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西方美术语言如何表述中国书法?
书法语言是非常奥妙的。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的“线条”、“创作”等词汇怎么可能完整的表述中国传统书法的微妙之意呢!?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074集:“书法语言”与“孙”字。
主持人:田老师,在7月1号的时候,署名“学生”的这个网友,已经在我们的论坛上给您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可能也许是由于咱们节目档期的问题,迟迟到现在在这期节目当中才给您解答。他说是这样的,他希望问问田老师,怎样才能读帖,而且希望田老师尽量讲一些学习的方法。
田蕴章:关于读帖这个问题,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侧重在文字上,对文字内容的了解,这叫读帖。一个内容就是说,专门在技法上,侧重在技法上,看它的点划,看它的结构,看它的章法,从技术上审视它,也叫读帖,这么两个含义。
但是,有些个年轻的朋友们,古典文学基础比较差,所以在读帖当中,侧重的主要是在技术上的东西。
那么如果你真的想把文字内容弄懂弄明白,把这个时代背景和撰文者、书写者,这些人的一个时代背景、出身历史都弄清楚的话,一个是需要时间,再一个需要你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没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基础,你想读帖是读不懂的,你连断句都断不出来,因为它里边还有一些残缺字。
古人在研究这个文字内容的时候,通常叫做金石文字学,这是专门一种学问,考证它,也叫考定,对这些东西,这是专门一个学问。因此,有志于研究书法,研究金石文字学的这些个朋友们,一定要加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当然有些帖学的东西也是这样,古人写的很多的这个草书帖、行书帖,特别是草书帖,看不懂这些东西,怎么样来识读,这些是个大学问问题,不是我们三言两句能解释清楚的,希望朋友们在学习书法过程当中,一定认真地读帖,无论是从技术层面上,还是从文字这个问题上,都要加深理解。所以这个问题非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今天在这里只能做这么一个简短的、提示性的讲话。
“书法入门”注:
相关临帖方面的知识,敬请参阅《临帖三要》与《临帖三忌》。
临帖三要:回复关键词“009”即可获得;
临帖三忌:回复关键词“010”即可获得。
主持人:好了,谢谢田老师对网友问题的解答。那么在今天我们《每日一题》节目当中,将跟大家聊一聊什么是书法语言。田老师,这个书法用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田蕴章:说书法用语或者是说书法语言,这个意思就是说,是一种解释书法的一种专业性的语言。如何解释书法,它的一些专用性的术语、语言,这些东西我们翻开古代的一些个书学论著,或者是一些名人的谈话,名人的手札,都能见到很多这种类似的这些个书法语言。
主持人:您能给举个例子吗?
田蕴章:比如说,这个古代的时候经常用的一些词语,专门在书法当中使用的,我们写下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点。
比如说这样一句话,“临池”,这个“临池”就是一句专业语言,“临池”。这“临池”是什么呀?就是学习书法,就叫“临池”。因为汉代有一位大书法家叫张芝,张伯英,有人念张伯英的,这两个字都有。那么张芝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非常的刻苦,他家门前有一个偌大的池塘,他每次写完字之后到池塘去涮笔,日久天长,把门前这个偌大的池塘的水都给涮成黑色的了。所以这个“黑”字,因为它是个入声字。
主持人:也读“贺”(音)吧。
田蕴章:也读“黑”,对了,黑。
主持人:我记得在前一集节目当中讲“张黑女”。
“书法入门”注:
相关内容敬请回复关键词“026”,即可回顾学习《从<张黑女墓志>看前辈书家如何临习古碑帖?》。
田蕴章:对,这个“黑”字。说“临池俱黑”,因此就是后来就把这个“临池”两字用于学习书法的专用语,这就是书法语言。后来,有很多的比如学习绘画,也叫临摹画,临这个临那个,这个“临”字,“临”字就是学习的意思,模仿的意思。那么最早这个“临”字当学习讲,都是出自于书法,这就是书法的专用语,专业语言。还有比如说在书法当中经常谈到结构,间架结构。
