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艺术 | 清 钱维城《雁荡图》
【名称】雁荡图
【年代】清
【作者】钱维城
【馆藏】私藏
【材质】纸本
【尺寸】730cm x 31.5cm
《雁荡图》又称《雁荡五十三景图》出自清代钱维城之手,于2010年6月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12992万元成交。雁荡山在今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雁荡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素有“海上名山”之誉。《雁荡图》 全卷绘“雁荡五十三景”,千岩万壑,层峦叠嶂,峰雄嶂险,飞瀑流泉,洞幽寺古,湖光山色。山间林木、点景人物刻画细致,绵密的用笔与丰富的用色活跃着画面气氛,远山染以花青,山间云气迷蒙,增加了画作的层次。
作品简介:
《雁荡图》又称《雁荡五十三景图》是乾隆皇帝钦点状元画家钱维城的代表作,也是钱维城一生书画创作中最著名的长卷之一。
雁荡山在今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雁荡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素有“海上名山”之誉。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景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万山重叠,群峰争雄,悬嶂蔽日,飞瀑凌空,群峰峥嵘、怪石嶙峋、洞壁幽深、泉瀑雄奇、梵宇壮观、古木参天,自古就有“寰中绝胜”之誉。钱维城任职浙江学政时,分别于1763年和1764年两次畅游雁荡,并作《雁荡纪游六十四韵》。第一次游雁荡,钱维城有《大龙湫》、《谢公岭》等诗15首,第二年他再到雁荡,又赋诗7首。《再游雁荡》诗中说:“前游未经年,奇趣常贮臆。今来温旧踪,复似乍相识。”回程途中又赋诗道:“入山心若忘,出山心若醉。未忍解征衣,衣上有积翠。”钱维城的诗,生动而活脱地写出了他对雁荡的眷恋之情。多年后他又作《题雁山小幅》:“旧游别千里,幽梦发当昼。兴到一拈毫, 山灵解奔走”,雁荡美景始终萦绕在钱维城心底。文臣画家钱维城在创作盛时花费极大精力为“供御”倾心缔造了《雁荡图》这件杰作。
全卷绘“雁荡五十三景”,千岩万壑,层峦叠嶂,峰雄嶂险,飞瀑流泉,植被葱茏,洞幽寺古,古木参天,湖光山色。山间林木、点景人物刻画细致,绵密的用笔与丰富的用色活跃着画面气氛,远山染以花青,山间云气迷蒙,增加了画作的层次。既有宏观雄奇的气势,又有微观精妙的刻画。画卷之上雁荡的地貌特征和人文景观一览无余,山水胜境,令人神往。
图中作者在构图上汲取了宋人繁密、奇峭的特色;在画法上主要取法元代黄公望、王蒙,行笔尖峭细劲,山间林木、点景人物乃至溪边乱石均刻画细致。山岩的外轮廓线方折挺劲,山体内部则将一种尖峭而锐利的短皴线与短促劲健的小斧劈皴相结合,同时以墨加色淡施晕染。繁密细劲的用笔与丰富的用色使画面气氛趋于活跃,极好地表现出雁荡山奇异、秀美的景色特征。远山空勾轮廓,染以花青,山间云气迷濛,更加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全图既有宏观的雄奇气势,又有微观的精妙刻画,气质、功力确实不凡。全图用笔苍润华滋,小青绿设色葱茏翠绿,体现了文臣画家钱维城独有的审美趣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画坛主流的倾向和面貌。
清 钱维城《雁荡图》
作者简介:钱维城(1720年-1772年),字宗磐,一字幼安,号幼庵,一号稼轩,又号茶山,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1745年)中状元,官至刑部侍郎。他喜爱绘画,善折枝花果、鸟禽,亦爱山水墨画,后成名手,供奉内廷。其一生中著述及诗画留世者很多,《热河千尺雪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