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如意馆”中的西洋人(上)

18世纪的某一天,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一队太监的护送下,静静进入圆明园,向“洞天深处”的“如意馆”小院走去,据说是怕惊了圣驾。他们“必须匆匆忙忙和无声无息地,以脚尖着地而行,就如同去偷偷摸摸地办坏事一般”。当他们蹑手蹑脚地穿越过这座皇家园林时,无不被四周令人窒息的园林美景所震撼。

圆明园四十景之洞天深处

这几个西洋人,不是应邀前来参观游览的。他们之所以被允许走进这座神秘而宏大的皇家御苑,并不是因为他们是西方来的传教士,而是因为他们有另外一个引以为荣的身份——他们是服务于大清宫廷的官方艺术家及匠人。官方文件中称他们为如意馆中的“效力西洋人”。

谈到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必然要谈如意馆。如果说造办处是“大清制造”的传奇,那么如意馆则可谓是造办处的传奇了。而如意馆传奇中的传奇,当属那些出入大清宫禁的西洋画家们,尤其是盘桓于圆明园“如意馆”(如意馆主馆址在紫禁城内启祥宫南)中的洋人们。

如意馆

如意馆

为宫中画师作画之处。原属造办处,郎世宁、艾启蒙等西洋画家都曾供职于此。同治年间迁至乾东五所之头所,仍隶属造办处,设画工,多为苏州人。所画有卷、轴、册页、贴落等,并设玉匠、刻字匠等

。如意馆有两处,一处在大内启祥宫,另一处在圆明园。圆明园如意馆位于洞天深处东北部,距离皇帝日常居住、办公的九洲清晏和勤政亲贤都很近。

01 西洋人怀抱梦想进京,

清皇帝兼收并蓄纳贤

清朝如意馆,相当于历史上各朝代的宫廷画院。而其功能,除了为宫中绘画,还是造办处所有器皿设计之处。

15世纪,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启,越来越多的西洋人怀抱着各种梦想与野心,向东方进发。到16世纪,欧洲人开始不远万里登陆中国这个神秘遥远的国度。其先驱主要是一些手执圣经、怀揣十字架的“上帝的使者”。西洋传教士来华,当然是为了宗教的目的。他们为了能够在中国立足,刻苦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及艺术,希望以此来引起中国人的兴趣,融入其社会。这些传教士都是些精英,在中国他们很快就摸索出了一条经验——走上层路线。17世纪中期,已经有人成功地进入了皇宫,做了大官。比如顺治、康熙朝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甚至做到了一品大员。

汤若望像

伴随着各种西洋技艺物品的流入,许多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文化也被引入。很多传教士聚集京师,为中国皇帝所用,成为清宫工匠中的特殊人群,如意馆成为他们主要的栖息地。西洋传教士们得到了大清皇帝的庇护,紫禁城内外,一座座天主教堂落成。而这些西洋传教士们,为了回报与巩固这一浩荡皇恩,并更大限度地吸引皇帝的注意,不得不投入更大的热情工作。

清初,皇帝对西洋传教士很是宽容,康熙中后期“礼仪之争”发生,清帝开始禁教,雍正、乾隆以后,愈演愈烈。除了少数在宫中当差的西洋传教士外,不再允许其他西洋传教士在内陆存在。而那些留在京城,或想要进京效力的西洋传教士们,为了生存与自我保护,不得不拿出看家本事来吸引东方君王的垂青与庇护。如意馆,无疑成为他们显露才华的最佳平台。

据西方人记载:1747年,乾隆皇帝曾命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用西洋画法画了一幅巨大的《圆明园全景图》。这幅代表了西洋传教士参与圆明园总体设计的杰作,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而来自皇家秘档的记载,早在1736年,乾隆皇帝刚继位,郎世宁就已被命令带着几个中国画家起草绘画《圆明园全景图》,后来这幅画被乾隆皇帝下令放大成为“高八尺、宽三丈二尺”的巨大皇家御园图,并被悬挂在皇帝寝宫旁的“清晖阁”北壁上。

02 洋画家用尽浑身解数,

乾隆帝命题“十全武功”

