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作只练十五分钟就有这么多好处,怪不得太极风靡全世界
在此我要感谢太极名师王培生的“预备式”。从练拳那天开始我就练预备式,对预备式倍感亲切,并且受益多多。
预备式
两脚并立,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使手心贴近大腿两侧,两眼平视前方。心平气和,全身放松,意想周身皮肉分离,骨肉分离,全身关节都松开,其放松顺序是:
先由上肢的两手食指梢节起,想象关节之间拉开了缝隙,从第一节到第二节,依次逐节向上,使上肢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一节一节都拉开,使每一节骨头缝里都通上了灵气,觉着似有小虫在其间爬行之蠕动感。
继之想下肢,由足大趾起往上逐节拉开,直至胯关节。之后再想脊柱,先由尾骶骨想起,想第一节往下坠,第二节往上提,如此一节一节往上想,拉开腰椎五节和胸椎十二节,直到大椎。
最后二目向前平远视,后顶往上一领,下颚微向内收,颈椎七节全都拉开了。这就是拳谱中所说的“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然后,再想周身之汗毛都张开,使内气与外气相通,是谓毛孔呼吸法。然后再想命门和肚脐,即先想命门后想肚脐。
命门穴的准确位置在左肾右侧,右肾的左上角。一想命门穴,体内横膈膜就会自动提起,肚脐也就随之向后收缩,似乎贴到了命门穴上(如果一时还没有这种感觉,可将意念停留在命门穴上,直到有了这种感觉为止)。这便是“吸”。
有了肚脐贴命名之感觉后意想命名推一下肚脐,使肚脐离开命名回到原处,这谓之“呼”。如此一拉一回,一收一缩,如同拉风箱一般,感到气往下行,直到小腹,再到会阴,到足心,到足大趾(此为中定立如平准)。
这种呼吸法,在拳谱上叫做“胎息”,也叫“婴儿息”,此为太极拳之基本呼吸法。胎息三次后,呼吸便如平时一样顺其自然。旧式钟表,要先上弦,然后拨几下摆,它才开始走动。预备式如同上弦、而胎息则犹如拨摆,然后就会自动走起来。
预备式属太极拳之桩功——无极桩,如日练一刻钟,日久太极内劲自会产生。
常练太极拳有以下好处:
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
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三、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四、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除了以上所说的几条,坚持习练太极拳还有许多神奇效果,如调和人体之阴阳,疏通人体之经络,培养人体之正气,达到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促进气血旺盛平衡的效果。
尤其适于处于亚健康状态、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三高症、哮喘病、肠胃炎、便秘、痔疮、类风湿、关节颈肩病、强直性脊椎炎、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减退等慢性疾患。
不仅如此,练习太极拳还可以调节心理压力,改变不良情绪,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对抑郁、焦虑、神经衰弱、失眠、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等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