱成为一首温馨美好的颂歌,回旋在天下儿女的心里,一次次荡涤着我们日渐困乏的心灵,让我们获得神圣的慰藉与崇高的洗礼。
《仿佛》中,吹来母爱圣洁的馨香。
徐涛,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是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演员、中国著名配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2002年被评为全国小说演播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