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的困境
教研的最大困境在于实效性。专业的教研机构和学校的教研活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改进教学。为此大家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实践层面和教师身上产生的效果,与投入的努力不成正比。特别是在教学改进方面,收效不容乐观。有些教师似乎很固执,教学中明显存在的问题、多年存在的问题“屡教不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很重要(不是最重要,也不是唯一)的原因是,教研工作中缺少对课堂教学的关键事件的关注。教研人员与一线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的对话过程,往往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解剖过程,事无巨细,从前到后,一一道来。每个环节上的不足,每个细节上的遗憾,都要认真而细致的指出来,并给予具体的建议。教研人员的一片苦心,换来的往往是一线教师的一片茫然——这么多的意见和建议,到底从何改起呢?正所谓“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很多人就放弃了改进,很多问题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课堂教学存在面面俱到的误区,教研活动同样存在。
我理想中的教研活动或是说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是,围绕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展开分析研究,形成对话碰撞。有人说“教学是缺憾的艺术”,我非常认同。所以,若是挑毛病的话,无论谁的课,无论多么精彩,都会存在很多不足,也会留下很多遗憾。问题的是,这些不足和遗憾,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来说,是否具有关键性,哪些具有关键性。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付那些无关大局的问题,不如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一两个关键问题。因为关键事件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关键性影响。问题越集中,讨论越深入,思路越清晰,改进越有效。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我曾在一所小学做过一个实验。一位教师上完课后,几位听课教师从不同角度对这节课进行分析,教师埋头记录。最后,我问这位教师:“大家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哪一条对您的帮助或触动最大?”教师把记录本从前翻到后,又从后翻到前,半天没说出来。由此可见,这种说课评课方式,对教师改进教学的帮助,很有限。说也说了,听也听了,有没有触动,有没有收获,能不能落实,就是个未知数了。于是我现场改变了评课方式。我问这位教师:“您自己认为,这节课最关键的环节或是活动,是什么?”教师回答:“学习任务单。”我又问:“您为什么认为它最关键?”教师回答:“学习任务单设计的好,就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大家注意:这句话中就包含着这位教师的教学主张。)于是,我对大家说:“下面,我们只针对学习任务单,发表意见和建议。”大家围绕学习任务单,热烈的研讨,纷纷出谋划策。而那位教师,也不再一味的记录,参与到我们的研讨之中。短短的十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共同形成了一份聚集体智慧的改进版学习任务单。教师表示收获很大。
围绕关键事件的教研,充分体现对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尊重。从上面的案例,我们还可以发现,一旦围绕关键事件展开教研,评课就变成了对话,教师就拥有了发言权,教学主张便显露头角,思考也随之深入。
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事件,不仅是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支点,也是提升教研工作实效性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