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又叫“胡思那拔德”,你肯定没听说过,也不相信

兰州往事:张掖路往事

明代的时候,自西域来兰州一带经商的胡人,对兰州老城的印象极好。那个时代的西域商人,都称兰州古城为'胡思那拔德',意思为'美丽之城'。并在记述中说大河南岸的兰州老城之内'妇女之美,驰名四方'。可见明代兰州老城区内的女孩子,在胡人眼里是多么美丽又可爱了。

张掖路,是兰州老城区最古老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大道。

今天的张掖路,可以说是兰州老城区内最有品味,最繁华,最美丽,最虚荣,同时又最具有兰州老城区优雅气质的一条街道。

张掖路最早的文字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候。到了清代,张掖路的东面,叫东大街,张掖路的西面,叫西大街。今天张掖路新华书店以东叫辕门街,现在叫中央广场。今天张掖路中广大厦新世界商厦一带,叫侯府街。

一九四二年,张掖路改名为中华路。一九五八年,才正式定名为张掖路,一直沿用到今天。

一九四六年,兰州市长孙汝楠请西固长大的工程师柴应龙在中央广场设计建造一座镶嵌有大钟表的立面四方碑。工程开建的时候,没想到甘肃省主席谷正伦的咽喉得了炎症,疼痛难忍。看风水的人对谷正伦说这是动了土,有人在中央广场建碑,就好像一枝箭,刺伤了你这个大当家的喉咙。

谷正伦受过新思想教育,对风水之说半信半疑,但最终还是要求孙汝楠暂时停建大钟碑。后来感觉有点不妥,又命令孙汝楠将钟体建设的高度降低一点就可以了。这样相信风水的事,在刘郁芬当政甘肃的时候也曾经发生过一次。建成后的大钟碑有二米多高,在碑体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镶挂了一面大大的钟表,碑体的四面,写有'遵守时间、把握时间、爱惜时间、利用时间'的标语。

旧时候在中央广场明代肃王府的大门前,有一对石狮子,一直保存到了一九五八年。之后人们将这对石狮子迁移到了五泉山。现在我们去五泉山,进入头一道大门之后,迎面就可以看到座落于公园南北两侧,已经存世了六百余年的两个石狮子。

中央广场的西北面,是张掖路新华书店。在旧时候,这个位置有两家铺面,一家为中华书局兰州分局,另一家为庆仁堂药铺。一九七四年的时候,将书局和药铺拆除,建起了高四层的张掖路新华书店。

中华书局兰州分局,创办于一九二四年,创办人是王训庭和张豹。这家书店的第一任经理为刘璞菘,之后为邵玉亭、谢惠侨、王泰东等人。当时中华书局兰州分局有员工十余人。中华书局兰州分局主要经营发行中小学课本,还曾发行过仿宋版二十四史、康熙字典、辞海。一九四七年,又发行过李四光的著作《地质力学之基础方法》。一九三九年的时候,中华书局兰州分局的营业额达到七万元,可见这家书店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在张掖路新华书店的东面,为人民理发店。理发店的前身为雅园浴池,这家浴池开设于一九一二年。一九五六年,将迁到兰州的上海登记理发店与雅园浴池合为一家,称登记理发店。一九六四年,改称人民理发店。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理一次发的费用是二毛五分钱。不过家中孩子多的人家,每月理发的费用支出还是有点多。因此有的人家会专门从商店购一个用来理发的'推子',价钱为四块八,用来给家中大大小小的孩子理发,以节省开支。

九十年代的时候,人民理发店有一个王姓理发师,手艺高超,待人热情,口碑不错,很受顾客欢迎。附近机关单位的许多人,都喜欢到人民理发店请王师傅理发。

张掖路上的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非常有名。老城区的人们,叫这家商店为'妇幼商店'。妇幼商店的前身是大金台,大金台的旁边有一家经营瓷器的铺子,叫文寿瓷庄,瓷庄主人的家安居在东大城门北头的会馆巷。文寿瓷庄的旁边,为刘明朴镶牙所。

九十年代的张掖路妇幼商店(杨佳祺 藏)

一九三〇年,临夏书商何全志曾在大金台(妇幼商店)开办过一家电影院。何全志初入电影行业,完全不懂行情,每次从上海订购来的影片,都是被淘汰的劣质影片,画面模糊不清,不受观众欢迎。经营了没有多长时间,观众寥寥无几,只能关了门。

