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同WD_BLACK SN750 SE踩着节奏而来

最近西部数据有点火,生意场上正劲,产品在零售和OEM两个市场上都卖得好,高端产品提升形象,主流产品才是跑量的!有大哥WD_BLACK SN850在上,近期WD_BLACK品牌继续将目光转向PCI-E 4.0市场,推出了入门级SSD——WD_BLACK SN750 SE。

在笔记本电脑平台上,英特尔率先使用11代酷睿平台完成了PCI-E 4.0的布局,不过,容得下发热量的高性能产品,也就是H45系列4月才发布,此前的U及H35平台要不PCI-E 4.0通道稀少不舍得给SSD用,要不就要是为炫性能用了三星PM9A1这款唯一的PCI-E 4.0接口OEM SSD。PCI-E 4.0相关产品更是在AMD平台上成为空白。

面向主流市场的PCI-E 4.0接口产品何时出现并规模上市,背后映射的是技术的普及程度,PCI-E 4.0的时间点就是现在。

不得不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近几年硬盘大厂西部数据在SSD产品上的节奏,特别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如今,PCI-E 4.0接口产品,已然从高端开始向主流市场扩散,市场上最需要的产品,不仅是打形象跑数据的旗舰产品,还需要具有更好性价比的产品,WD_BLACK SN750 SE踩着节奏而来。

WD_BLACK SN750 SE,这个名字已经透露出相当多的信息:WD_BLACK,高性能游戏定位;SN750,7系列、50代,SN750发布已有2年时间;SE,字面理解可以是Second Edition第二代,5月发布,9月开售,承前启后的定位清晰。

同时,DRAMless架构设计、最大容量为1TB,也很清晰地表明了其实际产品定位:性价比诉求、满足接口升级需求,高性能入门级产品。因此与其说SN750 SE是SN750的第二代产品,如不说是SN550接口升级+黑化产品——类似于iPhone SE的“SE(Special Edition,特别版)”。

SN750 SE的整体设计非常简洁,主控和NAND芯片分列M.2 2280模块的两端,中间留有面积空白的PCB,PCB的另外一面,有各种安规认证标识。单颗96层BiCS4 3D TLC NAND芯片与SN850所使用的规格相同,而且封装已经是在西部数据国内的工厂完成。

除了标准版本,SN750和SN850都有提供带有原厂散热片的版本,毕竟8通道主控加上DRAM的发热量不小,配上散热片有利于确保SSD不至温度高到降速。而SN750 SE没有DRAM,所以也就没有散热片这项“福利”,只是延续了SN850与游戏的合作,并相应地换成了《Battlefield 2042》。相关产品是否会在国内销售尚不可知,1TB版本贵20美元(129.99美元提高到149.99美元),贴纸有所差异并获得相关游戏权益。

在大家关注的性能指标上,SN750 SE推出之后,与WD_BLACK品牌已有的SN750、SN850两款固态硬盘一起进一步将市场分拆,将用户需求进一步细化。

最后终于轮到性能层面了。了解了SN750 SE的硬件规格与性能参数,还有与相关产品的价格对比,它的“性价比”定位需要再次被强调。

最值得欣慰的,还是SN750 SE在测试过程中的性能表现,毕竟有PCI-E 4.0 x4接口加持,瓶颈只会存在于SSD这一段,具体来说,也就是E19T自己的能力表现。下图是2年前群联发布第二代PCI-E 4.0主控时秀出的性能水平,如今SN750 SE的性能比这还好。

高队列深度或一次性过量数据的处理能力,是DRAMless的短板,但是想想其面向消费市场的定位,这一切也都释然了,个人使用队列深度能到4就已经是高手,一次性载入8GB可以上数据,会令SN750 SE的SLC缓存失效,回归介质速度。

128KB及以上数据块“配合”QD4,SN750 SE即能达到ATTO Disk Benchmark的峰值速度。这个速度甚至大幅度超过了标称值。

总的来说,1TB版本SN750 SE的SLC缓存容量约为50GB左右,通过WD Dashboard调整缓存容量功能尚待开放。缓存用尽后,其写速度将保持在990MB/s水平上。

或许会感到困惑,到底选择SN750 SE还是“老”产品SN750,还是高端SN850?壕请看SN850;SN750除了没有PCI-E 4.0,其他都还好,相信仍会吸引大量升级需求的消费者;而对于SN750 SE,最重要的是带来了PCI-E 4.0的特性、更低的价格,还有不比不知道的低功耗——3.5W远低于SN850、980 Pro,因此它更适合对热/功耗敏感,对性能需求就那么回事的轻薄笔记本电脑,如U及H35平台机型,更适合入门级的用户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