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治斌 ║ 以我法画万物

巴西人物组像 ║ 45cm×30cm×20 ║ 纸本水墨 ║ 2018年天赋与苦功的使然文/尚辉范治斌是近年来中国画坛中非常活跃且天赋异禀的一位青年画家,虽然他的年龄相对本次展览的其他画家来说较为年轻,但是他在创作中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一点也不逊色。在艺术界通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画家是靠苦功来积淀自己的艺术成果,有些画家是靠天赋来彰显自己的才华,而范治斌恰恰是属于既富有艺术天赋又甘愿下苦功的一类艺术家。

新疆纪行1 ║ 45cm×41cm ║ 纸本水墨 ║ 2014年艺术天赋具体表现在创作中,即显现为画家对于人物造型形象的理解和精神情绪的把握。也就是说,许多画家要耗费十分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不如范治斌投入一分的力量,他一出手就能轻松解决掉那些在别人看来非常困难的形神关系,并且经过自己独特的感悟与体会,将其捕捉并精准地呈现在画面中,所以范治斌的艺术创作很早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疆纪行2 ║ 45cm×41cm ║ 纸本水墨 ║ 2014年除了人物形象的造型特征和精神情愫,范治斌的画面中还呈现着深厚的写实能力,但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素描功底,而是他在把握人物结构时的深刻理解。例如范治斌的笔墨语言纯粹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用线方式,完全是以勾皴法来解决人物的体面造型,这一点对于大多数画家来说都非常困难。然而,在范治斌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他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即使是在表现人物的日常动态时也具有饱满的造型感,而且在范治斌所处的年龄段中,许多画家都未曾达到笔墨语言的清透之感,但他却恰恰对此理解得尤为深入。

茶馆组画1 ║ 45cm×41cm ║ 纸本水墨 ║ 2015年从狭义上讲,笔墨是一种具有枯、湿、浓、淡、积、焦、宿的笔墨技巧和程式,而从广义上讲,笔墨又是一种显露着轻逸、淡雅、苍茫等气质格调的绘画语言。这种轻逸之感在他的作品里好像出笔就是,而范治斌描绘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都能脱颖而出,即是因为其画面中的内在精神状态能够轻松地凸显出来。当然,范治斌描绘的景色往往看似随意,但实际上十分深入,从而显现出他与一般画家之间的不同之处。例如一般画家总是从一种概念到另一种概念,或是从一种程式到另一种程式,因此很难深入到表现对象的情感之中,甚至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形态的记录层面,而范治斌却能够将淡逸和精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在山水绘画中营造的整体氛围更加精妙。事实上,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皴法并不是简单地以线条或墨块来定义,例如倪云林的“折带皴”在范治斌的作品中就有许多不同的演变和拓展。虽然我们不知范治斌曾经是否仔细地临摹过“元四家”的绘画作品,但能够把“折带皴”巧妙地转化到画面中,便足以说明他的感悟能力非同一般。

长者的肖像1 ║ 61cm×42cm ║ 纸本水墨 ║ 2008年以我法画万物文/王平品读范治斌的绘画作品,很难想象他是一位来自于内蒙古的画家。内蒙古大草原辽阔苍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上的汉子给人的印象也是粗犷豪放的。而范治斌的画面干净、恬淡,流淌着朦胧的诗意与素雅,更像是出自南方画家之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当代画坛的特色,就是今天的画家大多由美术学院培养,他们的艺术更多地与各自的师承脉络或教育背景密切相关,当今画坛的一些地域画风的创作主体就更多地与当地的美术专业院系有关。范治斌虽然是内蒙古人,但高考进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学习,然后考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读硕士研究生,2010年考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冯远先生攻读博士研究生,学校滋养了画家内在的学养和气质,从而对他艺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所以梳理范治斌的艺术师承脉络,可能更容易理解他的艺术生成。

