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原则,让你做事更有目标感
SMART原则是什么呢?
也许你早已知道,它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而这五个单词所表达的意思,可以使我们更方便做目标管理。
01
先说下这五个单词:
S,Specific,目标是具体的,
M,Measurable,目标是可以衡量的,
A,Attainable,目标是可以达成的,
R,Relevant,目标是与其他目标相关的
T,Time-bound,目标是有一定期限的。
根据这个SMART原则,我们可以在做目标管理时,更具有落地性,更容易达成。
02
再具体解释下SMART原则:
先从S(具体的)说起,这个词的意思是我们在做事时需要有目标,但仅仅是目标还不行,是需要具体的目标。比如你设置的目标是多读书,那么这个目标就不清晰。如果你将目标设置为每月深度阅读一本书,需要将这本书写一份笔记内容,然后分享,那这个目标就是清晰的。
而M(衡量性),这个词的意思是我们的目标进度是可以追踪的,比如刚才的目标设定时每个月阅读一本书,并书写一份笔记内容与感受,但是这个目标还是有些不清晰,毕竟这样做还是比较花时间的,而如果将这个目标继续分拆,分拆一个个小目标,是不是更好呢?
比如先是看一本书,给自己设置1/2进度提醒,2/3进度提醒,看完提醒;而后书写原书的笔记提炼提醒;再设置读后感提醒。那如此做了几步,是不是更容易衡量整个目标进度呢?
再说A(可达成性),这个词意味着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是可以达成的。比如你给自己设置每周深度阅读四本书,那么这个目标可能就有些难度了,你可能能坚持一时,但是可能坚持两三月后,就极可能放弃。
但是,如果你给自己的目标是设置每月深度阅读一本书,那么这个目标就会容易实现一些,毕竟在这长长的一个月的跨度里,你可能第一周忙,可能第二周忙,可能第三周忙,可能第四周忙,但你不可能每周都这样忙,而且毕竟只是一本书。
而R(相关性),意味着目标的设定需要与我们本身的方向需要关联,比如每月深度一本书这个目标,那如果只是这个目标可能也仅仅落入一个简单的目标设定,而如果这个目标是和我们的精进目标相符。
比如通过阅读一本书而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方法性,或者通过阅读来增加自己在某一领域知识的兴趣性,或者通过阅读来使得自己的认知不断提高等等。如此,阅读一本书,就不仅仅是阅读一本书,而是与我们的其他目标相关。
再说T(时限性),意味着目标需要有时间限制,继续以每月深度阅读一本书举例,虽然本身就有时间性,每个月阅读一本书,但是你也不可能每个月都会这样做。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设定,每个月只阅读一本,过了这个月,至于下个月要不要继续,可以在下个月时再考虑,这样我们可以以每个月为一个节点,这样也会使得自己更轻松一些,不至于每个月都必须要深度阅读的压力。
如此,你是否更理解SMART 了呢?是否会发现SMART原则会使得我们的目标更容易达成呢?
03
而当我们使用SMART进行目标设置时,又可以按照短期,中期,与中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设置。
过去一段时间也常会用这种方法,虽然刚开始我未必清晰的知道这是SMART原则,但当知道SMAR这个原则时,就一直记下了这个模型,明显更容易记忆,更是让眼睛为之一亮。
我在做每月阅读一本书计划时,专门分享了内驱力与外力,并写下对应文字,但是我认为做一件事,不能只有这两种力,这两种力还是比较抽象,就好比虽然懂了许多道理,依然做不好事,所以我在内驱力与外力之外,想到了SMART原则。
如此,内驱力,结合外力,结合SMART原则时,将会更显得系统性,更会具有落地性。
毕竟,当我们做一件事时:
如果只是SMART原则,会显得过于机械;
如果 只是外力,会容易有种被压迫的心理;
如果只是内驱力,会显得只是有心,但没有具体可落地的计划。
所以,当内驱力与外力以及SMART三者结合后,将会迸发极大的力量,使得目标管理更具有落地性,与动力感。
同时也会使我们在做事时更具有目标感与方向感。
扩展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