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害死人
-1-
不知道赏识教育这个词是谁发明的,但现在确实比较流行。
尊崇这一教育手段的人,往往都会先讲一段陶行知“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有一次看到一位男生在打另一位男生,当即喝止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学生来到校长室,一见面,陶行知就掏出一块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学生惊异地接过糖。然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你虽然打了人,但能接受批评,立即停手,这很好。最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打那位男生,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能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很可贵。
故事中说,那位男生流着泪向陶行知认错:陶校长,我错了,他毕竟是我的同学啊!以后,这位学生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三块糖”的故事也在教育界广为流传,成为美谈。
-2-
看看,打人的孩子还奖给糖吃,打人的孩子奖给糖吃却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不正是赏识教育的威力么!
于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被一些人挂在嘴上,让很多老师不敢再批评学生,孩子有缺点也不敢直接指出来,而是要绕着圈子说。
这种做法果真能处处收到奇效吗?恐怕不见得。
-3-
记得陈忠实曾讲过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
西安户县有个农村的小伙子,曾带着自己的一些习作到西安拜访陈忠实。陈忠实接待了他,并认真地看了他的习作,看完之后,虽然感觉很一般,但还是客气地说了几句表扬和鼓励的话。
没想到,小伙子回家后一心扑在写作上,别人介绍工作不干,家里农活不做,生活穷困潦倒,亲友劝其放弃,他却说:陈忠实曾表扬过我,说我写得不错。
据说,陈忠实对此非常后悔,觉得自己当时不该给对方留情面,而是应该直接指出对方的缺点。
陈忠实的“赏识教育”,显然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4-
赏识教育当然是一种教育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教育手段,也不是不管具体情况一用就灵的教育手段。
对打抱不平、有正义感的学生,采取奖励糖块的方式可能管用,但对一些专以欺负弱小为乐的牛二式的混蛋,可能就没有效果。
否则,我们的教育就简单了,每位校长都在校长室里买几斤糖块放着,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5-
忽然想起了《史记》一个关于孔子教育弟子的故事:
冉求问孔子:“事情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
子路问孔子:“事情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有父亲兄长健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
子华对此感到奇怪,说:“我冒昧地提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俩提的问题一样,而您的回答却完全不同呢?”
孔子说:“冉求呀,退缩拘谨,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呢,好胜争强,所以我抑制他。”
这才明白人!如果孔子见谁都来一通鼓励,以子路那个火爆脾气,不知道要惹出多少乱子。
一味的赏识教育,只会害了我们的孩子。因材施教,才是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