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妙理 | 谈“界”

一、人 与 界

太极学有三界的重要理说:

无界

有无界

有界

三界本一界,何以成三之用?

关键在一“界”字。有界一显三,无界三归一。存在之本来,无形无象亦无界。唯因有界,而生诸有,既见其有,自必落界。

三界本是一界。比如:你在城外居住,称为无界;城里称为有界。你从城外到城里,再回到城外,即是从无到有、从有归无。之所以能从此到彼又归于此,是因为两界一体相通。界是人划分的,如果真的有界,人就不能流行了。

从对待讲,城里城外,本就在一块地皮上。而人的知,可以说就是那块地皮。人画的每一个界都在上面。通过知,可以走向每一个界。一知贯三界,无界知本,入界知用。若能知本来无界,出入自在,是为道行。

所谓界,也只是个说法,就像对应、对待、落端、着相等,其最终还是指向了知和见。

比如:一张白纸,谓无界;在上面划了一个圈,就落入有界。这个圈,如果不断把它放大,看到的则是一个大千世界;如果不断把它缩小,看到的则只是一个点。这个是一体对应之界定,不同的界定显示不同的相。

因为有了这个界,有了界内界外的分别,也就产生了内界、外界的对待。虽然两界并立,但只看到一个界,或只在一个界里看问题,忘了立足点,称为落端。落端,就是落在了一个界里,也即落界。既落界,则有见有不见,或顾此失彼。

比如:人在界内,正用,可使人身临其境,冷暖自知;反用,使人身陷其囿,当局者迷。比如:人在界外,从境知看,置身事外,旁观者清;从界执看,不知内情,门外过客。比如:人在界中,对应智者,善分别境,知体善用;对应愚者,着分别相,不见其本。

以我生界,以界成我。

如果让一个平常人说“我是什么存在”,他只能说出一堆自己画的界定来。

我去参界定,拆掉界定中的我,才能看到无界中的我,我本在无界。

二、本具与显用

从流行的角度来说,我们所界定的存在的无有变化可试分为两种:

第一种:无--无有--有--有无--无

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中间过程,但是却看不到始前终后。在我们的六根界定之外,生之始——从哪里来,死之终——到哪里去,我们的六根知感发现不了,所以称为无中生有、有极归无。

其实,那个无处,也本自具有。否则,哪来的我们这个有?就像你在铁轨旁看火车来去,只能看到视力范围内的始终段。但超出这一段——火车开进视野之前与火车消失在视野之后,你看不到,也就是归六根感知之外了,称之为无。但我们都知道,火车并不是真的没有了,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它依然还有。

第二种:有--有无--无--无有--有

我们看到了从此有到彼有的结果,但中间的无有转换过程却发现不了。就像看魔术,看到了开始和结果两端——从一个东西变成了另一个东西,但中间的变换过程我们看不出来。因为魔术师的变换速度太快了,我们的觉知工具跟不上。

六根工具的有限就是一个界定。界定就是限定。它限定了我们看不到那个“有无--无--无有”的转换过程。

蜉蝣朝生夕死,这个世界对它而言归无了。在无始无终的生命铁轨上,蜉蝣自己的界定工具设置了站点,仅一天时间,它就到终点站了。而人的界定工具设置的始终站点则长得多。一天,对蜉蝣而言,是个生死有无轮回;而对人而言,只是个昼夜劳息轮回。

同样,人的生有归无,在某些生命看来,也不过是朝生夕死。因为有些生命的界定工具设置的生命旅程比人长得多。生命走到终点,归无之后,地球照样转——没有归无,只不过是生命丧失了感知工具,不再针对界定显用而已。

既然有无只是六根界定,那么,无生有、有归无就只是对应人而言的。其本质是对应界定工具的隐和显。而隐的是什么,显的是什么(人发现的是什么),又取决于人使用的界定工具。如果人不使用界定工具,那么,存在或者全部显现、或者全部隐藏。因为没有界定工具也就没有分别,隐与显也成了一体不分了。

比如:幼儿园的小朋友不能发现爱情的存在。这个爱情不是不存在,而是在他们的界定里没有;也并不是他们本身没有,而是没有到展现的时机。没有那个相应的感知,存在就不能显现。

所以,存在之本来,应该是一切具备、一体存在,只在于你的界定工具能发现多少。发现不了的,则隐而如无。改变界定,自然改变隐显。

人如果没有了眼晴,无法用耳朵界定光的存在。如果没有了耳朵,声音也会同耳朵一起消失。如果没有了口鼻,味道也就归无而隐。

没有了相我,所有被相我感知的有也就归隐。当使用人之本来界定存在,看到的就是存在的本来。如果你没有发现本来,说明你还有我相,在分对待、画界为牢。

三、因人见而有对待

一见立三,界定是对待之根。但因界定工具不同,每个界定切分的对待也不同。因此,所有的界定都是相应的对应,而不是一个确定的存在。或者说,所有的界定都落在三里、落在相对上。

比如:时间,不是一个确定的东西。虽然对时间的终始,我们人为地设置了共同的规定,但它的快慢对待仍是我们在不同感知里的分别。小时候总想:时间怎么那么漫长,啥时候才能长大呀?现在却慨叹:好多事还没做呢,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蜉蝣朝生夕死,生命可谓短矣。但这个短是人的界定,不是蜉蝣的感觉。蜉蝣的界定,可能觉得太漫长。人觉得几十年不短,但如果有生命在银河系外,拿着显微镜看人类,可能会觉得:这个沙子里面的微生物生命太短了,这眼睛还没眨完呢,就死去了。

那么,存在的本来是什么?无形无象。我们能拿出来的,只是自己的界显,不确定里的相对确定。无中生有,是我们的界定确定的。我们发现的,只是我们的界定。所以,当我们发现了存在,一定要留心:我是拿什么感知发现的?所发现的落在哪个界定里?

