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乾坤 | 和柏玲芳一起走近昆曲服饰

服饰

摄影|杨舰

昆曲服饰的历史

柏玲芳老师讲到:昆曲服饰的前身当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专门用水袖来表演舞蹈的“白纻舞”(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余作巾),能表演“掩袖”“扬袖”“飞袖”等动作。

从元代到明清时期,昆曲吸纳了各个时期的文化精髓,剧本、唱词、乐曲、表演、服饰等方面不断发展,日趋完善。昆曲服饰在色彩、式型、图案等方面,都有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确立了以明代制式为主的昆曲服饰体系并沿用至今。

昆曲服饰不区分朝代与四季

清代产生了“衣箱制”,将行头分门别类细化成“五箱一桌”,即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旗把箱、梳妆桌。时至今日,衣箱制已逐渐淡化,仅在北方的昆曲院团有些许遗留的痕迹。

衣箱里有什么

/ 富 贵 衣 / 

图|来源网络

富贵衣是在昆曲舞台上扮演最贫困潦倒的角色所穿的戏服,也称作为穷衣,周身补缀有散摆的杂色碎绸子,表示补丁。

一般来说,富贵衣都会放在老戏班衣箱的最上面,这样做一是为了安全,可以“迷惑”不懂行的盗贼,保护衣箱内绣金,绣银的珍贵服装,免去被偷盗的危险。二是富贵衣有着吉祥之意。中国人常讲“否极泰来”,昆曲中一开始穿着富贵衣的角色,在结尾时大多会金榜题名、显达富贵。因此,富贵衣作为衣箱中的头一件,也象征着戏班、剧团走向辉煌。

/ 蟒 /

图|来源网络

蟒是帝王将相在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主要分上五色:红、绿、黄、白、黑,下五色:紫、粉、湖、深蓝、秋香。一般扮演皇帝主要身着黄蟒,皇亲国戚、独霸朝纲的重臣着红蟒,其他角色根据身份地位着不同颜色的蟒。蟒是用质地很厚的大缎所做,看起来华丽非常,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神气。

摄影|杨舰

在讲座现场,柏玲芳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件珍贵的“白蟒”,是《长生殿·迎像哭像》中唐明皇所穿。此时的唐明皇年逾古稀,思念贵妃,肝肠寸断,身着白蟒更好地体现了角色的状态与心境。

/ 官 衣 / 

自明代以来,昆曲服饰的形制已定,主要从颜色、图案区分人物身份地位。官衣中以红色、紫色表示品位最高,蓝色次之,黑色最低。凡穿官衣均佩戴玉带。

图|来源网络

👆红官衣。红色因其喜庆的寓意,多为状元、升官发财的角色所穿。

图|来源网络

👆紫官衣。中国自古以来有“紫气东来”、“脱去襕衫换紫袍”的说法,加之古代紫色的矿物质原料极为稀有珍贵,所以昆曲中大多是非富即贵的角色身着紫官衣。

《荆钗记·见娘》

周雪峰 饰 王十朋

👆蓝官衣,多为七品县令一类级别较低的官员穿用。有些角色官职虽不止七品,也可穿蓝官衣,如《荆钗记·见娘》中的王十朋。

/ 帔 / 

帔,昆曲中男女老少,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均可穿着。可居家可会客,穿起来宽松舒适,又不失尊重,好比现在的休闲服。舞台上的夫妻有时穿同样颜色、图案的帔来表现他们的恩爱,称为“对帔”,相当于现在的“情侣装”。

《琵琶记·蔡伯喈》

周雪峰 饰 蔡伯喈

朱璎媛 饰 牛小姐

/ 褶 子 / 

褶子在昆曲表演中用处广泛,种类多样。图案上有花素之分,质地上有软硬之分。

图|来源网络

👆女褶子。女性角色的褶子为对襟,略短。绣有飞鸟、蝴蝶、花卉等图案的称为花褶子,没有刺绣的称为素褶子。褶子是扮演大家闺秀、官府千金小姐以及大户人家少妇时日常穿的服装,可穿在外面,也可以衬到女帔里面作衬服。

《水浒记·借茶》

徐栋寅 饰 张文远

徐   超 饰 阎惜娇

男性角色中穿绿花褶子的大多是为富不仁的公子哥或绿林人士,如《水浒记·借茶》中的张文远;社会底层的老年人主要穿浅土黄色褶子;穿青褶子(黑色褶子)、白色大领的是正直清贫的人物,如《义侠记》中的武松;穿蓝褶子配白色大领的,多为气质清高的文雅之士,如《十五贯》中的况钟。

《十五贯·访测》

屈斌斌 饰 况钟

吕福海 饰 娄阿鼠

/  靠  / 

靠,又称“甲”,有男靠、女靠两类,是戏曲中武将的装束。分为软、硬两种,软靠不用靠旗。依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和脸谱区分靠的颜色。女靠自腰及足缀有彩色飘带数十根,胸前加护心镜。

/  衣  / 

衣分为长衣、短衣,短衣是指上衣下裳的服装,如《牡丹亭》中春香的穿着。

青春版《牡丹亭·离魂》

沈丰英 饰 杜丽娘

沈国芳 饰 春   香

昆曲服饰的特点及穿戴规则

昆曲发源于南方地区,昆曲服饰具有一定的南方文化特色。其穿戴规则,叫“宁穿破不穿错”,来源于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旧时艺人常说的一句“穿出的行头得让祖师爷认识”就是这个道理。

