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陆家嘴·陈桂春住宅

陈桂春住宅

(吴昌硕纪念馆)

地址:浦东新区陆家嘴路160号

陆家嘴陈桂春住宅又称“颖川小筑”,是浦东新区地域内一幢富有中西建筑特色的上海近代优秀民居建筑。该建筑始建于1914年,建成于1917年,由当地绅商陈桂春建造的这座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的中西庭院式民居住宅,当地人还称它为“绞圈房子”。

俯视图

住宅正门朝南,进门就是天井

五开间硬山式建筑,江南传统的木屋架小青瓦屋面

  “颍川小筑”总体呈长方形,坐北朝南,红墙翠瓦,双层二楼,四进三院,占地面积1103平方米,建筑面积1531平方米,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前厅、小天井、仪门、门厅、大天井、后厅。全部房屋布局对称,除客厅外,大小房间共48间。大院房屋采用高低错落的西式三角形山花墙,又配以中式青红砖木交互间砌的平房结构。

以红砖作为墙面分隔线,封火山墙上采用西式装饰

顶饰:封火山墙西式,正屋脊中式

门窗式样有十来种

区级文保牌

市级文保牌

吴昌硕和陈桂春是老友,当时吴昌硕与王一亭经常在颍川小筑内切磋画艺,时称“海上双壁”。没想到百年之后吴昌硕纪念馆最终能安定于此。

木制门窗顶全是雕饰,花草鱼虫的纹样,也有西式门,西式装饰在这个建筑里的一些次要部分只是作一些点缀。

各处落地长窗、槛窗、木门皆精雕细琢,雕有花鸟、狮、鹿、骏马等动物,享有“浦东雕花楼”之美誉。

水池

门槛

台阶

沙孟海书写的“一代宗师”横匾挂在大厅中央的上方。

梁、檩、枋上的雕饰还讲三国故事

门槛

门槛

中西和饰门

住宅由天井、花园、主楼、客厅、厢房、备弄等部分组成。房屋为四进三院的中国传统民宅布局,两侧各有一条备弄,直通后天井。住宅正门朝南,进门是天井。正门楼上下均为五开间,两面为卧房,两侧为厢房。天井两旁置偏房,上层为过道,形成走马楼。天井上搭玻璃天棚。整幢围墙内原均设备弄,平时经备弄出入各进。备弄旁倚着围墙,筑有平房二十余间,乃仆人所住以及堆放零星工具杂物之用。正屋后有庭院、花圃、水井、厕所等。

围墙内每间房屋均是一字形五开间排列,其中楼上房间、卧室、书房、休息室采用中国传统式装修;而楼下餐厅、茶室、卫生间等的装修、设备均是西式的。前后厅堂的装修显示出画栋雕梁,各处落地长窗、槛窗、木门皆精雕细琢,除雕有花鸟、狮、鹿、骏马等动物外,梁、檩、枋上还镌刻着整套三国演义故事,享有“浦东雕花楼”之美誉。整幢建筑外墙立面则采用青砖、红砖相间砌筑;山墙立面、檐口线条处处呈现出西方色彩。法国固有的传统百合花、郁金香、玫瑰等花纹和中国古老的木刻工艺,在楠木等高级材料构成的屋梁墙架之间到处可见。

宅内的老爷房是主人居住的,隐私性很强,一般不示外的内室。外间一般连着小起居室或书房。在传统民居中,主卧室即老爷房一般设在正房,不设在厢房等其他地方,房内床、橱、桌、椅等一并齐全。到了民国时期,西洋时钟、留声机、电风扇等也进入了卧室。有的主人喜好新潮,追求时尚,连家具也选样式新的。这也与整幢建筑风格中西和谐统一相吻合。

陈桂春,原籍福建长汀,生于1873年,卒年五十二。从事驳运业。《民国上海县志》中记载:“陈桂春,烂泥渡人。以驳运起家,性慈善,于地方公益事业尽力资助,孜孜不倦。光复之际,地方警饷无着,几致哗变,桂春临时筹垫,得以无事。对教育事业热心并建警局路小学一所,年捐经费千余金。县长沈宝昌,嘉其好义,赠以热心'见义勇为’额”。

颍川,乃地名也。在今河南省境内。东汉有荀淑、韩韶、钟皓等人,俱颍川人。并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当时营造施工此宅的匠师为取悦房东业主的爱好欢心,把颍川四县令的德行象征在业主自己的身上,其含义之深,令人莫测,“颖川小筑”就此而来。

明代永乐年间,黄浦江水系形成,江水自南向北与吴淞江相汇后,折向东流,东岸形成一块嘴状的冲积沙滩。明代翰林院学士陆深,生卒于此,故称这块滩地叫陆家嘴。

吴昌硕(1844年-1927年),浙江安吉人,近代“海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表现出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