走进如意馆,人们总会看到这样一片繁忙景象:“钟表传教士们在那里忙于制造自动机器人,其他人则在雕刻宝石和象牙,还有一些人一直在忙于制造装饰皇帝陛下宫廷的所有装饰物。”

郎世宁像

在清宫内务府秘藏的一份西洋人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曾在如意馆中服务过的熟悉的人名:郎世宁、王致诚、蒋友仁、艾启蒙、沙如玉……

在造办处如意馆中画画,或许是西洋传教士们进入圆明园最有效的办法。显然,这也是最近水楼台的一种机会。因为,西洋传教士们借此可以零距离地接近大清天子。从清宫档案记载来看,最早走进圆明园如意馆画画的西洋传教士是郎世宁,他于雍正二年(1724)被命画了六张西洋画,并被贴饰在雍正皇帝最喜欢居住的“四宜斋”穿堂内。那时,横跨一个半世纪的圆明园大兴土木工程才刚拉开序幕。

有一幅用西洋画法画的《乾隆大阅图》,它的作者是郎世宁。这幅画画的是乾隆皇帝继位后的第四年(1739)首次去南苑检阅八旗官兵的雄姿。该画采用了西洋明暗画法,衣服、头盔、皮毛等质感很强,背景中天空的云霭,色彩丰富多变,都与传统中国绘画有别。

郎世宁花鸟图册

1750年,郎世宁因画得好,被乾隆皇帝授予三品奉宸苑卿的官衔。实际上,许多在如意馆中画画的西洋传教士都因此被授予过各种官衔。也有因为信仰而拒绝的,比如诚实的王致诚,这个来自法国的传教士曾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随侍肖像画家。他在个人书信中记载了给大清皇帝画肖像的一些细节,乾隆皇帝总认为他画的头部太小。以致一次他画乾隆皇帝时,皇帝背后的小太监不断向他做手势,叫他注意皇帝的头一定要画大些。另外他还曾创造了在奉命随皇帝出巡期间,50天内画22幅油画的“吐血”记录。

对于那些企望得到大清天子垂青的西洋传教士们来说,想要更多地接近皇帝,实在没有比圆明园如意馆更理想的地方了。在紫禁城中,皇帝由于职责与义务,不能经常去看望自己喜欢的西洋御用画师。而在圆明园,乾隆得到了相对的自由,能够经常往返如意馆看望西洋艺术家们。王致诚向朋友描绘自己在圆明园的经历时写道:“……我们此时作画的地方,正是我向您讲过的那些小殿堂之一。皇帝几乎每天都前往那里观看我的工作,以至于我无法缺席不到。”据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皇帝共在圆明园居住157天,曾八次前往如意馆看西洋画师作画。

郎世宁《平安春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西洋传教士们甚至获得了一些中国宫廷画家都难以得到的特权与殊荣——为皇后及其他皇室女眷们画肖像。这的确是破天荒的事。因为在宫中只有太监才能接近后宫女眷。

《宫中女子戎装图》是现存西洋传教士所绘宫眷肖像中的杰作之一。有人甚至认为画中的女子,正是乾隆皇帝的爱妃——香妃。后来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命西洋传教士专门为香妃设计建造了清真寺风格的“方外观”。

方外观(奥尔末拍摄)

1751年,乾隆皇帝命令王致诚在“思永斋”西间楼梯拉门的东面墙壁上画一幅“美人”。

有时候,西洋传教士们还会被皇帝命令画一些近臣,或者那些新来归降的蒙古王公大臣们。乾隆皇帝在任60年,打了无数的战争,所谓“十全武功”。每次一旦从前线传来大清王师取得胜利的消息,皇帝便会下道敕令,立即为获胜者画像。于是,那些忠诚的传教士们就变成了“随军画家——报道记者”。

由于好大喜功,乾隆皇帝还“策划”过跨国大制作。比如著名的《乾隆平定回疆得胜图》,描绘了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中最得意的一次亲征西域获胜的战争。该图由如意馆中传教士们起稿,拿到巴黎制作印刷成铜版画。该图共16幅,自1765年开始分批运送到巴黎,至1778年才全部制作完毕送回北京。当最后一批画从巴黎运到北京时,画稿的主要作者郎世宁、王致诚等已离开了人间。

[作者]

胡 忠 良

[编辑]

朱 莹

(0)

相关推荐

  • 郎世宁字画,美到窒息

    郎世宁擅长画人物肖像.鸟兽.山水及历史事件,尤精画马.以欧洲技法为主,注重物象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及立体感.雍正年间郎世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传播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 ...