昆曲中一些特殊的穿戴程式,让我们跟着柏玲芳老师的讲解,了解一下其中的门道~

图|来源网络

👆图为《穆桂英挂帅》,穆桂英内穿靠,外穿蟒,左手的袖子露在外面,这种打扮代表着她是一位将领,将要出征。

👆图左演员头戴的两根实为狐狸尾,代表是番邦的王爷。一些番邦兵卒的服饰会在袖口绣上白毛以表身份。

👆图为王芳老师饰演的杨贵妃。头蒙黑纱并非表示“神秘”,而是代表她是一个“鬼魂”的角色。

《千里送京娘》

唐  荣 饰 赵匡胤

沈国芳 饰 京  娘

👆图左京娘的服饰,身系腰包,代表“赶路”。

《玉簪记·问病》

俞玖林 饰 潘必正

沈丰英 饰 陈淼常

陈玲玲 饰 姑  母

柳春林 饰 进  安

👆图中潘必正头戴头巾,用来指代其生病的状态。

《牡丹亭·圆驾》

俞玖林 饰 柳梦梅

沈丰英 饰 杜丽娘

👆图中柳梦梅身穿红官衣,头戴纱帽,纱帽上竖有金花,为状元特定的服饰。

青春版《牡丹亭》的服饰创新

青春版《牡丹亭》在整体形制上仍遵循传统“生穿褶子旦穿帔,丫鬟袄子加坎肩”的原则,在图案设计、色彩搭配、裁制工艺、刺绣、装扮上均有所创新。

如小生褶子的图案多为梅兰竹菊四君子纹,还选用了玉兰、梨花等纹样,既与书生秀才的身份、年龄、英俊容貌相符,又体现了其品格高尚,气质洒脱。色彩搭配以雅致为主。

青春版《牡丹亭》

俞玖林 饰 柳梦梅

沈丰英 饰 杜丽娘

青春版《牡丹亭》的服饰在制裁工艺上有所调整,每个角色都是量身定做,根据自身的身材确定放松量,得到最后尺寸。女帔的衬褶将传统的长袖改为短款的马甲式,其他角色的尺寸都较传统尺寸有调整。这样也就有了后来舞台上呈现的体现花旦曼妙身姿、小生自由洒脱、丫头活泼机灵的戏服。演员穿着在身上更显得合身舒适,既遵循了传统,又符合了现代的审美需要。

摄影|杨舰

/ 十 二 花 神 / 

传统中十二个月的花神各有指代的角色,具体如下:

花王:(老生)唐明皇,牡丹花

正月花神:(小生)柳梦梅,梅花

二月花神:(五旦)杨玉环,杏花

三月花神:(老生)杨延昭,桃花

四月花神:(作旦)张丽华,蔷薇花

五月花神:(白面)钟馗,石榴花

六月花神:(六旦)西施,荷花

七月花神:(小面)石崇,凤仙花

八月花神:(作旦)绿珠,木樨花

九月花神:(末)陶渊明,菊花

十月花神:(刺旦)谢素秋,芙蓉花

十一月花神:(老外)白居易,茶花

十二月花神:(老旦)佘太君,腊梅花

闰月花神:(六旦)杨宗保,紫薇花

传统十二花神的演法只留有文字资料,并无影像资料可供参考。北京昆曲研习社在50周年、60周年社庆时,依据文字资料演出了“十二花神”。

2006年北京昆曲研习社50周年社庆演出

2016年北京昆曲研习社50周年社庆演出

青春版《牡丹亭》中十二花神在寓意上与传统一致,代表12种花卉,意指12个月份。区别于传统手执花朵的直喻,而是把花穿在身上,采用牡丹、月季、芙蓉、梅花、桃花、荷花、牵牛花、水仙、玉兰、菊花、茶花、芍药代表十二花神。款式上采用了拖地大披风,肩披纱云肩,配合舞蹈,引起观众对花神梦幻的联想,更好地展现了与全剧人物形象的统一性。

青春版《牡丹亭》 花神

在讲座的最后,柏玲芳老师与大家简要介绍了昆曲戏服的制作过程:

构思设计稿→将设计稿画在纸样上,绘制线稿→刺花(将纹样刺在涤纶薄膜上),印在整块料子上→选线→请绣娘刺绣→拌浆刮浆(为了定位花型,凸显丝线的光泽度)→镶边→裁剪→滚边→钉纽扣→敲梁→熨烫。作为设计师来说,期间要多次与绣娘、服装厂确定纹样、尺寸,以防出现偏差。经过如此复杂的工序之后,一件精美的戏服才算制作完成。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下柏玲芳老师的设计作品😉

上海昆剧团经典版《玉簪记》

胡维露、罗晨雪主演

苏州昆剧院《琵琶记·蔡伯喈》

周雪峰 朱璎媛 翁育贤主演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大家受益匪浅,get到了许多之前可能从未注意到的小细节。昆曲作为一门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奥妙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戏里乾坤大,曲中岁月长,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精彩分享~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