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际老爷节~普宁.泥沟乡.正月廿一大闹热盛况
首先,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泥沟乡参加正月廿一“大闹热”的。
很久以前,我对泥沟乡这个“广东最美古村落”就已心生向往,几年来也一直有在关注@安静声音 拍的照片和文字分享,对他的图文和行动都很是欣赏佩服。这次有幸得到@安静声音 的邀约,便于正月廿一与另二好友@红豆、@金田 在黎明前启程,清晨七点到达泥沟乡,正值旭日东升,成排成片的潮式传统民居在这朝阳的照耀下,美仑美奂,相机开始记录下一整天我的所见所闻,且允我以照片和小视频代表我当天的种种感受与大家分享。如果我能在泥沟乡拍出好的照片,那是因为这个村落本身就有好的风景和好的风俗。
(摄/编:新老)
sony nex 5c +takumar1.8/55
pentax k200d + takumar 28~80/3.5~5.6
red mi note 2
(以下引用@安静声音 发表在普宁城市网“收好!普宁泥沟正月廿一大闹热攻略”一文中的文字,感谢@安静声音 的分享)
正月的廿一日,是广东省古村落普宁市燎原泥沟乡最为热闹的时候,是体验粤东潮地传统民俗的最好时节。这天,是泥沟的“走仔会”团圆节,同时也是举办传承数百年的游神赛会之日。是日,在外头的乡人,不管多忙,基本都会在这天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或去参加游神活动。
因为游神大闹热,所以泥沟人在这天还有邀请外乡亲朋好友来乡中做客看闹热的传统。泥沟的游神,可谓民俗大集,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英歌舞,其中有中年、青年、少年三支队,分别排在游神长龙的前后中三处地方,或见厚沉勇猛,忽而变成童趣十足,进则轻快矫健,英歌三种舞风,一次领略。在游神活动中,还有泥沟大锣鼓、八音,有扛标旗、担花篮,有灯笼、变脸等。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让人目不暇接。此外,在二十夜、二十一下午和夜里、二十二夜在操场戏台有潮剧演出,同时这三夜都有灯谜活动,另外新宫庙前也有皮猴戏。
[关于泥沟概况] (作者 安静声音):
泥沟乡,位于广东省普宁市燎原镇,地处练江上游,有虎山作倚,铁山为朝,南山如屏,白湖拱照,有后岭溪绕流而来,水源入乡,沟渠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自古为南迁先民择据之地。宋末元初,张氏七峰兄弟及妹共八人,由闽漳避元乱而南下入潮,其中排行第四的翠峰公创居于此。因村寨建置于河沟边上,沟中塗多,故俗称塗沟,字作泥沟,又雅为弥高。除张氏迁入之外,在宋元明清之间,乡中历有三十余姓相继迁入又或再移出,至民国到现代趋于稳定,为张、许、陈、郑、孙、李、周七姓杂居之村落。现乡中常居人口二万余,侨居海内外十万余。张氏占全乡人口80%以上,许氏次之。
在堪舆学上的说法,泥沟地理是倒地梅花遍地香。乡中聚落呈块状分布,以老寨为中心点,四面八方有卫星般环绕的古寨多座,而随着发展及时间推移又往外围先后拓建有新寨围、新厝局、楼房局等。其中民居多以贝灰三合土结构潮式建筑为主,如下山虎、四点金、五间过、三厅亘、四厅会等,有复式院落九天井、麻雀跃、三壁连、五壁连等,更有清代民国下南洋经商后归梓乡人所建仿西洋风格的侨宅。自古至今张、许、陈等姓乡民所兴建纪念先祖之祠堂公室有九十多座,当中建筑经典之作尤多。有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的百岁坊两座。有明代较大型古墓三座。始建于明清间的庙宇十余座。
泥沟是文化之乡,历代兴学,士子众多,清代有举人贡元计二十多位。在清末民国,乡中先后办起维新、弥高、锲金、德育、群众、美德、培青、友德等八所完全小学,同时,民间还自办有十余所小学及专修班等,在近代更创办有普宁师范学校,现代有普宁职业技术学校等,外人称:学校多过米铺!著名书画家赖少其、潮剧作家张华云,谜家庄笑生、张伯人等均出于此。泥沟自古名医辈出,建国时普宁十大名医中泥沟人便有五位。泥沟是侨乡,也是革命老区。泥沟有沉淀又传承了几百年的民俗文化,如国家非遗普宁英歌、嵌瓷,如大锣鼓、灯谜、春节游神赛会、八月十四食平安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