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太极拳家李和生先生(1926—2015),北京市人。生前曾任北京市武协吴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李和生自幼好武。20岁时随 “李氏三杰”之嫡传弟子唐凤亭学形意拳和八卦掌。二十世纪中叶,又拜在吴式太极拳王培生先生的门下。在恩师王培生因故离开北京的一段时间里,又得师爷杨禹庭指点继续深造。两代名家的倾囊相授,使李和生先生也尽获吴式门“以心行意,以意导气,按窍运身”的武学精髓。为了进一步探索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之奥秘,和“反璞归真”、“虚静为本”、“空空迹化归乌有”的太极精义,他以 “及吾无身,我有何患”为追求的境界,不辞辛劳地游奇山,访古刹,寻找高人贤人,习武论道,越访越学越感觉自己的功夫与内功拳法的要求,相去甚远。1976年他在北京与太极拳隐士朱怀元(汪永泉高足)相识,遂再拜师学艺。以后每谈到他对恩师朱怀元的感受时,他总是深情地说:“这是上帝的恩赐,连我自己都没想到,在我知天命的50岁时,能遇此高人,真是造化呀!”从学于朱怀元先生,李和生求得了杨健侯在清王府所传老六路62势太极之真谛。此拳讲究“松稳慢匀”,在泰然自如、松而不懈、沉稳中正、缓慢从容、连绵不断之中,得姿势、呼吸、意念和内劲的虚实、开合、转换、折叠的和谐匀称,上下如一,内外如一,神意气“匀”的高度统一,全身透空,从而达到“拳道如一”的空空妙境。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李和生的内功已达“虚空神化”之境。在与徒弟或各界高手试手交流时,只要一沾手,即轻轻拿住,稍一沉掌即可发出。日久,便给人们一个 “这李先生神了,哪儿来的这股劲头”的感觉。此时李和生自己也有异样的感觉,他越来越觉得自己两臂松软如绳,一抬手自然就带着东西,一撒手就可放得出人!他想,这可能正如《拳谱》中所云:“如此得心应手,仰高钻坚,神乎其神,见隐显微,明而且明,生生不已,欲罢不能矣!”1985年7月教育部组织 “全国高校武术教师推手集训班”,李和生讲授的“太极推手三角力的阐秘”, 深刻剖析了实三角、虚三角、意三角在推手中的化、拿、打、发,令人无不交口称赞。在集训中,李和生的这一武学理论,也得到了实践的印证:一位人高马大的全国武术大赛推手冠军,在与李和生的推手中,忽然使出形意拳的“崩拳”击向李和生。这时李和生以俩人的渗劲穴(接触点)、对方的肩井穴和重心脚涌泉穴构成的实三角化解,即刻又以渗劲穴(接触点)、对方的命门穴、俩人之间的焦点构成的虚三角,从内功劲道上以太极沾化之法,拿起了该人,并成以意三角把对方腾空发出之势(事实上,这场推手就在此时竟戛然而止,势到意到,大家哈哈一乐)。此番较技证明了李和生之三角理论非虚言也。1986年7月,教育部组织 “全国高等院校武术助教太极推手强化班”。有练铁砂掌者问疑 “软绵绵的太极拳能否经得住铁砂掌的一击?”李和生接受挑战。他找到那位问疑者,仔细讲解了太极拳的技击特点,说:“你要出手,必须使出全部的功力,将来才没有遗憾。”那位问疑者跃身上步,扑掌击来;李和生神定气闲,挥手在空中划一个圆弧,对方即被沾起,腾空撂出,飞落在一张床上。1992年,李和生应邀来日旅游讲学。所经之地,均有高手前来切磋技艺,各种人物,都被他应物自然的绝技所折服。步入新世纪以来,李先生除了在国内讲学传功以外,把主要精力用在对“杨式内功太极拳奥秘”的探索,和重点 培养一批有“真功”的传人上,偶尔也应邀出国,或到港台地区传道。2015年11月19日晨,中国著名武术家李和生先生在京逝世,终年90岁。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