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11.27.这个特殊纪念日到来之际,为缅怀和纪念英烈,本号特别策划一组专稿,介绍8名著名美术家当年为经典红色小说《红岩》所作的插画,以及他们口述和亲属撰写的插画创作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往事。这组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专稿非常难得。在此,特别感谢著名美术家李少言先生女儿李咏玫女士、著名美术家吴凡先生女儿吴融女士的精心组稿和付出。
2005年,八位插图作者在小说扉页上的签名和印章。
小说《红岩》诞生地一一重庆化龙桥南华村48号美协院子拆毁前,部分插图作者在画室楼前合影(李少言、正威已去世)。-----------------------------------------------
呕心沥血为《红岩》(节选)
文/ 侯文川
20世纪60年代初,我曾作为《四川日报》记者采访过《红岩》插图作者,倾听过八位插图作者讲述他们的创作历程。往事如烟,缥缈萦回……
重庆化龙桥南华村48号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以下简称重庆美协)的驻地,那是嘉陵江边一座占地约十亩的院落。那个年代的化龙桥属于重庆的郊区,地处偏僻,但大院内环境幽美,适于画家们进行创作。
李少言创作的《红岩》插图:
上:《丁长发掩护突围》
下:《刘思扬渴望战斗》
1961年,重庆美协院内住进了几位陌生的客人——罗广斌、杨益言。听美协主席李少言说,这是中共重庆市委书记任白戈亲自给他交代的一项任务:罗广斌、杨益言等正在写一部反映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革命烈士浴血斗争的长篇小说,要让他们住在这里潜心写作。少言对两位作家的到来非常兴奋,为此,他作了精心的安排。这时,正在写作中的小说还没有确定书名,后来才知道这就是《红岩》。作家住进重庆美协,每当写作间隙,画家就听他们讲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情节。在小说快要定稿前,罗广斌向李少言提出:希望画家能为小说配上插图。这正与画家们迫切想用造型艺术去表现英雄人物的创作愿望一拍即合,于是,小说《红岩》插图的创作立即开始进行。参加创作的画家有八人:李少言、牛文、吴凡、李焕民、宋广训、正威、吴强年、徐匡。创作时,充分发扬了集体智慧和每个人的独创精神。草图画出来挂到墙上,集体研讨,不分职务高低、年长年少,一律平等地坦率提意见。当时美协流行一个名词——“打击”,即对画稿毫不留情地指出缺点,当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到一个尽可能完美的艺术效果。《红岩》插图的草稿就在这样的“打击”声中一遍遍修改、最后达成共识。画家接受插图任务时,离小说出版的时间已经很近,画家们争分夺秒,废寝忘食。那时,美协大院里彻夜灯火通明,大家通宵达旦地进行创作。少言的《丁长发掩护实围》是徐匡为其当的模特。1961年12月,小说《红岩》出版,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小说的插图也得到读者好评,画家们深受鼓舞,立即着手继续为小说补充插图。少言继第一版的《丁长发掩护突围》《魔窟——白公馆》之后,又补刻了《江姐上华蓥山》和《刘思扬渴望战斗》。少言在创作《刘思扬渴望战斗》时,反复琢磨刘思扬被软禁在家里,周围是美丽的花园,怎样表现他的思想境界呢?最后,他着意刻画了刘思扬站在厅堂前两根像狱门似的大黑柱中间,凝望着墙角紧锁的铁门和一棵伸出墙外的老树,那老树在墙内的躯干虽显枯萎,但生发出茂盛的新枝绿叶伸出墙外,生机盎然,使人联想到:他的革命意志是关不住的,像那老树的新枝绿叶挣扎出墙外去迎接春天,迎接黎明!小说《红岩》出版后,再版、重印了近百次,曾经多次改版,每次改版的插图都有新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