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人生的修行》

一、清楚知道自己是谁

人生有两个哲学命题要思考:“未生我前,谁是我;既生我后,我是谁。”未生我前的事情,只能由父母来决定,我们无法左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的事情,虽然未必尽如我意,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明朝的一本《了凡四训》里提出的“命自我立”的观点很好,人的命运,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往往不是自己的能力决定了自己的命运,而是我们做出的决定,改变了命运。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见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在古希腊一座智慧神庙大门上,也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还把它奉为 “神谕”,是最高智慧的象征。许多哲人都这样告诫人们,可见,自知之明,对人生,乃至人类是何等的重要!

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认识自己。有的人可能说:“我就是自己,怎能说不认识、不了解自己呢?” 其实不然。有的人可以了解他人,了解环境,了解社会,甚至了解世界,但是,就是不会太了解自己,要做到有自知之明,是很难很难的。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极少,而不能认识自己的人却很多很多。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可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倒是外人更容易看清楚自己。所以有时,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人都喜爱听好话、奉承话,不自知的人听到好话、奉承话,便会信以为真,飘飘然,觉得自己好伟大,他没有考虑在这些话的背后,说这话的人的目的是什么。《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里,他把吹捧者的内心揭示无余,因此也就不会被“妾”和“客”所欺骗。所以,听话,也是一门学问,我们要知道自己是谁,对方是谁,双方的关系,在什么场合,说的是什么话,有没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观的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因为自省才能自制自律,自律才能自尊自重,自重才能自信自立。自尊为气节,自知为智慧,自制为修养。人具备了自知之明的胸臆和襟怀,其人格顶天立地,其行为不卑不亢,其品德上下称道,其事业左右逢源。在人生道路上,就能经常解剖自己,自勉自励,改正缺点,量知而思,量力而行,及时把握机遇,不断创造人生的辉煌。

自知无知才求知,自知无畏才拼搏。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自知度愈高,求知欲愈强。学然后知不足,知然后更求知。掌握的东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学识的短浅。知无止境学无涯。因此,自知之明是求知的不竭动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升华。自知之明通过求知改变自己的无知无识,也是使自己达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进而自立自强自如人生境界的基础。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

二、不再证明自己是谁

认识自己的过程,是艰难的,而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又陷入了另一个怪圈:活在别的眼中和嘴中。我们过分在意别人的如何看待自己评价自己,活着就是为了给别人看,却把自我丢弃了。曾经有人调侃说,中国人买车都是给邻居买的,为了让邻居看看自己开了一辆好车,自己有多成功、多幸福。虽然有调侃的成分,却真实地反映了国人的一些心态。

求学时,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的夸奖、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为了分数、名次而努力学习的学生,自然不在少数,那些真正从学习中得到乐趣的学生,少之又少。等到进入社会,更有了生存的压力和家庭的羁绊、世俗的标准在无形中左右着每一个人的选择,事业有成、衣锦还乡,是大多数人所孜孜以求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有能力、有地位,才能得到别人的仰视,自己也好对自己有心安理得的交代,所以就需要不停的用工作、地位、财富等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所以我们从一出生就有了很多的“证”,而一旦没有了这些“证”,我们便仿佛被这个世界抛弃,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我们的这种“证明”给别人的看的想法,其实源于自己内心的不自信。正如马云,他有必要证明自己是个有钱人吗?当然没必要。真正的自信是对自己自然的确信,不需要“证明”什么!如果我们还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恰恰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自信,如果我们还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是因为我们还不够有“底气”,如果我们还需要向别人“争辩”什么,是因为我们还觉得自己哪个地方不“对劲”。

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的工作,我经常在想,当我们做工作、做事情的时候,享受的是做事的过程,还是想要最后的结果,是我喜欢做、做给自己,还是我需要做、做给别人看的?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我有时会调侃,有的人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其实就是因为,他并不喜欢做这个工作或者他的工作只是做给别人看的。

当一个人不再需要所谓的工作、地位、收入来证明自己,而是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时,我们才能享受到了工作的乐趣和高质量的生命。

张德芬说:“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

如果,你还在用外在的东西苦苦证明自己的时候,问问你的心:你是因为喜欢、享受生命的体验,还是为了别人,而证明自己?

当你梳理好自己的思绪,有一天,你会发现,当你不再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时候,也许从外面看,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你自己知道,你从生命中体验到更多的丰盈和充实,你的人生之旅有了更多的喜悦和圆满。

三、不去改变别人是谁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大,大抵都有些“修齐治平”的思想,想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着“推己及人”。换言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推及到别人那里,从改变自己开始,进而改变天下。然而纵观中国历史,除了几个圣人,绝大多数人,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且不说“平天下”,连“修身”的事情都未必能做好。

我向来不赞成“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说法。灵魂能够塑造吗?我们可以影响一个人,但是却无法改变一个人,除非他自己想改变,正如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一个人要改变,没有那么容易。当然,难移,并不是说绝对不能移。一般来说,两种情况,有可能改变一个人:

一是重大的变故。特别是经历了生离死别,人的内心深处会收到极大的触动,会改变一个人对某些事件的看法。比如,经历了大灾难的人,更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更能感受到亲情的珍贵。记得四川5.12大地震的时候,国人受到了一次空前的精神洗礼。我们真的不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珍爱自己的生命,热爱生活,善待身边的人,活在当下,无疑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变故也有可能是家庭的变故,亲人突然离去,家破人亡,都有可能很快改变一个人。