  • 民间郎世宁字画

    郎世宁画人物肖像画也是十分拿手的,他笔下的人物肖像逼真且富有传统艺术美感,设色艳丽而庄重,空间穿透力极强,画面布局眼睛,造型准确. 郎世宁的这种对绘画大胆的探索,西画中用融中西绘画技法于一炉,创造出了 ...

  • 聊聊郎世宁字画收藏小知识

    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郎世宁在紫禁城内也开始学习中国的绘画方式,并开始尝试将其与西洋画结合起来,如果有人看过郎世宁对皇帝.紫禁城.圆明园等人物与场景的描绘的话,一定会惊叹 ...

  • 清代北京离宫别苑 圆明园

    圆明园,曾经辉煌的记忆和国耻的见证. 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圆明园,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

  • 他竟然引诱乾隆皇帝“沾花惹草”,这个天主教神父怎么了?

    历史是一方镜鉴,可以明是非:历史是一架天平,可以知得失,历史是一座宝库,可以启智慧. 有信仰.有品味.有内涵.有境界.有气质有知识.         --献给喜欢历史.善于思考的朋友. 他竟然引诱乾隆 ...

  • 故城建成600年,这个意大利人在里面绘画50年,到底图啥?

    大清的西洋人 今年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之际,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见证着数百年沧海桑田的变迁,数十位帝王与无数王公贵胄.军政要员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印迹,他们的思想决定了整个国家数百年的历史走向.这座 ...

  • 清朝人竟然如此洋气?看《延禧攻略》这些小众知识点需要了解一下!

    ▼ Hello,我是艳子. 乾隆皇帝喊你来宫里遛遛弯儿!走着! ▼ 深宫宅院锁清愁,多少爱恨在红墙内生根发芽而又凋零枯萎.然而在纷扰杂陈的宫廷里,历代皇帝妃嫔也懂得"艺术宽慰人心" ...

  • 这个男人在《如懿传》里只出现几分钟,却影响了大清王朝三代帝王的审美

    ▼ Hello,我是Seattle. 今天我们一起看深藏功与名. ▼ 最近大热的<如懿传>中,出现了这么一幕:如懿听了西洋宫廷画师郎世宁的一番话,陷入感慨:"哪有女子天生爱当妾? ...

  • 圆明园并非清帝“夏宫”

    清代西方传教士绘制的西洋楼建筑之一谐奇趣的铜版画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后经几位皇帝150余年的营造,成为北京西郊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也是世界园林建造史上的奇迹.19世纪法国大文豪 ...

  • 传教士偷偷画下乾隆“真容”,与教科书完全不同,网友:不是一人

    众所周知,古代没有照相技术,也没有较为专业的画画技术,不像现在即便是通过纸笔,也能将人像清晰的画出来,还带有3D效果,如此情况下使得,古代的一些人像跟现实中有着严重的差异,但估计那也是古人能够描绘出来 ...

  • 郎世宁为乾隆和妃子们作画,乾隆看完三次后下旨:敢看者凌迟处死

    中国皇家园林之中的瑰宝圆明园在大火和后面的接连毁坏之中遭受到了两次毁灭性打击.第一次是清代咸丰皇帝年间时候英法联军攻打进入到了紫禁城之中,烧毁了一部分建筑,到后面清朝朝廷顺着慈禧太后的心意,每年从朝廷 ...

  • 乾隆为什么要建西洋楼?

    北京学习平台2020-12-17作者:何瑜2020年12月1日,流落在外160年的马首铜像终于正式回到圆明园,这是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12月1日,<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 ...

  • 陈宜耘:清宫西洋画师郎世宁

    郎世宁,字若瑟,意大利人,在华生活50余年,是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宫廷西洋画师,深受皇帝的青睐和赏识,在众多宫廷画师中无疑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让我们通过清宫档案,了解郎世宁从雍正元年(1 ...

  • 郎世宁告诉你西洋楼是如何修建的

    郎世宁自画像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1688.7.19-1766.7.16),意大利人,生于意大利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