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九:腊八节

【往期回读】

“丁中广祥”2020年度运营分析报告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麾村民俗风情之九:腊八节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这腊八粥,是十四亿中国人的一碗粥,是接济天下、接济万物的一碗粥,是慈善之粥、爱心之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很好体现,黏黏稠稠情深深,一碗之内尽乾坤!

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称为法宝节,因岁终之月称“腊”,故又被称之为腊八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习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也拉开了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磨豆腐,腌咸鱼、风腊肉,烀馒头、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一首“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童谣也不经意地在大街小巷蔓延传开。

太祖元章御赐名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传说很多。小时候听奶奶说得最多的是朱元璋的落难之说。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脚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屋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等等。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饥不择食,吃起来自然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明太祖觉得这粥必有一番风味,于是兴致大发,想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说来也巧,吃此“御粥”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被御赐为腊八粥。

相较于“落难说”,我更觉得“悔恨说”比较接地气,值得推崇。据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勉强充饥。饭后,年青人苦思良久,自觉这一切都是自己懒惰造成的,悔恨不已,便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勤耕细作,自食其力,从此丰衣足食,幸福美满。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奋发有为,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八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施粥赈济慈善心

僧人认为腊月初八是佛祖得道之日,于是各庵观寺院皆熬制腊八粥奉给佛祖,这既是对佛祖得道的纪念,也含有携众生度“八苦”之意,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一天,各庵观寺院还会请百姓去吃粥(俗称“施粥”),共同为佛祖庆生,同时也是一次赈济慈善之举。于是民间就有了“和尚一年到头吃施主,腊八施主吃和尚”之说。我们老家原有四座寺庙,香火旺盛,年皆施粥,后渐次衰落,到我记事时已剩两座,但依旧沿袭腊八施粥的习俗。其实去吃粥的人也并不白吃,有捐油的,有捐米的,有捐红枣的,有捐绿豆的,只要是腊八粥的食材都有人捐,和尚则以佛祖的名义照单收下,收得心安理得;老百姓则借腊八捐米捐油捐物,祈求佛祖保佑,消灾降福,捐得心甘情愿。

万物包容尽其中

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甜的加糖,咸的加青菜和油盐。我们老家一般都习惯做咸的腊八粥,和我们平时吃的菜粥大同小异,只不过名称不同,并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过去农村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匮乏,一般普通家庭吃菜粥是常有的事,有时有菜粥吃就算不错的了,所以从不去考虑菜粥的“色香味”,只要填饱肚子就行。到了腊八烧腊八粥也就是比平时烧菜粥食材多一些,什么山芋胡萝卜、黄豆红饭豆、花生芋头子,只要是家里长的五谷杂粮、瓜果蔬菜,都可以入锅凑数,一烧就是一大锅。由于食材多而杂,人们又把腊八粥叫住“邋遢粥”,虽然名字不好听,但比平时吃的菜粥好吃多了,吃起来特别香,如果能挑上一小块荤油,油一下肚子,那真是儿时的最大奢望。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腊八粥已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食材中的“大路货”少了,“硬核”多了,人们既要考虑食材的花色品种,又要考虑口味调配,更多的是考虑各种食材的营养价值。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粗放型”还是“精细型”的,皆万物包容,尽显其中。腊八粥食材涵盖各类米、豆、果、蔬。米类就有大米小米、粳米糯米、紫米薏米等各种米;豆类就有黄豆黑豆、赤豆绿豆、芸豆蚕豆等各色豆;果类就有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菱角花生、白果莲子等各样果;还有杏仁松仁、百合银耳等等。人们在腊月初七就开始忙碌起来,该剥皮的剥皮、该去核的去核,该洗的洗、该泡的泡。初八一大早就忙着过洗入锅,生火熬制。先是大火煮沸,再用微火慢炖,在诗意般的咕嘟咕嘟声中,各种食材在锅中翻滚鱼跃,争奇斗艳。粥越来越稠,个中饱含的爱也越来越浓,伴随着迷人的香气漫步于厨屋的边边角角,继而又透过门窗,飘向四面八方。

伴随着迷人的粥香,人们思绪也深深的陷入对腊八粥这一传统美食的沉思。中国的传统节日节令美食中,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粽子、六月六的饺子、中秋节的月饼都是阖家共餐,唯独腊八节的腊八粥是大家共享,无论是僧人信众、凡夫俗子、街坊邻里、市井路人皆可共同分享,就连动物植物也在分享,天地万物都在共享,并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人的食品中最能表达汇聚万物、传递爱心的一种食物。这腊八粥,是十四亿中国人的一碗粥,是接济天下、接济万物的一碗粥,是慈善之粥、爱心之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很好体现,黏黏稠稠情深深,一碗之内尽乾坤!

(0)

相关推荐

  • 今天上午福安甘棠等地腊八节活动实拍

    今天上午 福安甘棠等地腊八节活动实拍 辞犬迎猪,与时俱进,新年伊始,腊八更新.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既是释迦牟尼佛祖的成道日,也是中国传统的感恩节,全国多数地方都有相 ...

  • 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 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 ...

  • 276•爱而无畏

    一岁之末为腊,"腊者,接也." 今天就是腊八节喽.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尤喜欢用食物来表达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 腊八粥.腊八蒜.腊八豆腐.腊八面.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五:庙会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五:庙会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迎神赛会,看到的是神驾出游,八面威风,折射的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和追求:集场盛会,呈现的是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六:青苗会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六:青苗会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青苗会,一个传承千年的农事习俗:香火戏,一种流传甚广的古老剧种: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麾村民俗风情系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四:庆生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四:庆生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从产儿报喜.三朝洗浴.弥月之喜到百露之礼.抓周拭儿,以及后来一年一度的大小生日等一系列的庆生礼仪,其核心都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七:上梁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七:上梁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上梁,系指安装建筑物屋顶最高一根正梁的仪式.正梁,屋正中的一根桁条,也称檩子.檩条,其代表整座宅第本身的安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二:除夕

    [往期回读]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难忘片儿汤   最乐是读书   我的师范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二:除夕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八:丧葬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八:丧葬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在我们老家麾村,过去以土葬为主,现在则均为火葬.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这丧葬仪式可谓是千头万绪,名目繁多,且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一:年蒸

    [往期回读]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难忘片儿汤   最乐是读书   我的师范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送灶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送灶

    [往期回读]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难忘片儿汤   最乐是读书   我的师范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送灶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八:重阳节

    [往期回读] 有客南方来   砖桥小学那些事 带父母进城   满屋尽是烙饼香 麾村民俗风情之八:重阳节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