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级德化白瓷,品不尽的味道
德化瓷器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作了,在唐宋时期兴起,盛行于明代,手工技艺一直流传至今,和景德镇瓷器最 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德化瓷器素来是用低温烧制,而且烧制的速度特别快,成色非常好。
白瓷如白玉。它不追求纯粹的白,不追求无瑕的白。它追求类玉、类白,追求君子之德,追求简单中的丰富。
南宋德化青白瓷瓶和军持在结构上改变了矮胖的审美观,讲究颈部高度与体量的匀称统一,器物开始由"矮胖"变为"苗条"。南宋晚期至元代,德化器物除延续南宋生产的青白釉瓷外,还采用了氧化焰烧成工艺,使器物釉面莹润、光亮,釉层厚、呈牙黄 色,图案简洁精美,以宗教图案为多。
德化窑白瓷产品种类繁多,有爵形杯、梅花杯、香炉、瓶、壶、碗及瓷塑等,尤以瓷塑最负盛名。德化窑瓷塑胎质优异,别有情趣,所塑人物性格鲜明、造型优美、神态逼真、风格洗练、不施彩色,而是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取胜。
瓷塑是德化瓷中最著 名的制品,明代时就有著 名艺人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等人。德化陶瓷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除传统的刻花、印花外,在继承的基础上,德化白瓷又新增了堆花、贴花和透雕等装饰技法,兼以利用德化白瓷纯白的质地,不施任何彩料却栩栩如生,成为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后必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75%,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这样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白度很高的白瓷。白釉出现于北朝。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至今所见的最早的白瓷。
德化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瓷胎致密,透光极好,是当代纯白白瓷的代表。德化白瓷又称为建白意为福建白瓷,其白度高但不刺眼、色泽滋润、透光性好,质滑腻如乳白,宛似象牙、鹅绒、猪油的白,本地工匠在其细腻温润的胚体上施上一层釉后显得更为的纯净,德化白瓷的釉是不厚的,但由与胎体由内而外的相像一致而显得丰腴滋润,似凝脂如白玉。早在明代时期德化白瓷就流传到欧洲等世界各地,外国人被德化白瓷的精美所折服,称德化白瓷为“中国白”、“鹅绒白”、“象牙白”等。如今法国人还以法文“BLANC DE CHINE ”或英文“CHINA-WHITE”即“中国白”直呼德化窑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