二是持续地碰钉子。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人是在社会的熔炉中得到锤炼而成的。内心深处的固执,会随着现实生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打磨,逐渐变得柔和圆润。别人说的,你也许不会当回事,但是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挫折和麻烦的时候,你就会回头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一点一点地改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经历是很重要的财富。

在别人没有想改变自己之前,我们很难去改变他。话说回来,企图去“改变”他人的人,多少是某些方面有一些“优越感”存在的,或为领导,或为师长,起码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你应该按照我说的来。其实“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禀赋,我们很难说自己的优点,换到别人身上,依然会适用,甚至是不是“优点”,恐怕都要重新评估。

当我们想改变别人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愿意被别人或者为别人轻易地改变,如果不愿意,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还是“推己及人”吧,这个可以有。

我们改变不了世界甚至改变不了环境,我们更改变不了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待世界、对待别人的态度。常以恕己之心恕人,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勇于、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我们和别人,或许都会活得轻松一些吧。

后记:这篇文章,我用了较大的篇幅写人应该学会认识自己,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基础,一个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当我们能够认识自己,坦然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不再为了什么而去证明自己,不再为了什么而去改变自己,更不为了什么去改变别人,我们的人生,也许就有了一些境界和诗意了。

(0)

相关推荐

  • 生存的智慧:人生最高级的活法,是学会苦中作乐,你会吗?

    文/慢慢 唐若心学原创作品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是一直顺顺利利的,在遇见挫折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受,但是煎熬的心态是改变不了现实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在其中发现自己的优点. 因为这 ...

  • 高中生,大学生的困惑

    咱们这两个号成年读者比较多,进入职场之后的人比较多,没进入职场的也大概都是读研读博的,比较大一点了. 所以我们的内容偏成人化,今天破个例,花一期统一回复一些小读者发在后台的消息. 我们有些小读者,还在 ...

  • 人生道理,生活点滴(221)

           作者:刘桂宽 世人思想精华,人生智慧结晶.心胸要有大度:视野要有宽度:知识要有厚度:言谈要有深度:声音要有力度:为人要有硬度:对人要有温度:做事要有气度:做人要有风度:交往要有广度:凡事 ...

  • 丁姐读女人之142--为未来储备

    她和我一个属相,都是属龙,那年四十有五. 她是在黄鹤楼下长大的南方人,小时候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因为是接触老人多的原因吧,她说自己特别的有同情心. 她有一副好嗓子,说话和唱歌都像百灵鸟一样非常动 ...

  • 一个人过得不好,无非这三个原因

    普通人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想发问,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但却又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同层次的人,对生命的理解也不同. 所以,我想探讨一个更具有启示性的问题:一个人过得不好,究竟是由 ...

  • 李展飞:《哭一场,就感恩了?吼两声,就励志了?》

    半夜,喝了茶的我,两眼放光,想起一事,于是髋动着残足往外走(昨晚刚崴了脚),来到书房,写点什么. N年前的一天,当时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大师"被请到了一中,做了一场所谓的&quo ...

  • 李尔王的傻子: 我只想呵呵两声

    第一场第三四五幕,傻子和乔装打扮的Kent都出场了,为李尔王和大女儿的矛盾添砖加瓦.要说矛盾,肯定有,但误会+离间+性格的不断堆积,才导致悲剧发生. 我们听到大女儿抱怨李尔王和随从的放肆无礼,对大女儿 ...

  • 李展飞:2020年的最后一场雪,比往年来得稍晚了一些

    一个冬天,如果没有一场大雪,就觉得缺了点什么. 我本以为,这是2020年的第一场雪,细想来,才发现,这是最后一场,于是便觉得有趣,每年的最后一场雪,与来年的第一场雪,竟然间隔的时间如此之短. 看看日历 ...

  • 李展飞:写给国开一期毕业生的49封信——第二十九封《青春是场大雨》

    三月的风,四月的雨 离高考还有19天,离分别还有21天. 每届的高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都是小心翼翼地过,把一分钟掰成几瓣过,因为我们都知道,马上要结束了. 在一中时,每当到了最后的几天,就有了&qu ...

  • 李展飞——《感恩一路有你》

    将近一天的国开教育工作会议结束了. 今天不光"感冻"了我,也感动了我.前者是因为我没想到会场里会那么冷,平时一直戴着护膝的我,偏偏今天没戴,只好被冻得感冒了,所以称之为" ...

  • 李展飞——《 这世上的师生,原本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

    李修文的<长安陌上无穷树>,讲了两个特殊的病号,一个病房里的岳老师,还有那个七岁的小病号.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两人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是,由于那家小学已经关 ...

  • 李展飞——《且把浮名,换了低吟浅唱》 ——记一场让我五毒俱生的投票

    青岛国开二中  李展飞 这是一场让我五毒俱生的投票,这是一场毁我修行的投票. 这是我给我参加的这一次"齐鲁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下的定义.从参加这个活动前前后后三四天的时间,我经历的真 ...

  • 李展飞——《由龙场悟道感悟我们的教育》

    青岛国开二中  李展飞 这篇文章的缘起是这样,一位朋友看到我发的朋友圈,调侃了我一下说:"我看憋你三年,你能搞出个龙场悟道来."关于龙场悟道,对中国古代哲学不太熟悉的人可能没听说过 ...

  • 李展飞:捞人出坑不啻救人一命

    李展飞:捞人出坑不啻救人一命

  • 李展飞:烟花三月下江南

    五一,下了一趟江南. 开启了旅游模式后,便关闭了其它,不再去考虑工作上的事,也不考虑别的,这也算是一种专注吧. 来回五天时间,走走停停,听听看看,也有一些所得,不妨写一篇流水账,算是一个记录. 第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