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的“滕小国”:孟子“仁政”的试验田
滕苹
2017/04/08
滕国遗址
一个方圆不过五十里的小诸侯国,却敢与强势的邻居薛国争尊位;一个夹于齐楚之间的脆弱政权,却成为孟子"仁政"思想的试验田,获得"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善国"之美名;一位实力脆弱、朝不保夕的小滕侯,却因《孟子·滕文公章句》而名垂青史。滕国,史书上虽仅有只言片语,却字字珠玑般充满传奇。
方圆五十里,毛泽东遇"滕小国王"
1958年8月9日,毛泽东乘专列由河南抵达滋阳(今兖州)火车站,在这里,毛泽东接见了时任滕县县委书记的王吉德等人。当毛泽东问王吉德的职务时,王吉德回答:"我是滕县县委第一书记。"主席用很浓的湖南方言道:"噢!那你就是滕小国的国王了。"众人被主席风趣的话语逗笑。
毛泽东所说的"滕小国"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随后,毛泽东又向王吉德询问了"滕小国"的现状,并叮嘱王吉德要"治理好‘滕小国’,为民办好事"。同时,毛泽东告诫现场干部,当地方官,都应该了解地方的历史。
引起毛泽东兴趣的滕国,其故城位于山东滕州西南7公里的姜屯镇。《滕县志》称"滕城,周二十里",不过从考古发掘来看,这恐怕只是一个虚数,实际丈量的故城周长仅几公里。不仅都城小得可怜,整个国土面积,史料记载为"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也就是说东拼西凑,方圆才五十里。如此看来,称其为"滕小国"并非戏谑之语。
滕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一般认为,当时周武王克商,封其庶弟错叔绣于滕,立为姬姓侯国,历时七百余年。现在故城东北隅还存有"文公台",又称"灵台",相传是滕侯的寝宫遗迹。此外,故城西北六里有滕侯陵墓,据说开国滕侯错叔绣及其子孙的墓葬群就坐落在这里。
别看滕国"块头"不大,当时可称得上是"风水宝地"和"战略要地"。周天子给自家人总是要多点关照的,姬姓侯国分封的土地多在黄土层和冲积地带,土地肥沃,就当时的农业生产而论,都是很优质的土地。滕国地处平原,荆水流经故城东南,虽然地方不大,但富国安民不成问题。更何况,周初的东方地区并不太平,周天子将周公封于鲁,错叔绣封于滕,两个姬姓国呈掎角之势,战略意图非常明显,从侧面也能反映出周武王对滕国的倚重。
国小气势大,"滕薛争长"为尊位
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境内曾有滕、薛、小邾三个小国。滕、薛相邻,滕国和薛国的都城相距不过二十多公里,基本保持薛强滕弱的格局。在历史上,这两个"邻居"可算是一对"欢喜冤家"。
在周天子的分封体系下,鲁国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地区第一诸侯国,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清人高士奇语)。长期以来,背靠"兄长"鲁国这棵大树,薛国在鲁南地区混得相当不错,在政治地位上更是高人一头,这一点从《左传》中记录的"滕薛争长"可以看出。
公元前712年,滕侯与薛侯同时去鲁国,在宫殿上,二人为争座次先后而争吵起来。薛侯说:"当年开国的时候,武王先封的薛为侯。更何况我们薛国是奚仲的后代,夏朝的时候就分封了,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我应当坐首席。"可滕侯也不甘示弱:"我们滕国与周王室是同姓同宗的血亲,先君担任周王的卜正之职,而你薛国是庶姓,我怎么可以在你的后面呢?我应当坐首席。"
鲁隐公见滕、薛二侯争执不下,急忙派大臣羽父出面调停,羽父转达隐公的意见来劝说薛侯。羽父说:"《周谚》有言:‘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按照周朝的盟会制度,确实要异姓居后,鲁国如果以薛国为长,那就违背了周王的礼制,显然不合适,只能委屈您了。"薛侯听罢羽父一席话,感觉鲁隐公也有难处,只好委曲求全,答应让滕侯为长,坐首席。薛国虽然相对强大,但这一次,最终还是让"根正苗红"的滕国占了上风。
搁在今人眼里,这事觉得可笑,可放在周代,谁先谁后还真不能马虎。周礼就是以等级森严著称,事无巨细,均有规格等次,以此来维护统治秩序。即使在周朝灭亡之后,"滕薛争长"背后尊卑先后的观念依旧延续着,又在历朝历代演绎新的版本。
"善国"美名扬,孟子"仁政"试验田
战国中期,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血统远不如手里的兵器实在。弱肉强食的年代里,鲁国"老大哥"自顾不暇,滕国只能另找靠山。滕国国君最有名的是滕文公,他与孟子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也为滕国赢得了"善国"的美誉。
滕文公仰慕儒学,父亲滕定公去世后,滕文公派太师然友专程去邹国向孟子求教治丧之礼,孟子教文公行"三年之丧"。由于丧礼废止了很久,群臣百官反对声不绝,但是文公还是听从了孟子的建议,"五月居庐"。因为这件事,文公的孝名在诸侯中传扬,远近都称赞其为"贤君"。
即位之后,面对内忧外患,滕文公又求教孟子:"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您说我究竟是投靠齐国呢,还是投靠楚国呢?""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并不提倡小国依靠大国,而是主张小国应该自立自强,提出"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的观点。
听完这话,滕文公觉得有些道理,但还是解不了当前的燃眉之急:"现在薛国是齐国属地,他们正在滕薛边境修筑军事工事,看来齐国要攻打我们了,我非常害怕,不知如何是好。"孟子给滕文公吃了颗定心丸,告诉他不要怕,只要在滕国施仁政,百姓拥护,民气来归,别的国家就不敢来攻打滕国。
不用看大国的脸色,孟子的"第三条路线"着实让滕文公眼前一亮,最终他听从了孟子仁政治国的建议,在薛地实行井田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施行仁政,与百姓同耕而食。滕国果然蒸蒸日上,不久,滕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被称为"善国"。
先秦时期,诸侯兼并,崇尚武力,强调仁爱的儒家思想在列国那里普遍不受重视。滕文公以儒治国,广施善教和善政,实属难得,因此滕国被称为"儒家思想的第一块也是唯一一块试验田"和"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善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