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精神之辩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一点精神追求,否则与动物无异;

一个民族阅历千年,总会有一些精神沉淀,在民族危亡时跃然而出;

一个现代国家,总是有其精神特质,在世界民族之林彰显其应有的高低位置。

合肥一中,我的母校,我生活其中20年的所在,究竟有何精神特质呢?

亦或,他只是类似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各类“名校”的高考机器吗?

再者,从老城区大西门搬到滨湖新校址后,他还是我心目中的“合一”吗?

带着一丝疑问、一点忐忑,我应邀参加合一校友会2020上海年会、并作嘉宾讲演。

备稿时,我写了“合一的精神”作为讲稿的第一个段落。

我列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

(1)李老师的故事

(2)杨振宁的故事

(3)看门大爷和周校长的故事

(4)“合一86群”分分合合的故事

来说明我心目中的合一精神。

12月6日年会时,演讲时间太短,没来得及细述,故在此补记之。

1、李老师的故事

李老师是我初中(1980-1983)的语文老师,名字应是李涵平或李修平(同学回忆)。

(注:合一初中83届是一中初中部关门之作,共两个班100人,系1980年合肥全市小学毕业统考前100名。)

瘦瘦的李老师年老、体衰、驼背、着老旧中山装,上课教学时眼睛却极有神采。

小桔灯、背影、唐诗三百首、满江红......

他总爱在课本之外,用漂亮的手写刻笔,摇老旧的油印机,印出一篇篇散发着墨香的散文、古诗词、文言文,发给每个人读,并细心讲解。

虽然讲课的声音不大,但语调却激昂顿挫。

丝丝落落间,文史哲的种子播撒在一群十二三岁的少年心中。

然而,最受学生喜爱的李老师,却是一个政治上的“死老虎”、生活中的鳏寡孤独。

据父亲跟我说,李老师在解放前是国民党挺进报的副主编,政治光谱上一个典型的反动派。

(注:父亲唐广洪也曾在反右和文革中受影响,1972年从一中被下放到颍上县十八里铺中学,时年3岁的我陪伴父亲一起去“下放”。)

高一那年冬天,李老师因病去世,身后事料理得粗糙。我们几个小伙伴,凑钱买了呢帽子和厚袜子,赶上车,帮他戴好穿上,送他最后一程。

2、杨振宁的故事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937年秋,曾在当时的庐州中学(后来的合肥一中)短暂就学,所以杨老可以算作合一历史上最著名的校友了。

自70年代初回国探亲起,他不断推动中美学术交流、帮助国内年轻学者。

1992年6月,时值合肥一中90周年校庆、杨振宁70周岁华诞,他满载殊荣回到母校,受到全校师生热烈欢迎。

不赞同当前中国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是98岁高龄杨振宁的最后一战。

与高深的理论物理学知识不同,杨振宁更为国民熟悉的是“82与28”的佳话,也是网上俗言俗语诟病不断的根由。

但是,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杨振宁和翁帆十指相扣、十分相爱,幸福感满溢而出。

3、看门大爷和周校长的故事

80年代的记忆中,合一大门的看门人李大爷,是一个“铁帽子王”般的存在。

李大爷就住在大门边的门房里,以校为家。

不管大门进出人多人少,倔脾气的李大爷,挥动大扫把,该扫地时扫地;腰悬大钥匙,该关门时关门。

住校生晚归绝不理睬,老师叫门也爱答不理的。

师生们提意见要更换门卫,却总是无效。

究其原因,父亲笑着告诉我,解放前,周校长是地主家少爷,李大爷是周家长工。

白白胖胖的周少爷上学,是由李长工背着去的,刮风下雨从不迟到。

周少爷出息了,当了一中校长;

李长工也没有离开周家,当了一中的“门神”。

4、“合一86群”分分合合的故事

“合一86群”的故事,在我去年8月的《合一86群简史》一文中已有概述。

合一86届270名同学,自2012年起,有150余名相聚在微信中。

一个理工科生为主的群体,偏偏喜欢纠缠哲学、政治、社会学问题。

争论、争吵、互相较劲、“原则问题”决不妥协,谦谦君子在群中发言却丝毫不让,是合一86的常态。

大群的分裂始于2019年年中,国内、海外2个主体的相对对立,也与国际大势相应。

一个初中就与我同班、热心合一团聚的合一“大姐大”,曾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合一86没有一个坐牢的!”

一边是遗憾,合一86没有大富大贵之人;

一边是欣慰,合一86人大多是教授、工程师、职业经理人,平凡人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人生。

虽有时争吵如孩童,虽有时因立场不同而忘却逻辑,但总体看,合一86仍像是30年前合一课堂中爱较真的好学生,做不到“合一”也要争取“和而不同”。

讲了上述几个小故事,我想说明的是,我心目中的合一精神,只寻得这8个字:

求真务实、兼容并包。

“反动派”出身的李老师,在一中教书育人;

82岁知名老校友,和28岁红颜携手幸福人生;

地主少爷,和长工成为同事;

海外“特务”,和国内同学继续路径之争。

合一,在吾辈人中,究竟还是大西门边的合一,是校园外老城墙上郎朗的读书声,是师长们各具特色的教学相长中,是理工男探索社会科学的执着与认真,是“言行合一、身心合一、思行合一”的合一追求中。

合一的年轻人,虽然出身滨湖新校,却不负所望,依然是我心目中的合一人。

联络我的校友会刘畅会长,凭一己之力,让我对90后的能力评估,上移了许多;

12月6日下午的聚会现场,70多双眼睛聚精会神的参会、开怀的笑声,使我恍然间又回到了一中的课堂。

认真、好学、诚挚、开放而又严谨,这种整齐划一的景象,是我由合肥来上海18年、参与或主持无数活动中再也没有遇见的。我为学弟学妹们自豪。

合一人不是简单的书虫;

合一人不会简单的艳俗;

合一人或许表象出某种不世俗的“木讷”;

合一人永远会有自己内心不俗的追求。

合一精神万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