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57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ai)食臭(xiu),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掰)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生姜泻心汤这首处方挺重要的,临床上比较常用。“噫”是个通假字,通“嗳”,也就是打嗝的意思。

病家感受了风寒邪气得了太阳病,使用汗法后太阳病消失了,但是出现了胃中不和的病机,具体表现就是:心下胃脘痞硬,打嗝嗳气,口里还有食物不消化的味道;同时还出现了胁下、腹部有水湿的病机,具体表现是:腹部有肠鸣的声音,也就是水声,还有腹泻。这种情况需要使用生姜泻心汤来治疗。

这一条刚得太阳病的时候,病家没有胃中不和、胁下有水气,使用汗法以后才出现了这个情况,但是不能说明使用汗法是错误的,因为太阳病本来就该汗而发之。病家体内原本存在胃中不和、胁下有水气,使用汗法以后正气亢奋,出现了剧烈的正邪交争,所以才有了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的症状。

生姜泻心汤跟前面149条半夏泻心汤的药物组成以及主治病症基本一致,都会有心下痞硬、腹部肠鸣、大便不成形、心烦、胃口差、呕吐等,只不过生姜泻心汤证不消化的情况会更严重,也就是打嗝明显、有不消化的口臭味、腹泻明显。对于常见的有湿有热的胃肠问题,生姜泻心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很常用。

生姜泻心汤的常用剂量:生姜3片 清半夏9克 黄芩9克 黄连3克 干姜3克 党参9克 炙甘草9克 大枣4枚(掰),十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六碗,去渣,再煎至三碗,分三次温服。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以及后面的甘草泻心汤,从六经归属而言,是阳明太阴合病,体内有湿有热,同时还有虚。

(0)

相关推荐

  • 【黄仕沛】仲景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上)

    [黄仕沛]仲景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黄仕沛教授访谈实录 (一)本方来源及组成 甘草泻心汤是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方剂,分别见于: 1.<伤寒论>第158条:" ...

  • 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辨治思路

    导 读 条文解读 <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 ...

  • 《伤寒论》试解No.158

    158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 ...

  • 三个“泻心汤”你能区分清楚吗?

    明医公开课 >>>第1836课<<< 我是杭州市江干区彭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陈剑,经方带我走进中医的道路,胡希恕先生经常教育我们辩方证是辩证论治的尖端! ...

  • 《伤寒论》113方——甘草泻心汤

    第五十一方--甘草泻心汤 太阳百二十八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其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 ...

  • 泻心汤

    生姜四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1]. 生姜4两(切),甘草3两(炙),人参3两,干姜1两,黄芩3两,半夏半升(洗),黄连1两,大枣12枚(擘). ...

  • 习惯性下利,心痞胃胀,失眠——生姜泻心汤

    26常习性下痢--朱木通医案 生姜(应是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用治狐惑,狐惑相当于今日之神经衰弱,前条(44例)的治例就是.在<伤寒论>即为下痢或呕吐的治剂,与半夏泻心汤. ...

  •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五)_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五)(2008-03-21 12:11:21) 转载▼标签: 健康第二节 太阴病类证一.理中汤证1.理中汤主证原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3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4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外证"的含义,跟前面42条所分享的一致,是指太阳中风证,也就是桂枝汤证. 这条是指太阳病经过治疗,外证依然存在,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1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一条是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0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9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病家表现出来的是浮缓脉,身上不像前面38条那样疼痛,只是感觉沉重,并且沉重不是持续存在的,是时轻时重的,同时没有少阴病的表现,这时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5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这一条挺有意思的,有很多需要关注的地方,我们先说说字面意思:病家得的是太阳病,也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6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这一条也存在倒装情况,"麻黄汤主之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8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