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为什么真正的收藏高手,只看东西,不问来路
所谓收藏高手高在哪里?他们跟一般文物专家和行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出一套来源于自身实践,并通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作为一位鉴定高手,既有实践能力,又有理论水平,必须具备这样四个基本条件。
高手既有独立的个性,又能够站在客观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新旧实物对比的观察实践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对不对?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还要放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最后才形成切实可行的理论。
高手对真理的追求,是非常认真执著的。搞古玉鉴定,首先要判断真假新旧,这不能凭感觉看问题,而是要理性地看。如果说某件文物是真的,就一定要说得出道理来。
因此,高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为了搞清新旧真假古玉之间的本质区别,解释各类疑难杂症的情况,即使在市场上冒险吃假也在所不惜,甚至可以倾家荡产。同样的原因,搞古玉鉴定研究,高手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不是盲目地、重复地犯错误,而是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思路,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认识规律。
高手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这是经过长期市场实践和古玉买卖交易,化巨大的精神、智力和财力代价换来的真功夫。一件玉器,不但要鉴定真伪,还要断代、会识别工痕、沁色等等。而器物传世、半传世还有出土的情况,由于受环境、物质和时间的综合影响,又是非常复杂的。高手就既能抓住真旧古玉“老”的共性,也能分清各类个性的情况,把握好特殊性。
比如说出土古玉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南方出土和北方的不一样,因为气候环境、湿度、土壤都不一样,南方潮湿,北方干燥。坍塌墓道和未曾坍塌、密封性好的墓道里出土的不一样,因为前者已埋在土里或浸在水里,后者却在封闭的环境里。这些问题,只有多看多实践才能了解,高手会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古玉 高手必须有相当的悟性和巨量真品的研究,否则,就不清楚比如新旧瓷器如何对比,看什么东西,比什么内容,如何观察,如何思考,是否符合自然的、社会的和思维的逻辑。可以说没有广博的知识和灵活运用的本领,是搞不出什么名堂来的。而且会越搞越糊涂。前面说过专家为手工艺品设立标准器,但怎么可能做到一模一样呢?
按照标准器来鉴定,是不是器物的纹饰、工痕有微小的差别,就不是真的、不是到代的的玉器了呢?现在有的专家又鼓吹仪器鉴定,且不说现在的仪器检测价格不菲,而且只能提供不痛不痒的参考证明,并不能确定“是”或“不是”,反倒是说明了专家内心里对自己的眼力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其实无论是新旧玉器,都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什么会看不出来呢?包括一般的古玉专家,主要是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问题,并没有实际解决。而广大收藏爱好者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们的误导。
高手只看玉器,不需要问来路,自有一套成熟的认知体系,也不轻易给人看东西。
一是因为高手的眼学是巨量的真品大量的时间钻研出来的,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和外行去废话。
二是不愿介入业界是非纠纷,因为古玉收藏界是中国最奇葩行业,无论懂不懂都敢在行家面前班门弄斧、指点江山,而且一个比一个牛逼,谁也不卖谁的帐,直至恶言相加。
作为一个明智而潜心研究的高古玉高手,不仅对高古玉有独到的眼光,而且更是阅人无数,对人心和业界乱象心知肚明,唯恐避之不及,岂会去到处乱点鸳鸯谱?
即便无法推却之时也是实话实说,一副:信则听,不信请自便的做派。一是因为他们不是以此为生,二是知道对认知不是同一级别的多说无益。自古行家都明白:古玉行家各有所长没有全家,不是同一门类的人即使也是行家,也只有学习的份,请教的份,更何况是来让他掌眼的?!
那些整天走穴指点江山的古玉专家,即使有一定的功力,长期把精力放到了作秀赚钱上了,自然研究少了,对没见过的东西一无所知,新仿技术毫无了解,更何况那些本就是没眼力的滥芋充数之辈,不问来路让他们怎么算命?怎么忽悠?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