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哥辞典:重新定义教育(1)

来这里,随时“看刀”~

重新

定义教育(1)

前言:为什么是辞典,而不是词典?

“词典”也作“辞典”,是“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另解:词典是收集词汇、按某种顺序排列并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这凸显出词典的内在要素。我特别关注到“供人检查参考”之义。本文对所涉词条,不按规范严整的“词典义”,而大多以此为基础又有所溢出,或正解、或曲解,或别解、或新解,有时也回到词语本身,揣摩、体察其原初义,不为“拨乱反正”,或“正本清源”,只期望有所发现,有所表达。基于“个性化”、“感性化”的立场,有时不免“硬解”,甚至“误解”。套用安伯托·艾柯的说法“一切阅读都是误读”,一切理解,或许都是误解。好在,这只是个体写作的一种尝试,我并不企求科学、严谨,我只期望能对一些常见、习用的教育语词,作一些“自以为是”的理解。目的,是通过个性化、片面化甚至极端化的理解,引发更多人思考,其价值,仅在“供人参考”。以“辞典”名之,是期望能写出一本个体的教育辞典。

【教育】

汉语的“教育”,始见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所谓“三乐”,在孟子看来,是“君子”的专属。《说文解字》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因此,“教”即教诲、训导之意,“育”有生育、养育、培育之意。让我感兴趣的是,教育何以有“育”?柏拉图《会饮篇》里,把人类的生育繁衍分为两种,一是身体的生育,即血脉的传承;二是灵魂的生育,即精神的传承——如果说,孩子是我们的身体所生育,学生就是我们的灵魂所生育。换言之,孩子来自我们的“身体分娩”,学生则来自我们的“灵魂分娩”。无论哪种分娩,他们都是我们的传续者,都会带着源自我们的关于生命和生活的知识与经验;照直说,他们其实就是“我们”的“复印版”“升级版”或“变异版”。他们将代替我们,或代表我们,行走于世间,创造未来。源自前辈的文化胎记、精神密码、灵魂基因,无论美丑、对错、好坏,都将由此陈陈相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样的理解,既会让教师感觉到更重的责任,或许也能让教师感觉到更多的荣耀。

【培养】

培养是指教育者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形成其思想品德、健全体魄的过程,其内涵,与“教育”基本相同。这种解释,未免繁琐,无趣。我更愿望文生义:培养,即培植、养育。“培”需要精力,“养”需要时间。园艺或农耕,莫不如此。翻地、播种、浇水、培土、施肥、除草、杀虫,然后慢慢等待,耐心守候它们在时光里扎根、发芽、萌枝、长叶、开花、结果……当我们在教育语境里说“培养人”的时候,显然用的是比喻义:一如园艺和种植,“培养人”,既需要精心的护理,也需要悠长的守望——让人变好,变得更好,这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但我们时常忘记“变”有过程,“好”要时间,忘记教育应有的缓慢、从容、优雅。人的成长或改变,总是一点一滴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焕然一新。我们却总是希望,今天播下种子,明天就能收获,今天栽下树苗,明天就能结果——世界上,哪有这样简单直接的“培养”?

【启蒙】

此词看上去很“洋”,但并非泊来。后汉应劭《风俗通》云:“每辄挫衄,亦足以祛蔽启蒙矣。”即是说,从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中,也能改正不足,得到教益。颇类俗语“吃一堑,长一智”。“启蒙”本义是揭除蒙蔽,开导蒙昧,使人通晓事理,明白世象。过去的学生初入学堂,拜师读书,就叫“发蒙”:学生叫“蒙童”,教师叫“蒙师”,所读之书叫“蒙学”,或“蒙书”。《易·蒙》云:“初六发蒙,利用刑人。”又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孔颖达注疏:“以能发去其蒙也。”通过教育拔除蒙昧,启迪心性,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所以,“启蒙”一词,既包含对儿童的初始教育,也指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过程。18世纪,欧洲发起历时百年的“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原意为照明),其核心主题是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推崇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理性、科学、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盲从、专制、独裁等。康德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康德所认同的启蒙口号是:“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教育应当承负起这样的“启蒙”之责。

【知识】

英语的“知识”(knowledge),第一音节“know”是“知道”,词尾“edge”指“领先”——这或许意味着,除“知道”一些东西,还要让这些东西处于、甚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才会有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的“力量”。从汉语看,“知识”的组合意味着,只有“知”(知道)与“识”(识见)相结合,才称得上真正的有知有识。即是说:知识本身,并非力量,拥有知识,也不一定就有“能量”——任何一本百科全书,都“装载”着很多知识,但百科全书本身,除了因其厚重可以打人,不会有任何力量或“能量”。我们熟悉的“用知识武装头脑”,或许更接近问题的实质,其关键点,显然在“武装”。与其说“知识就是力量”,不如说“教育才是力量”,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解决如何用知识“武装”人的头脑,把怀特海所说的“碎片化知识”,统整成“系统性知识”。所以,教育不仅要授人以“知”,还要让人学会转“知”为“识”,由“知”而“智”——知识若不能转化成智慧,不能形成为个人识见,运用于具体实际,就算是“活体”,也可能“肌无力”。

