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龙十八掌”与“九阴真经” ——听异构同课《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说说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向

木木文字

“降龙十八掌”与“九阴真经”

——听异构同课《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说说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向

陈振林

2019年元月,《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公益活动走进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活动现场,两位语文老师为我们现场精彩展示了异构同课《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各有特点的两节课,让置身新课改中的我们有了一些新思考。

谈到评课,我想起了《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的两项武功。我对武侠本没有太多的兴趣,因前些日子北京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所约我写篇《射雕英雄传》的评传,于是在一周内将《射雕英雄传》的小说和电视都看了一遍。其中主人公郭靖的两项武功,我觉得正契合了这两节课的特点。

湖北省监利一中的吴清华老师,曾获得“中国好教育”联盟教学比武的总冠军。他设计的这节课的教学,以监利一中成熟的高效课堂模式为基础来设计,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有板有眼,正如郭靖的“降龙十八掌”。“降龙十八掌”是洪七公所授给郭靖的上乘武功,掌掌分明,掌掌有力。吴老师的课,自然也是层次分明,“掌掌有力”。她设计了导学案,有“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主体部分分为“预习案”和“探究案”。课堂的环节,先是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学生上黑板展示“探究案”的答案。接着由学生对“探究案”的答案进行点评,点评的过程有学生质疑,教师适时补充。教学的结尾穿插了“教师与母亲”的视频故事。吴老师探究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艺术手法”,二是“母亲节这一天是真正的快乐吗”,三是“你如何陪母亲过母亲节”。无疑,吴老师的课是完全符合高效课堂的“以生为主”的理念的,学生在充分的学习活动中学得也充实。

来自上海师大附中的郑艳红老师的课,设计大有不同。之前学生读过《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文本,但上课时她先不让学生接触文本,而是让学生两两成对,学会倾听,不打断对方,记录同伴观点。她花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是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然后,她的学案上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为母亲节做了什么”,针对文中的不同人物“父亲”“安娜和玛丽(姐妹俩)”“我和维尔(兄弟俩)”,四人小组轻声细语地讨论,轮流发表意见,形成组内共识的观点,或提出组内疑问。最后的环节是,小组亮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一一记下他们的不同看法。其间,针对问题“母亲是真正的快乐还是无奈”,不同小组的学生代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认为母亲“快乐”,有认为母亲“无奈”,有认为二者兼而有之的。学生争论不休。郑老师给学生7分钟讨论之后,让学生代表发言进行辩论。辩论之后,郑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一一点评。郑老师的课堂设计,正如郭靖的另一种武功,“九阴真经”。这种武功,郭靖是和老顽童周伯通一起练习的。但是,一般人学不了这种上乘的功夫。因为要学“九阴真经”,必须领悟这种功夫内在的道理。而其间的领悟是极难的,不然有可能走火入魔。后来的“西毒”欧阳锋就是将这种功夫练反了。

吴清华老师和郑艳红老师的两节课,正如这两种“功夫”,自然各有优劣。但可以给我们语文人更多的思考。

一、加拿大作家里柯克的小说《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到底应该怎样教?

一要有小说的特点。《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就是一篇小说,如果脱离了其小说的本身特点来教学,无疑是不成功的。教学中,应该扣住小说的要素来展开课堂设计。如果能够突出探究小说“三要素”其中一点也算是成功的。

二要有母亲的特质。《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中的最主要人物还是“母亲”,教学者应该明白“母亲”这一特殊身份所本身蕴含的特质。勤劳,温和,包容,伟大,都在“母亲”的身上得到了体现。基于此,课堂中关于“母亲是不是幸福”这一问题的讨论就是多余的了。

三要有语文的特性。语文课本身就有着语文课的特点,有着语文的味道。新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文化”“思维”“审美”四个方面指出了方向。但并不是每节课对每一方面都要体现,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够了。所以,在课堂设计中,要有目的地设计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环节。而不是,只是在“学习目标”中挂个“核心素养”四要素的牌子就行了的。

二、高效课堂模式的语文课堂的方向在哪里?

语文课堂,除了有目的地体现“语言”“文化”“思维”“审美”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其“高效”的外在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可不可以舍弃纸质的“导学案”?这一点是由吴清华老师的课堂想到的。我们对“降龙十八掌”已经了然于胸,可不可以丢掉那本秘笈了?

纸质的“导学案”,让学生大约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做好,然后,在正式课堂上,师生按“导学案”,“依葫芦画瓢”式地讨论、探究。学生的之前的“做”,与课堂上的“讲”,可能就存在着重复的问题。理科的新教学内容,如果重复,可能会有些效果。但是,语文课堂的重复,可能就是一种低效率了。师生在课堂上讨论与探究时,可能就是一场预谋式的表演。于语文学习何益?

可不可以建立无纸质的当堂“导学案”?这一点是由郑艳红老师的课堂想到的。我们能够使出“降龙十八掌”了,还能不能学会“九阴真经”这种高深的功夫呢?

有纸质的“导学案”来上语文课,就是一种变相的重复训练。这对于运动员是有效果的;但对于语文学习,可能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带来“伤害”。这种重复式讲解,肯定会让学生降低学习思维的敏锐性。学生先做“导学案”,然后“依葫芦画瓢”式地讨论、探究,他们大多不会再进行思考,反而会形成一种依赖性。这种重复式讲解,让师生在课堂的激情减弱,课堂活力自然减少。作为教师,可能难得有教学艺术的精彩呈现;作为学生,也就只是按着“导学案”公布自己的“答案”了。这种重复式讲解,最坏的结果的,最终可能会消灭学生的创造力。建立无纸质的当堂“导学案”,教师提前备好课,设计好课堂的导学,几个主问题抛出来,师生当堂讨论、探究,思维碰撞,语言交流,可能会激情无限,教学效果会好得多。但这种模式的前提是,教师心中要有“导学案”,课堂上要做收放自如;同时高效课堂教学的讨论、展示、点评、质疑的环节仍然不能少,不能回到以“教师主讲”的课堂模式。

语文高效课堂模式,要有语文自身的特点。语文课堂,才有语文的味道。

长按.识别.关注

陈振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全国“十佳教师作家”。特级教师。以文学养教学,以教学促文学。30多篇小说入选中、高考相关试卷,3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在《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月刊》等报刊发表教学文章210多篇;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小说月报》等报刊公开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24部。系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获得者,青铜骏马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作家,上海图书一等奖获奖家,中国好故事获奖作家,百年百部故事典作家,全国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获奖作家,第十四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奖作家,《北京文学》重点推出作家。《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等刊签约作家。

木木文字工作室

木木文字工作室,是陈振林文学创作与教学写作的自由天地,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报告、总结、交流材料,演讲稿,小说,剧本,策划书,广告词,新婚对联,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