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花生,今天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在当年读高中时,却是我非常期盼却又十分难得的美食。当年家境贫寒,学校伙食标准低,每人每月20斤大米9元钱,一个月的每日三餐全包括了——早上一碗稀饭,中午三两米饭加咸菜汤,晚上继续稀饭。江苏人口稠密,考生多,高考竞争激烈,苏北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差,更希望早点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所以就学得更卖力、更辛苦。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读语文,背英语,记数理化公式,背政治。一天七八节课学完,晚自习又开始了竞赛。教室十点关灯,大家就点起煤油灯,继续比拼。那时候烧煤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灯芯调大了费油,调小了费眼睛,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亮亮堂堂地学,贫困生们只能把火头调到比萤火虫稍亮一点。等到晚上十一点,查夜老师把同学们全都轰出教室,大家赶紧回宿舍,简单洗漱后继续挑灯夜战。那时,学生宿舍里有人火燎了头发眉毛、烧了蚊帐实在不足为奇。高一、高二时,不想学的学生还会因为灯光和响动睡不着老提反对意见,到了高三再没人提了,谁都不想十年寒窗的辛劳付之东流。粗粗一算,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一、二点,睡觉的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那时我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年龄,正处在长身体的黄金时段,家长们也非常清楚,给学校交的那点大米和伙食费,根本支撑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学习消耗,于是每家都自带一些干粮或钱票,在学校伙食外作些贴补,力所能及地做些改善。于是,我常常看到同宿舍的同学早饭时花钱去买些包子和油饼,晚自习回来再吃点宵夜,而我只能是每天花2分钱打一暖壶开水,饿得不行了就喝点开水就两口咸菜,记忆中母亲炒的黄豆咸菜又咸又香,至今是我的最爱。一次周末,邻村的寄宿生约我一同返校,母亲终于看到了他们全副武装的营养“装备”,就咬牙给我捎上了半斤花生,临走时叮嘱我:饿了就吃,别累垮了身体。要说这半斤花生,今天十分平常,但在当时,一家全年也存不下几斤花生,大部分交了公粮,再有些给了需要感恩的亲戚,剩下的,除了留着过年炒花生就只剩下来年的粮种。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偷吃粮种,会常常在我们面前念叨:“吃种粮,烂肚肠”,以示恐吓。这半斤花生的珍贵可见一斑。说实话,半斤花生,要是由着性子,我一刻功夫就能吃光,但为了能让这半斤花生吃上六天,我必须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于是,我每天晚上只从盛花生的袋子里抓一小把,吃完之后,把花生壳重新放回袋子,第二天吃的时候,抓出的一把花生里就会有不少花生壳。吃到最后一天,那简直就是在许许多多的花生壳里找寻最最珍贵的最后一颗花生,当自己以为找到最后一颗之后又突然发现了另外一颗,那种惊喜真是无法形容。周六晚上把花生壳带回家当柴火烧,仍旧会用怀疑的目光看着那堆花生壳,总怀疑里面还藏着几颗珍宝,直等到翻了几遍什么也没翻着,才恋恋不舍地罢手。高考时,我发挥超常,以全校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圆了大学梦。今天,我的生活水平与当年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每当吃到花生,都会想到高中生活的清苦,这半斤花生成了那段艰苦岁月里最无法磨灭的记忆。我也常感慨,贫困的孩子有贫困孩子的智慧,有时你认为的苦,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生中弥足珍贵的人生历炼和幸福秘诀。前些日子,女儿准备开学,将上学期的练习本进行整理,把没写字的空白部分全都撕下来,整齐地码放在一起重新装订成册。我问她:整理它们干吗?她说:还能用。哦,这半斤花生中藏着的奥秘悄悄地遗传给了女儿,这是我人生中多大的幸福!
自那些高台飞向云天
——读南人散文《半斤花生》
黄文庆
南人的诗好,这是当前中国诗界公认的,第一次读他的散文,觉得他的散文一点不亚于他的诗。朴实无华,潜隐苍茫,蕴藉隽永。
他所记录的生活经历我也有过,那么真切、辛酸和刻骨铭心。它是一个人成长的断代史、心灵史,也是一代贫民子女生命跃动的缩影,是共和国历史断面的一部分,唤起记忆的人何止万千!
我边读边想起三篇散文,许地山的《落花生》、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和朱自清的《背影》。
许地山回忆的是他和子女整理刚从地里挖回的花生时的情景,借说花生的物性表达了要朴实做人的道理;宋濂回忆的则是年少时艰难刻苦求学的经历,勉励后生马君则要不慕繁华、清苦求学,“以中有而足乐,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最后要学有所成。朱自清的《背影》则写他父亲在遭遇种种不幸打击的灰色时段如何捧给他一堆火苗一样的父爱。
南人此文中,其他都是背景性、牵引性、陪衬性、对比性的叙述,其重心落在“半斤花生”的事点上。
由“半斤花生”可知其家境的贫寒艰难,父母及自己内心的苦涩和心酸。半斤花生,对富有人家微不足道,可对南人家来说,却是“巨大的财富”和“难得的幸福”。
由“半斤花生”可看出他是多么珍情爱物,苦难如何开启了他知世惜命的智慧。
由“半斤花生”可看出他如何将不幸转化为内在的力量。我们读多了当代的心灵鸡汤,它们都是空头的说教,而此文叙事述理是原味的,有生活质地的,有真切心灵触动的。
“半斤花生”的吃法里,哲学意味极浓。他把花生壳重新放回,以后每每抓取时,既有空壳的也有包含籽粒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旧的和新的混杂,空壳和实粒难分,失望和希望并存,我们的生活界面上永远不知道有多少旧的和新的,有多少空的和实的。
“半斤花生”还昭示我们,生存的最大智慧之一就是最大效率地利用好自己所能拥有的资源,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个人走向高远是需要自造阶梯和高台的,自小一步步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就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会在成就感的鼓舞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能因厚积薄发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半斤花生”无疑是南人成长路上的一串阶梯、一排高台,和别的阶梯和高台一起,把他送入高蹈广阔之境。
2019.02.10
作者简介:南人,男,江苏泰州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2000年创办诗江湖网站。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口语诗选》等,出版有诗集《最后一炮》《黑白真相》《致L》等。获磨铁诗歌奖2017年度中国十佳诗人奖;获2018第四届谷熟来禽诗歌节猛禽(桂冠)诗歌奖;《致L》获《诗参考》杂志第二届十年优秀作品奖、中国诗歌30年优秀长诗奖。
赏析者简介:黄文庆,网名濮水钓叟,近三十多年来,在《诗刊》《星星》《绿风》《中国诗人》《诗潮》《美文》《诗参考》等100余家市级以上纸质报刊发表诗文1000余篇,并在香港《流派》发表诗歌。近年来点评过200余位诗人的300多首诗作。出版有散文集《佛坪等你来》《一窗青山》等。现居陕西佛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