一九六九年,妇幼商店扩建为二层楼。这时的妇幼商店引领着兰州的服装潮流。临着街道的玻璃大橱窗里,可以看到当时兰州流行的最新服装款式。那时候人们的工资比较低,有一些爱美的女孩子,哪怕是天天吃馒头夹咸菜,也要节省下来一笔钱,买一款自己最喜欢的裙子。可见爱美之心的力量,在一些女孩子心里是很强大的。

九十年代的时候,在妇幼商店的东首,有一家小小的烤鸡店,铺面不大,出售的烤鸡味道很好。每逢周末,顾客盈门,人们需要排着队购买烤鸡。这家烤鸡店的主人平时非常爱好书画,经常跑隍庙,在隍庙与那些书画爱好者切磋技艺。

在妇幼商店的西面,九十年代的时候,有一家电器商铺,叫三力音响。这家音响店最初坐落在中央广场邮局的北头,之后又落户于张掖路。当时的三力音响,可谓红极一时,打出的广告标语'十五的月亮,三力的音响',在兰州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在张掖路上的隍庙与陇西路正中间,现在为一个圆形水池台,夜晚的时候,水池台周围的灯光交相辉映,看上去很美。

旧时候,在今天圆形水池的这个位置,是一座鼓楼。人们把鼓楼南面的巷道,叫鼓楼巷子,一九五八年改称为陇西路。人们把鼓楼以北,正对着隍庙大门的巷子,叫隍庙巷。

旧时候建鼓楼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鼓楼要建在城池的中心位置。兰州老城区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城池。从鼓楼到东大城门的来煦门(今张掖路与静宁北路相交汇的西面),从鼓楼到西大城门的永宁门(今亚欧商厦东南),位置距离并不对等,可能只是求个大体中心位置。

鼓楼的东南西北,都开有拱形门洞,上面是二层小木楼。一九二五年,鼓楼改名为明耻楼。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六日,解放兰州的战役打响。一些国民党士兵驾着一辆卡车向城外逃跑,慌不择路,在路过鼓楼的时候,司机将车开进了鼓楼的门洞里面,车上的逃兵来不及躲避,有几个士兵的脑袋撞在了门洞上,脑袋当场开了花,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见了阎王。

鼓楼南面的陇西路,一直比较繁华热闹。九十年代的时候,陇西路上开有一家名为雅尔加的服装店,里面经营的皮装比较名贵,经常有一些大款爱光顾此店。

鼓楼北的隍庙巷,今天比较宽阔,九十年代的时候,隍庙巷比较狭窄,两边有经营古玩的商铺,也有不少餐饮店。其中西面的几家面馆,经营的凉面、酿皮子,味道很不错。夜晚的时候,会有几家烤羊肉串的摊子。八十年代的时候,一串烤羊肉二毛钱,九十年代涨到一串两块。笔者二十多岁之际,曾经常和关系要好的同学以及朋友,晚上的时候到隍庙大门前吃烤羊肉串。一边就着啤酒,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散发出辣子味孜然味的烤羊肉串,感觉很豪爽,很过瘾。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隍庙曾一度是兰州市的图书批发点,周围聚集了不少书店。记得在隍庙大门的东首,有一家开明书店,面积只有一小丁点,专门经营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生意兴隆。

三四十年代的时候,隍庙里还曾有一个说书场子,最出名的说书人,就是崔半僧。他专门讲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崔半僧是个脾气很古怪的人,有很高的文才,口才更是一流,但不谙人情世故,和官场之中的人合不来,在谋生的路上屡屡受挫。但在隍庙里摆了场子,从事说书行业之后,顺风顺水,大受欢迎,在老兰州城里赢得大名。

昔日的隍庙里,还曾出过一个下象棋的高手彭述圣,人称彭高棋。他是黄河北岸皋兰县的人,小时候家境困难,但脑子好使,爱钻研象棋。于是跑到老城区的隍庙里,靠下象棋为生。西北甘宁青一带爱下象棋的人,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后来名气越来越大,又去了北平城,和京城里的象棋高手那健庭、张德魁等人切磋技艺,赢得多,输得少,轰动一时。当时的甘肃政界人物邓宝珊,也喜欢有空的时候与彭高棋下下象棋。

