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沂蒙抗战历史]刘钢:大青山上,我们用生命突围
记录抗战岁月 传承沂蒙精神
——口述沂蒙抗战历史
刘钢:大青山上,我们用生命突围
【开栏的话】
历史属于过去,却可以昭示未来。自1937年至1945年,沂蒙党政军民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斗争,付出了巨大代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尤需铭记历史,长忆国家之殇,深思抗战精神,夯实那段烽火硝烟的历史记忆。
由临沂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委党史研究室、沂蒙晚报社、沂蒙文化学会联合举办的“记录抗战岁月,传承沂蒙精神——口述沂蒙抗战历史”活动,今起正式启动。截至8月底,我们将带读者陆续走近当年参加抗战的老同志,听他们讲述历史,追溯那段光辉的革命岁月,感受胜利背后的家国情怀,挖掘当事人身上所体现的沂蒙精神,继往开来,继续深入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建设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口述人:刘钢 整理:车少远 摄影、录制:《沂蒙风采》摄制组
我今年92岁了,年轻那会参加过甲子山、大青山、烟台、青岛等等诸多战役,也算是九死一生。1978年离休,这么多年,每天在家习惯看看报纸、电视,翻一翻iPad,通过这些媒介了解最新的时事动态和社会热点。每每想起当年战火硝烟的岁月,尤为珍惜现在的生活。社会在发展,多么希望自己再年轻一次,为咱们这个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
我是我家乡的第一批抗大学员
1923年,我出生在现属莒南县的金岭村的庄户家庭,家里虽然穷,到我这一辈,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家里人仍节衣缩食送我到就近的后良店村良店完小。在这所有着30多名学生的小学,我遇到了启蒙老师王忠锋。王老师虽然是地主家庭出身,却是一位进步青年,积极抗日分子。
1938年日寇占领临沂城以前,王忠锋就读于山东省立临沂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日寇侵占临沂城以后,王忠锋报国无门,于是就回到老家后良店村,赋闲在家。他思救国之道,捐出了自己家的花园,开办乡村完小。
1938年,日寇经常到我的家乡一带扫荡,地方土匪、恶霸更是横行乡里,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这个时期,这一带已经有党的组织在开展地下活动,王忠锋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决定组建地方武装,他动员一些地主富户捐出看家护院的枪炮,最后一共收到20多杆土枪,一群血气方刚的学生和地方积极抗日的有为青年扛起枪,有效地震慑了地方土匪恶霸势力。
不久以后,组织上考虑到我思想觉悟高,革命意识强,经王忠锋推荐,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11月,我经八路军驻地方办事处推荐,一路跋涉来到蒙山山后抗大一分校驻地,成为我家乡的第一批抗大学员。
在抗大一分校学习期间,学员们天不亮就爬起来,唱着军歌穿衣服、打背包、扎绑腿。冬天找向阳的墙脚上课,夏天到树林里上课,条件艰苦,没有墨水就用桑葚汁代替。通常上午上政治课、下午上军事课,晚上是自习课或者开民主生活会。
大青山上,用生命打开前进通道
1941年11月,日寇调动5万多兵力向我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铁壁合围大扫荡”。敌人得知我后方机关转移到大青山地区这一情报后,以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合围大青山,大青山战役打响,我当时是抗大一分校侦察班的副班长。我方当时大部是非战斗人员,只有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有一个武装的学员队。
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大青山西北角距离李行沟不足300米的地方,“快!顶住他们……”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手一挥,我们侦察班的同志和一些机关人员,大约二十几个人提着短枪、手榴弹,还有几支马枪,一起喊着口号冲了上去。手榴弹、长短枪同时开火,把这伙敌人压了下去。
当敌人靠近时,我们就扔上几个手榴弹。一阵爆炸一片烟雾,鬼子不得不卧倒,战友们趁这个机会继续向后撤。当来到主要突破口李行沟时,南面由石岚来犯的鬼子已经占领了梧桐沟及上方的山头,有一挺轻机枪在那里居高临下,向李行沟突围的人群疯狂地扫射。北边从胡家庄、大古台方向上来的敌人占领了李行沟北边的小山头,也有一挺重机枪卡在那里,形成南北两挺机枪夹击的局面,把李行沟的西口卡死了。
四周包围的日伪军仍然在不断压缩包围过来,大青山下枪炮隆隆,硝烟弥漫,我看到沿途不断有战友牺牲,非常悲愤,为了节省弹药,我就一边撤一边将牺牲战友身上的手榴弹取下,心想,狠狠地打鬼子,为战友们报仇。
敌人用迫击炮顺着李行沟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反复向突围的人群狂轰乱炸。周纯全校长和校部机关的六七千名突围干部突击到沟南堰下边,被南山上的敌人用密集的火力压住了。
就在这时,周校长发现我腰上缠着不少手榴弹,于是问我有几个手榴弹。我数了数,八个。周纯全指示我将手榴弹分发给战友。此时我所在的侦察班牺牲的牺牲,重伤的重伤。周纯全扫视四周,算上警卫班的战士,人不多。于是,侦察班班长丁云带着两名战士负责打掉敌人的一个机枪火力点,我和警卫班的人保护首长突围。大家利用地堰做掩护,趁敌人换梭子的时间猛冲出去,甩了几颗手榴弹将鬼子的另外一个机枪火力点炸掉。
最终,在周纯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掩护大部队向西冲过大沙河,胜利突围。
一生戎装,不改军人本色
和平时期,我一直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1955年对我来说终生难忘,当时我在泰安军分区干部科当科长,这年,济南军区委派专人代表国防部授予我少校军衔。接过军衔,我想到了当年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想到了曾经经历的一幕幕浴血奋战的硝烟……百感交集。直到现在,回想起授衔的那一幕,我心情依然激动。
在我这个家里,二儿子是一名光荣的飞行员,三儿子是一名水兵,女儿也光荣入伍。我从小当兵,觉得当兵是件无比光荣的事,所以非常支持孩子们参军,能为国防建设做点贡献,也是孩子们的荣耀。
从战火中走出来,我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始终做到严格自律,即便离休多年仍然按照部队时间作息。每周坚持到军分区过组织生活,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家里订阅了好几份报纸,除了爱看报以外,我还通过电脑、iPad浏览时事新闻,关注社会动态。
回想当年,我们受的苦,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我们那个时候以艰苦奋斗为荣,讲奉献,讲牺牲精神。社会在发展,祖国的未来由年轻人挑大梁,我现在的心愿是希望年轻一代继承老一辈优秀革命传统,继往开来,把咱们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美好。
一个标准的军礼,让我们感动的几欲泪下
采访札记:
虽然今年已是92岁高龄,刘老满头鹤发,双眼却炯炯有神,面色红润,聊起天来语速平缓,思路清晰。有句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这在刘钢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别看老人年事已高,iPad、电脑玩得特别溜。微信玩了两年多,有自己的朋友圈。正如老人所说,艰苦耐劳,勇于奉献的革命传统不能丢,我党善于学习的传统也不能丢。
老先生玩起时尚的ipad
摄制组带来一点慰问品,以示敬意
临沂社科界
讲述社科故事 传播社科声音
微信号:lysh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