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又一部国产好片悄悄「死」去
《过昭关》的阵容可以说普通到毫无亮点。
无明星,无名导,无大制作。
但在我看来,它失利的最大原因并不是这个。
而是毫无“野心”所带来的真情实感。
听起来是不是很讽刺?
一部小成本的片子尽心尽力拍出真情实感,却远不如流水线生产的电影更被人所关注。
我并不是说小众片应该拿到多高的票房,但20万.......真的太低了。
我敢说,
如果你盲挑中了这部片子,那一定会被它流动的情感所打动。
导演霍猛为本片抵押了房子,即便他从来就没把电影当成是赚钱机器。
可这当头一棒,也实在致命。
《过昭关》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片子。
给人的感觉反倒只有两个字,舒服。
什么高大上的词在它身上都不适用。
这种悠然、气定神闲式的影像,在烦躁的都市生活中显得非常难得。
影片以爷孙二人的一段公路之旅展开。
偶然的一次谈话,老爷子得知在文革时期帮助过自己的老友重病瘫痪已时日无多。
在一个雨夜,他独自坐在窗前抽烟,回忆过往。
因房屋漏雨惊扰了熟睡中的小孙子。
在与孙子的交谈中,他毅然决定跨越千里去见老友最后一面。
于是他收拾起行李,在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上放上被子、桌子、小凳子。
带着小孙子便出发了。
全片的河南方言,
房梁上的一砖一瓦,
乡下道路的泥土与灰尘,都极具朴素的力量。
没有任何偏见的摄影,让河南乡下变得异常美丽。
而且这种美丽并没有任何刻意的成分,就像从生活中直接截取下来的一样。
西瓜田与落日的黄昏。
早晨蝉鸣,夜晚微凉。
人也会跟着影像的流动而打一个安逸的哈欠。
如果不是怕影响其他人,我甚至想在电影院伸一个舒服懒腰。
除了画面带给人的怀乡情节,故事也同样带来了静水流深式的感动。
一辈子活在乡下的老人遇到了来自城里的小孙子会发生什么?
这么说,你是不是会想起那部由罗京明主演的《孙子从美国来》?
但本片与《孙子从美国来》最大的区别便是,后者讲的其实是文化隔阂与代沟的消融。
前者则完全不是。
《过昭关》里的爷爷简直是现代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他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充满老年人的智慧却又不固执也不迂腐。
没有干瘪枯燥的说教。
总会以一句“那我来想想办法”帮助小孙子解决他的烦恼。
所以从一开始,他们之间的代沟便已经悄悄瓦解了。
直到爷孙的公路之旅展开时,你才会发现。
原来它要讲述的,是这个时代视若珍宝的善意。
饰演爷爷的杨太义值得多提一嘴。
他有着两重身份,一个是农民,另一个是农村舞台剧演员。
这是他第一次出演电影。
他没笑过场,也不知道什么是笑场。
就是淡淡的演生活中的自己。
当一个农民来演绎农民时,才是最亲切也最具有人情味的。
在我看来,他给这部电影带来的功劳丝毫不亚于导演本身。
当这部电影在平遥电影节上映时,有人请他去看一看。
毕竟这是由他主演的第一部电影。
但当时村里正农忙,77岁的杨太义也早早地就下了地。
他没有手机,电话打到村里时,他还在村头的树下晒辣椒。
如果不是有村里年轻的后生开车送他。
可能,他都没办法看一眼这部电影的样貌。
也因为他,本片出乎意料的可爱。
当小孙子在西瓜地里尿尿时,老爷子笑着说:“你尿到你老太爷的头上啦”。
当小孙子的门牙掉了时,老爷子说:“把牙齿放在瓦片下, 新牙齿长出来就会像这房瓦一样整整齐齐”。
当小孙子赌气不开心让他离远点时,他会搬个小凳子悄悄地往后挪一寸。
这些片段都让我在电影院里听到了淡淡的笑声跟轻轻吸鼻子的声音,可能也是想起自己的爷爷了吧。
对于公路电影而言,主人公往往会有一个强烈的目的驱使。
以此来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但本片却完全抛弃了这类电影中常见的自我救赎核心。
相反的,在这段旅程中,他却拯救了好多与他毫无关联的其他人了。
这就是难以想象的,善意的力量。
其中有一段令我始终无法忘怀。
在旅程的后半段,爷孙二人遇到了一个只能借助机器发声的养蜂人。
养蜂人说话时的电子音,就像蜜蜂飞舞时的嗡鸣。
爷孙走错了路,养蜂人看天色已晚便让他们休息一夜再走。
这一夜,养蜂人说了很多话,关于曾经那段伤痕累累的历史。
大饥荒时期,河南是重灾区。
养蜂人的父母为了给他一口饭吃,选择了牺牲自己。
老来,他便守着父母的坟不愿离开。
遇到了同样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爷子时,伤痛岁月汹涌袭来。
也不过在几个碰杯间,似乎就达成了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
老爷子说,人生就像过昭关,关关难过,关关过。
(相传楚国大夫之子伍子胥为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过昭关的典故便是来源于此)
对于小孙子而言,这场旅程也是一段属于他的成长之旅。
无论是过昭关式的人生,还是给因车祸死去的陌生人、生意失败的年轻人一点善意。
他都获得了够他适用一生的智慧。
可到头来,老爷子受到的,是来自子女的责备。
影片没有让最后的老友相见,变成狗血煽情的桥段。
两人相见,寒暄不过几句。
他留下了养蜂人临别的赠礼便独自离开。
为这不到三分钟的相见,用五天时间跨越了千里。
这种情绪,暗地里戳中了看过的每一个人。
也难怪,法国著名影评人马可·穆勒与平遥电影节的评审们会在全世界1200多部电影中,将它选出来。
像这样不噱头、不狗血甚至不煽情的国产电影。
你还能找得出几部?
我不太想去谈论《过昭关》的缺点,因为它带给了都市人现代生活中所缺失的情感触动,单这一点就能让人回味很久。
而它的通达与质朴,对于现在的国产电影而言又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总是抱怨国产没有好电影,都是商业机器下生产的流水线作品,没有感情也没有诚意。
可当有诚意的好电影出现时,知道的人又太少,会去看的更是寥寥无几。
我除了贡献微薄的票房以外,也只能说一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