从界的角度说参悟——参界定、悟自在,最后自主界定存在。

有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某人向大师请教,大师让他把眼闭上,然后把手放在他的手掌上,问他:“感觉到了什么?”他说:“感觉到了您的手。”大师说:“不对,这来自于你的头脑。”他明白了,说:“感受到了压力和温度。”

我觉得这是一个“改变界定工具,也就改变存在”的好例子。

但改变界定很难。生命生而无界,命自画界,宣告“这块地盘是我的”。我的界定就是我的存在,就是我的生命。神圣领土,不容侵犯。别人想动我的界定,我不干。或者我想出去,那个界定本身不干。

关键在于,能否把心从所见之物中,放到能见之知上吧。

主编〡蒋华

图片〡老唐

编辑〡轻盈 纯一

本文图片版权归图片提供者所有

(0)

相关推荐

  • 蜉蝣的启示

    蜉蝣在水面上跳跃着,泛起细小的波纹.蜉蝣,俗名叫"一夜老",意思是一夜之间产过卵就死掉了,即朝生暮死.不由对这像小蝴蝶似的蜉蝣,心生惋惜. 蜉蝣是一種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 ...

  • 灵界的来源和陨灭 与纯物质生命的兴起

    最初的生命是空间质点上纯粹的感知 幻生而灭 当一切从宏平衡的自我矛盾中诞生 走过了第一代生命的起始 纯空间质的世界 代表第一代生命 纯粹的感知 无法记忆 无法思考 生命依存于空间质点上 感知黑暗和感知 ...

  • 散文:界定

    写在秋季 2021-9-5 我们无法界定生活 因为它随时发生着变化 而唯一 能够做出选择与决定的 是我们的内心 界定 文/香袭书卷 街道边的梧桐树,开始落叶,我们正拥有着这个秋天.许多与人息息相关的事 ...

  • 太极妙理|人类只能从哲理上把握事理物情

    三界又叫三极.三天.无极是先天,有极是后天,太极是中天. 道契圆机,理合中道.肇有无,契先后,既在中间,又能观照两边,出有入无,生化藏归,无有进退.这就是太极. 无极只是无,有极只是有,惟有太极不落两 ...

  • 禇桂亭先生太极拳术谈要

    拳术一道,世有传人,然皆口传心授,隐秘其法,就其所传皆以浅俗歌诀记之.多不能详言其理法.太极拳即世称内家拳法,其所锻练,神与气二者而矣.夫人之神气,寄于肉体,由肉体以锻炼精神,由心意作用,运动肢体,而 ...

  • 太极妙理|道家三则:自然,无为,返本(二)

    自然的就不是人为的,人为的就不是自然的.人要师法自然,就不要去人为.人为,亦即有为.为此,老子说"道常无为",又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因此,要自然,也就必 ...

  • 太极妙理|道家三则:自然,无为,返本(一)

    道家与道教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道文化逐渐形成了两个派别,一个是道家,一个是道教. 道家是学派,特点是:尚哲学,成学理,主无为,崇自然.道教的特点是:尚神学,成教理,主有为,崇鬼神.宗教主有为,必须 ...

  • 太极高人谈“放松”,让你茅塞顿开

    关于松的概念,是太极拳练习者最常听到的,也是最受迷惑的概念.听听田秋信老师怎么说: 放松不是方法 放松是要求不是方法,在积年累月中熟能生巧,越熟悉的东西才越能放松. 例如:刚拿到驾照上路是不可能放松的 ...

  • 陆锦川先生太极真谈

    观念 很多朋友问关于太极拳初学需要注意什么的问题,我的答案很简单,很实在,就是需要注意"观念"的问题. 树立了一个观念,而后很长一段时间,无论你怎么学习,如何用功刻苦,掌握了多少修 ...

  • 太极大家谈“放松”,言简意赅,让人受益良多!

    杨振铎 :太极拳的放松是手段,不是目的 谈到太极拳的放松问题,我们往往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就是放松.其实,放松只是太极拳的一种训练方法,是一种手段.  练太极拳时不能放松,一般有 ...

  • 太极妙理|道与对待

    / 编者按 / 根据太极学友的意见,我们力求将刊物办得活泼生动一些.论辩与交锋,就是一种较为活泼的形式.虽然大家各居天南海北,但我们可以聚在<太极学>这一方园地,以笔论道,晰哲议理-- 理 ...

  • 太极妙理|最难解的方程

    无中生有这句话体现了典型的中国人思维.老子说无中生有,他不说万物源于原子.细胞.基因,前者说得如此之模糊,后者极尽精确之能事.佛陀在<金刚经>里曾问须菩提:东方虚空可思量否?放眼望去,星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