【无知】

无知即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老家人所谓“狗咬摩托,不懂科学”,应是对无知者的一种形象解释。无论“普六”还是“普九”,我们的教育,都是为着“消灭”无知。所以,传授甚至灌输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但是,传授知识就能消灭无知吗?拥有知识就不会无知吗?就实际情形看,今天的教育,既有培养“有知者”的,也有培养“无知者”的。最可怕的是:打着培养“有知者”的旗号,干着培养“无知者”的勾当——以一些毫无意义的知识,把人变成貌似“有知者”实则“无知者”,还让那些“无知者”为自己“学有所成”而自鸣得意。15世纪,德国哲学家尼古拉著有《论有学识的无知》一文,对此作了非常精确的表述。600多年后,在遍地知讯、满眼专家的今天,我们仍能时常感受到这种“有学识的无知”,这是怎样伟大的悲剧呵!

(0)

相关推荐

  • 【小知识/辞典】剧怒症

    <剧怒症> 意思是看电视剧的时候总能出现一些挑战观众常规认知的情节和环境,看了就来气,恨不得冲进去把演员大骂一顿,严重者会出现"砸电视""吃手机"之 ...

  • 没有信仰的知识,比无知更可怕!

    你还可选看:这是我见过最过瘾的视频!

  • 【小知识/辞典】碰头式育儿

    <碰瓷式育儿> 把自己的下一代培养成才,在他/她成名之后,对其进行敲诈勒索. 比如:樊胜美的父母.

  • 【小知识/辞典】《自嘲乐》

    <自嘲乐> 当代年轻人最青睐的解尬方式之一. 生活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尴尬时刻,比起大家尴尬冷场,还不如先自我解嘲,搞活聊天气氛.

  • 【小知识/辞典】《这不科学》

    <这不科学> 对违反唯物主义常识的事物,或现象的常用吐槽,不是严肃的书面用语. 延伸出的同义用法包括"这很魔法"."这很科幻". 其实包涵的意思,跟 ...

  • 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

    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 中医书友会

  • 刀哥辞典:重新定义教育(5)

    据说 真正喜欢教育的人 都会喜欢刀哥 真正喜欢刀哥的人 都会喜欢这个 重新 定义教育(5) [基础] 基是形声字,从土,其亦声,<说文>解为"墙始也".墙之始,是建筑的 ...

  • 刀哥辞典:重新定义教育(4)

    来这里,随时看刀- 重新 定义教育(4) 乌托邦 英语Utopia,本指"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中译颇得神韵:乌有而含着某种寄托的地方.源出托马斯·摩尔的小 ...

  • 刀哥辞典:重新定义教育(3)

    来这里,随时看刀- 重新 定义教育(3) 前言:为什么是辞典,而不是词典? "词典"也作"辞典",是"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 ...

  • 刀哥辞典:重新定义教育(2)

    来这里,随时看刀- 重新 定义教育(2) 前言:为什么是辞典,而不是词典? "词典"也作"词典",是"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 ...

  • 陪刀哥看教育,亲你来吗?(热文汇总)

    特别推荐:喜欢刀哥的N种方式(陪伴指南) 据说 真正喜欢教育的人 都会喜欢刀哥 真正喜欢刀哥的人 都会喜欢这个公众号   ﹃ 刀 侃 ﹄ · · · · · · · · · · · · · 作业何以成 ...

  • 名师——重新定义教育

    名师--重新定义教育 解除限制,需要我们看到自己模式,找到我们情绪和状态背后的渴望.保持一个内在的稳定和和谐,我们才能保持最佳的状态,投入到现在的工作当中. 还有我们的大脑被模式限制后,常常欺骗我们的 ...

  • 词话特刊 · 愿刀哥一路走好!

    愿刀哥一路走好! 词 话 讣 告 刀哥:吴国华,70后,网名七刀,又名冷风寒鹰.海风闲人,微信名竹山客,江西广昌县人,祖籍浙江瑞安.草根楹联诗词爱好者,尤喜机巧联.诗钟.2000年起在3G网接触到楹联 ...

  •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序  言 第一章 今天的学校,会变成明天的"学习中心" 今天的学校生活,不是天经地义的 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对现代教育制度的非议 效率为先的工业化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很大 互联网时代 ...

  • 罗刹弯刀——哥萨克骑兵

    中国元明清朝时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国'.当时蒙古族人用蒙语拼读俄文'ROCIA'时,在'R'前面加一个元音.因此,'ROCIA'就成了'OROCCIA'.满清政府时,蒙语的'OROCCIA'转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