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贤阳老师关于心性和打坐的指导

2018年12月26日,廖师经过广州,安排出时间与学员弟子见面,共有12位道友从广州和佛山赶来参加了这次难得的聚会。 由于素菜馆没有包间,只能在大堂一隅相见,这里人来人往,嘈杂不息,然而大家围坐在老师身边,在桂花清茶的淡淡幽香中,闹中取静,对周围的环境“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内心反而显得宁静了。

毕竟久未谋面,大家纷纷向廖师汇报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练功近况。道友们有坚持得比较好、练功比较连续的,有为工作忙碌不休的,有忙于照顾家中长辈小孩的,有动功多于静功的,也有多花精力学习中医、术数的,大多在世事中磋磨,所以在汇报近况时,道友的开场白,大都是“好惭愧!”

对于普遍反映的坐不下、坐不住、心绪纷乱等问题,老师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特记录如下:

一、心性与元气

师曰:“什么是心性功夫呢?”

心性有些起伏是正常的。如果一点都不起伏,那就是死水一潭了,是不对的。比如,看到自家小孩做错了事,家长忍不住就会教训几句,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心性就像水一样。水不可能永远都是平静的,有时候也是要起波浪的。但是,也不能老是起波浪,一刻也不宁静,那也是不行的。

如果心性做不到日常应事和打坐一体,那么日常应事的心性与打坐的心性可以有别。打坐时,就要把打坐时的心性调整好。

那么,打坐的心性是个什么状态呢?就是黄帝《外经》里面所说的“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的状态,就是《心经》里面所讲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状态。

如果心情有一些紧张,放松不下来,这个时候可以连手都不扣,全身连手一起放松放空,让人体没有一点消耗,让心身回归到“清静”、“虚无”的状态,让心“归零”。这就是我们打坐所需要的心性。不能把平常骂小孩和打坐这两个心性搅合在一起,这样永远也搞不清楚。

实修遇到困难,说明读经典还不够用心,还没有从根本上领悟经典的意思。根据梅老的传授,黄帝《外经》中“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这几句话,就是修道的源头,也是修心性的核心。我认为,这几句话,和《清静经》的核心,和《心经》的核心,都是一样的。我们打坐的心性状态,就是这个样子。按照这个状态来做,可以心中没有一点杂念,没有呼吸,甚至心跳都会变得缓慢。到了这个状态,按照黄祖师所说,离“产大药”就不远了。就是这么来修的,大家清楚了吧?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的元气不足,不要去谈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把自己的心放空、放无。元气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在清静虚无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在减少消耗的过程中,逐渐回归到自身中来的。“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原理,吕洞宾祖师在《百字碑》里,也讲得很清楚,“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不迷,就是不要迷恋在世俗的事务中。“不迷性自住”,性住了,清静了,虚无了,这个元气才能回归到自身。我们的阳气就是这样回来的。这一点一定要明白,这就是如何修心性。

这也是黄祖师在《道门语要序》中所讲的“修道清静无为,随地随时皆是。”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把人欲自然地放下,特别是在打坐的过程中,自然地放空,那么自心就会自然清静,本性就会自然显现出来。

本性就是清静自然,是“无极”的自然显现。这时元气就来回归,这个时候才能建立玄牝之门,才能产生胎息,才能采药炼丹。就是这么一个条件。为什么所有的功法都是要求入静?不管是学佛也好,修道也好,站桩也好,为什么都要求入静?因为在清静中,不消耗元气。元气就在自身中积累起来,玄牝门才能建立。就是这么个简单道理,一点都不复杂。不要去扯太多理由,特别是一些不着边际的空谈。

二、玄牝定心性

有弟子说:因为工作上、生活上遇到了一些问题,自己很难坐下去,心性不定、不稳,……

师曰:“玄牝定心性。”元气是铅,元神是汞。按照上面所讲的方法,修心炼性,元气生起来以后,通过玄牝之门,与元神互相交媾。这样,以铅制汞,心性就可以平静如水。正如张紫阳祖师在《金丹四百字》中所讲的“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乐育堂丹法的“玄牝定心性”,不正是传统丹法的“铅汞相投”吗?

廖墨香先生十分推崇《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四句话。我们要好好体会这四句话中所包含的“中庸之道”的深刻道理,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按照步骤处理好不同的事务。

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练功时间,早上该起来就要起来,该做动功做动功,不能老是没有生活规律。早上起不来,说明精力不足。人的精力最充沛是什么时候?早上啊!早上精力最足,早上坐一个小时,相当于其他时间坐两个小时。

为什么提倡寅时功呢?到了寅时,已经睡了一觉了,不容易再睡得着了。身中有东西,有料,体中有药物啊!身体里面有精气神,有药物,不烧干锅。精气神好,才有药炼丹。有的道友习惯于晚上十一点以后才打坐,称之为“子时功”。人都累了困了,请问这时候还有多少药呢?

冬天要养藏,静功要多坐,动功相对要少。廖师以自己为例,冬天静功每天练2~3次,动功一般一、二天练一次。(春、夏、秋三季,则是每天安排一次动功。)早上练完动功,接着马上打坐(尤其是周末),坐下去就不想起来了。廖师说:“我自己就是这样安排的。”

精气神不足和动功也有很大的关系。动功相当于打扫房子。房子里面有垃圾,就需要清理。动功,就像是给身体这个“屋子”打扫打扫,收拾收拾。房子脏了,不能不打扫,否则打坐就容易坐不住。你想想看,如果“屋子”又脏又乱的,“主人”在屋里待着会舒服吗?但是,房子又不能过于频繁地打扫,毕竟打扫也是消耗。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三、其他问题及回答

1.弟子问:“养气忘言守”,是守玄关窍吗?

廖师曰:不是死守,连守都要忘掉。言,是消耗气吧?所以要忘言、忘守。我们在观窍时,连“观窍”这个动作都要把它忘掉。不守之守,乃是真守;不观之观,乃是真观。似守非守,似观非观,才是真守,才是真观。要从这个方面悟进来。

不是要你紧紧地盯住那个窍,不是这么干的。就像母鸡孵小鸡,难道它一天到晚都紧紧地盯住那个鸡蛋吗?不需要,对不对?以前的老师讲,本来就是清清静静的,你非要猛地盯住什么东西,搞了很多动作,那不是“头上安头”吗?

晴朗的天空本来就没有云,本来就是一轮红日当空朗照。本来是这样的,对不对?自己搞了很多念头,那不是让天空乌云密布了吗?这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也不需要很高的智慧才能领悟。所以,修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关键是需要先过这个简单的“关”,就好了。这样才能提高练功效率,而不是老是扯“我的心性怎么怎么样”。空谈“心性”那些东西,没有什么用。

2.弟子问:一二层功法的顺序是否有讲究?

廖师回:这样保持好的心性练下去,从第一层开始,自然进到第二层。练着练着,呼吸自然就没有了,这不就是胎息吗?“无息之息,乃是真息。”没有呼吸的气息,才是真正的胎息,元气自然就在里面了。采药,按照秘授的方法操作就可以了。有药就采,没有就不采,不用强求。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大家明白了吧?

3.关于中医学习

有的道友在学习《中医基础》(官方教材,简称“中基”)。廖师说,由于《中基》是按照西医的思维习惯编写的,学习时容易被局限,不如从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李时珍的《濒湖脉学》读起,反而更为便利,更能学到纯正的中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