长者的肖像2 ║ 61cm×42cm ║ 纸本水墨 ║ 2008年范治斌的艺术创作十分有力地反驳了“当代美术学院不能培养出好画家”的谬论,他是一位典型的成长于美院又在美院任教的青年画家,恰恰是美院培育了他综合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造型能力。传统中国画强调“画外功”,即诗词、书法、篆刻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但新中国成立之后,“造型”已然成为新时期绘画的一项重要因素,而美术院系教育恰恰是以素描、水墨的扎实训练为基础,这样的学院专业学习让范治斌很好地解决了造型能力与自然生活的对接问题。范治斌喜欢写生,从课堂写生到画身边的生活,再到全国各地采风,生活成为他的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从范治斌的写生中,我们认识了他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如父亲、母亲等以及邻舍老人、小孩等,他成长的家园与生活的日常也跃然纸上,充分体现了他对家乡生活的依恋和眷顾。作为老师,范治斌经常带领学生外出写生,他的写生题材涉猎繁杂而多样,源于教学而不是为了搜集创作素材而进行的写生之旅,在他而言,写生往往是他体验一种陌生生活的通道。他是在写生,更是在画一段新鲜的生活经历,他的写生作品也因此非常具有生活感。生活感并不是画面中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物、牲畜、禽鸟等这些具体形象,这些仅仅是画面的组成元素,使作品真正具有生活感的核心是画家的情感与诗意的表达。

八月之诗 ║ 45cm×41cm ║ 纸本水墨 ║ 2005年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气质的艺术家,这决定着他会力求完美地画出心底的诗意。尽管“以诗意入画”是中国绘画的传统精义,但新时期以来的众多人物画创作积压着许多社会学的问题,阻碍了画家对于艺术本体和个人心性的探索,很多画家只是把生活作为绘画题材,而没有深入发掘生活中的诗意。一些带有主题性的艺术创作,甚至会存在“图解政治”的情况。范治斌却十分善于将生活表现得诗情画意,在他的笔下,垂垂老者不一定是指向岁月沧桑,有可能是呈现出静美的气质;耕牛的形象往往代表着朴实、勤劳,但他却描绘出温和与顺从的性格;许多画家以奔腾的骏马来比喻人才,而他笔下的骏马是在草原上闲散地觅食、漫步;虽然黑天鹅的墨色很重,但他的描绘不会让人觉得笨拙或沉重,取而代之的是圆润和透亮;通过母猴的动态和神情,讲述她对幼崽的呵护与疼爱;很多画家喜欢刻画松树的凌寒不凋或君子品格,而他画的松树却优雅而俊美。而且,范治斌擅长用眼神塑造和强调情感的表现,如老者在饱经风霜之后的坦然和无畏、青年对于未来的憧憬和迷茫等。所以说范治斌描绘的生活是鲜活的、温暖的、有情的、优美的……他以生活情意入画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不仅契合着中国传统绘画中“以诗意入画”的理念,而且体现出“以我心应万物,以我法画万物”的创作特点。

高原风情 ║ 纸本水墨 ║ 80cm×68cm ║ 2013年近年来,灰调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代水墨画作品中,特别是在当代都市题材的创作中,灰调子自带一种不温不火、不即不离的情感状态和模糊不定、琢磨不透的神秘感受,更容易与优美诗意的审美对接起来,从而做到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他们产生想要看清和掌控的驱动力。中国画传统审美讲求黑白、虚实的强烈对比,当代水墨绘画却另辟蹊径,在灰调子中自得风流。灰调子的处理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会让画面显得面面俱到,或者说是画面整体的视觉张力不足,但如果能够处理好其中的变化与关系,那么灰调子所营造出的高级灰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色彩中的高级灰即是对应着传统绘画中艳而不俗、浓而不烈的色彩语言。因此,许多画家喜欢将灰调子作为艺术语言和审美风格的主体因素,并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水墨绘画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画面上来看,范治斌也喜欢以灰调子来建构画面,即便是在某些局部塑造中用到一些较重的墨色,也仍旧属于灰调子的范畴。范治斌绘画作品中的灰调子与其自身的唯美气质形成互动,从而做到了完美驾驭。