五十年代的时候,邓宝珊把彭高棋请到邓家花园,与爱下象棋的青海省长赵寿山下了三盘棋,三盘下完,双方不输不赢,均为和棋,这自然是彭高棋深谙人情世故的一面。崔半僧和彭高棋相识,但在为人处世这一方面,书呆子气过于严重,不如彭高棋豁达玲珑。彭高棋还曾与陈毅下过棋,是陈毅的半个棋友。

二三十年代的时候,隍庙里有不少在葫芦上刻绘字画的艺人,最有名,手艺最不俗的,是一个叫李文斋的人。他所刻的葫芦画,在北京、天津一带很受欢迎,好一点的上乘葫芦画,在北平东安市场一个可以买到二十块银元。

李文斋秀才出身,原住官园后街,家中败落后,一度得到新关街水烟商王家的借济。但家境的变故,给他心中始终留有寒色的阴影,使他的性格变得不好捉摸。李文斋后来染上了抽大烟的不良嗜好,这对他的负面影响很大。他后来得罪有权有势的沈觐康,遭到了沈觐康的报复。沈就是抓住了李文斋抽大烟这一弱点,借着大烟犯的名义,将李文斋投入大牢,最终病死在了沈家坡的监狱里。

隍庙的西边,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寺庙,叫庄严寺。五十年代的时候,庄严寺里有一个动物展览馆,里面养着几只猴子、几只大灰狼和一头黑熊,供大人小孩观看。有一天,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在关黑熊的笼子前玩耍,不懂事的他竟将手伸进笼里逗弄黑熊,不料却被黑熊抓住了他的腿,咬了起来。关键时刻,正好遇到一名部队战士也在附近,他掏出驳壳枪,将黑熊打死,救得小男孩一命。

庄严寺后来变成了兰州的一家知名报社。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报社南面的大门处在张掖路的一处巷道里。进入巷道,迈入大门,右首东面是报社的食堂。报社的印刷车间,有间安放铅字的房间,进入后可以看到一排排的木架上,排列着细长的铅字。当时报社的领导黄应寿,是老共产党员,很有能力,将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兰州人很爱看。

九十年代的时候,报社里的一位杨姓负责人精明干练,很具开拓精神,令人印象深刻。那时候报社里还有一位叫肖朝利的记者,文思敏捷,写出过不少在兰州有影响的纪实报道,他的报道文章还被当时人气很旺的读者杂志所转载。肖朝利可惜英年早逝,令他的同事们想起来不胜惋惜。

在张掖路西头的南面,九十年代的时候,曾有家叫大三元的酒店,很是有名。大三元酒店拆除后,建起了荣华商厦。商厦没有建起之前,这个位置有一家馄饨店,所售馄饨味道鲜美。

在大三元的西北头,也就是现在亚欧商厦的位置,以前有个剃头的老汉,专门给中老年人剃光头。剃头摊子的东边,为糖业烟酒店,以前门口热闹非凡,有卖打火石的,卖大豆的,还有交换各种纪念章的,最让人不能忘记的,是专门砸鸡蛋的。

所谓砸鸡蛋,就是双方各拿一个鸡蛋,用手握住,只露小头,碰对方的鸡蛋,对方的碰破了,鸡蛋归自己。自己的鸡蛋被对方碰破了,那么自己手中的鸡蛋归对方。这种有趣而又带点幽默色彩的游戏,现在年龄小的年轻人,估计听都没听过,就别说能够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玩过了。

糖业烟酒店东边的木塔巷里,曾建有一个小水站,居民们打水,要支付水票。那时候西关附近的住户,在糖业烟酒店里,就可以买到水票。

今天亚欧商厦西边的拐弯处,以前是邮局,邮局旁边有个一米多宽的深巷子。巷子里有家饭馆,专卖臊子面、炸酱面,味道不错。一些家住得比较远的吃货们,也不嫌路远,经常会来光顾。

二〇〇〇年之后,这一带的平房和旧楼全部拆迁,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但那些老街道上,深巷子里味道鲜美的馄饨、臊子面、炸酱面,还有那滋味细码香滴老张烤肉,至今让一些老兰州人回想起来都念念不忘,口水直流。但却不知道那些令人心宜的美食现在去了哪里。兰州的老吃货们实在是想滴很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