暗色空间 ║ 纸本水墨 ║ 200cm×190cm ║ 2009年范治斌作品题材广泛,他不仅擅长人物画,而且兼善花鸟和山水。范治斌的人物画除了造型谨严、刻画入微、塑造生动之外,其画面中也饱含着传统文人画的诗意之美,而且始终葆有生活的鲜活感。与此同时,范治斌也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诗情画意和笔墨质量综合运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而一方面以丰富性的线条承继着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十八描”技法,另一方面把他在学院中锤炼而成的塑造能力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理念结合了起来,线条的浓淡枯湿、起承转合讲究变化,非常值得体味和品赏。在当代山水、花鸟画的发展进程中,有些画家尝试从书法帖学和碑学角度来丰富山水花鸟画的笔墨语言,范治斌与他们的不同之处是以传统人物绘画的“十八描”介入山水、花鸟画,令当代画坛耳目一新。实际上,传统人物绘画的“十八描”与山水绘画语言的结合难度很大,因为山水画的语言形态是“皴、擦、点、染”,较难实现对于物象边缘轮廓的塑造,而如若强调线条又会弱化皴擦的效果。范治斌在山水、花鸟画创作中,强调了线描的流畅感和节奏性,以没骨或留白、虚空的形式来体现皴擦感受,凸显出自然物象的体态之美和传统绘画的笔墨之美,生成了范治斌山水、花鸟画的独特视觉语言。总而言之,作为从学院出身、具有扎实造型功力的中青年画家,范治斌能够以诗意提炼生活,注重从传统绘画语言中寻找养分,从而形成了与师辈、同辈都不尽相同的语言特征。他的绘画风格的确立不仅与自身的唯美气质有着密切联系,而且证实了他的艺术创作是一种立足于发展与创新的新中国画。

红原纪事 ║ 纸本水墨 ║ 220cm×100cm ║ 2008年在宏阔与精微之间探寻文/于洋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中国画发展史中,中青年画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当代水墨绘画的前进路向与发展态势。特别是从代群差异上看,以往占据着画坛主流地位的“50后”和“60后”画家,尽管近些年依然多有佳作问世,却已无法遮盖“70后”和“80后”中青年画家创作的兴起与繁荣。而在“70后”中青年画家群体中,范治斌是一位在水墨人物、花鸟、山水画创作领域皆能形成自身特点的佼佼者,特别是其在笔墨风格与题材面貌上的多样化探索,体现了范治斌作为中青年画家充沛的创作精力和全面的绘画能力。

云想衣裳1 ║ 纸本水墨 ║ 136cm×68cm ║ 2010年范治斌是一位典型的出身于学院又供职于学院的中青年画家。他199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200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水墨人物画工作室,多年以来的学院教育为他奠定了扎实的笔墨功底和塑造能力,特别是学院式的水墨造型体系对范治斌的艺术创作起到了决定性影响。此外,范治斌在北京师范大学执教经历的教学相长,使得他的艺术面貌愈发多样和宽广,并且在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创作中都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面貌和个人特征。

劳动的日子 ║ 纸本水墨 ║ 65cm×39cm ║ 2017年从人物画的创作历程来看,范治斌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少数民族题材和乡土家园题材,后来又将创作视角逐渐转移到都市文化题材。尤其是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游历写生中,范治斌对人物肖像艺术的理解和表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和强化了水墨语言在造型表达上的现代面貌和独特力量。例如,范治斌经常用线描式或速写式的细致线条与灰色调的水墨相互结合,一方面发挥和升华了传统没骨绘画的造型方式与笔墨章法,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十分强烈的都市文化气息和当代艺术观念。包括范治斌在表现都市生活人物和少数民族人物时,都融入了关乎形神关系的“即时性”理解,使得他的绘画作品呈现出一种以观察者的敏锐视角去展现世间众生像的独特品质,进而也展现出范治斌深邃的观察力和精准的表现力。

人体淡彩 ║ 纸本水墨 ║ 19cm×21cm ║ 2013年近年来,范治斌开始倾向于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写生创作。他的山水绘画结合了宋元以降的传统文人写意山水和当代山水的审美图式,例如其笔下描绘的树石既清新深沉又灵活生动,而且物象之间又具有叙事性和戏剧性的色彩,仿佛是在表达和抒发着某种特定的情感。此外,范治斌的山水画中融入了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倪云林等人的笔意节奏,延续和承接着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精髓与脉络。在这一角度上,范治斌的山水画是在宏阔与精微之间寻求结合,体现出很强的造型能力与观察能力,同时将现代绘画体系中速写、素描的笔质引入到传统笔墨,讲求线条的变化与质量,进而形成了独特的语汇风格。

人体淡彩1 ║ 纸本水墨 ║ 19cm×21cm ║ 2015年范治斌艺术创作的另一重要特征,是经常使用灰度背景作为画面的主色调,尤其是在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色墨呈现中,往往以清薄的墨韵色彩去表现物象的光影体积与真实状态,使其物象表现更具生活情态。因此,范治斌笔下的世间万象都好似定格在某个故事的瞬间情节,十分耐读、耐看、耐品。例如他描绘的天鹅、猴子、禽鸟等物象完全不同于传统文人绘画中表现的吉祥寓意,而是以一种具有现代感的讲述方式来体现物象的生命力和画家的自我品格。

新疆纪行 ║ 纸本水墨 ║ 39cm×65cm ║ 2019年范治斌之所以能够成为多方位创作的艺术家,正是因为他的笔墨在各个画科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贯通于人物、山水和花鸟的创作之中,其笔质线条的顿挫感、线条与墨块之间的默契配合、灰调子与精微表达的处理等,都使得画面中的意识形态独具个人面貌,这是范治斌艺术创作获得众多观者和当代画坛认可的重要原由。归结而言,范治斌能够在创作实践中凝结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把博大宏阔的自然造化和学院式的人文思考结合起来,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感觉天赋与敏捷才思。虽然范治斌是一位出生于内蒙古、求学于天津、沈阳和北京的北派艺术家,但在我看来,其作品中兼备江南文化的清润与文雅,呈现出“北人南相”的风姿神韵。而作为当代画坛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画家,范治斌的艺术探索稳中求变,显现出十分难能可贵且可持续发展的品质。

少女的肖像 ║ 纸本设色 ║ 65cm×39cm ║ 2017年山水作品

北疆写生 ║ 纸本水墨 ║ 65cm×39cm ║ 2015年

终南山写生 ║ 纸本水墨 ║ 65cm×39cm ║ 2016年

陕北写生 ║ 纸本水墨 ║ 50cm×30cm ║ 2018年

蛮汗山写生 ║ 纸本水墨 ║ 65cm×36cm ║ 2019年

风景写生 ║ 纸本水墨 ║ 39cm×60cm ║ 2019年

伊瓜苏大瀑布 ║ 纸本设色 ║ 65×39cm ║ 2018年花鸟

斗鱼 ║ 纸本水墨 ║ 35cm×55cm ║ 2019年

人如野鹿自忘年 ║ 纸本水墨 ║ 60cm×39cm ║ 2019年

菊花如志士 ║ 纸本水墨 ║ 55cm×35cm ║ 2020年

何须更问浮生事 ║ 纸本水墨 ║ 46cm×39cm ║ 2020年

牧归图 ║  纸本设色 ║  60cm×45cm ║ 2018年

闻香 ║ 纸本水墨 ║ 65cm×45cm ║ 2018年艺术简历 / Art resume范治斌|Fan Zhibin1972年12月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9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陕西省国画院青年画院院长,保定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