主持人:结体。
田蕴章:结体,结字,这些专业书法语言,大家看完就明白,这是说的这个字的整体上的点划的安排,叫结构。
还有一些比如说叫做“分间布白”,这种语言只有在书法上使用。“分间布白”,或者是还有一种叫做“计白当黑”,这些语言都是专业术语。“计白当黑”就是说,我们明明在白纸上写黑字,应该是如何安排黑,就是安排这个墨的这个在纸上的一个布置关系,它却偏偏反过来说,它说,你不是在安排黑的问题,是安排白的问题,是哪里留白,留多少白,你得这么计算。
主持人:这也是间架结构的问题。
田蕴章:对,间架结构。但是它这种角度不同,它对于这个留白,怎么样留白,它不说怎么去布置黑,它说你怎么布置白的问题。
主持人:非常的辩证。
田蕴章:对,所以这个语言就非常地奥妙。还有一些比如说,“注意点画”,“点画”,这个词语,你一谈到“点画”这两个字。
主持人:肯定是说书法。
田蕴章:你说这个画画当中也有点,也有横竖之间的这个笔画,但是它这个就不能叫点画,“点画”二字专门在书法上使用。你比如说对于点画的赞美,就是说用“遒劲”这两个字,你看,非常的贴切,遒劲,遒劲。遒劲,“点画遒劲”,就是又漂亮又美观,又有力度,实际上就在说它健美,又健康又美丽,又英姿飒爽,英姿勃勃,点画出来遒劲,用这些语言都不能解释。它就说,那里边渗透的那种含义,几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当说到点画遒劲的时候,你会怎么去理解,这就是一个修养问题。比如说,说这个“铁画银钩”,书法的专用语,说这个字写得好,铁画银钩,这个“铁”字这么写,就是“铁”字的异体字,“铁画银钩”。很多吧,这类似的词语很多很多,这就是属于专业性的语言,用到书法当中就这个。
比如“力透纸背”,我们前边说过,谈到“力透纸背”,这就是书法语言。
“书法入门”注:
相关内容敬请回复关键词“046”,即可回顾学习《“力透纸背”的本意到底是什么?》。
所以这种语言,我们每每想起来,听起来,包括什么“锥画沙”,什么“折钗股”,等等,“屋漏痕”,这些语言,都是书法专业语言。
主持人:那这些语言有没有近义词或者是同义词可以代替呢?
田蕴章:不可以,是不可以的。当我们搞文学的人,大家慢慢弄懂了一个问题,原来不管是中文还是外文,本来就没有同义词,它只有近义词,这意思接近,近义词。
主持人:但是还是有区别的。
田蕴章:真正的同义词没有。比如说在诗里面,我用了这样一个字,和用那样的字,调整一下,找一个同义词、找一个近义词放在里边,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没有相同的字。只要这个字不同,它的意义就不同。
主持人:书法语言也不可以是吗?
田蕴章:书法语言是这样,你比如说用“遒劲”这种词语,你不能用别的词来代替。你说“遒”是代表美丽吗,我写“美劲”,当然这已经不像一句话了。你这再说是什么语言,你都不能替代它。单看这个“遒”字,可是“遒丽”是代表美丽的,又代表非常的在刚劲当中表现出的那种力度。所以我们说,在诗里边,在很多文章里边,你找这个同音词替代它就不能。
比如说这个古诗当中说,“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你说你更改哪个字?你调整一个字过来之后,就马上觉得不舒服。
所以真正的文学家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本来就没有同义词。你说我相同的换一个,不可能换,换了就不可以,这不是其他的机器零件,我从新调整一下换一个相同型号的,没有,语言当中没有这样的。
所以我们在书法当中,很多语言也是这么精确,调整一个字、换一个字就不可以使用,这是说的古代,我们不好再举更多的例子,说古代对书法语言之所以丰富,我们看看孙过庭《书谱》里边,都是一些个非常精妙的书法语言。
主持人:这个现代书法家还在继续使用这些语言吗?书法语言?
田蕴章:对,有很多的书学理论家们还在使用这些语言,在写书、搞什么一些论文、专著,还在使用这些语言。因为这些语言可以说是千代不朽,万代不朽。
主持人:那随着这个实践的发展,有没有一些新的书法语言出现呢?
田蕴章:新的语言应该也有,因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是在不断的丰富。比如说像,我们说的刚才前边那些话,在唐代以前,晋唐时期就都有了。比如说到了宋代的时候,像苏轼讲的那个,说书法“无意于佳乃佳”,像类似这种语言,丰富的书法语言。它更进深地解释书法,这个书法的这种性质,任何一种艺术,都是有意于佳的,任何一种艺术,因为你是一种艺术,你就是为了美,为了创造美,你给人看的,你为的就是美。
但是书法不然,书法是我在不想,没有特定的特别的意义让我们去追求美,而在这当中表现出美来。
主持人:一种自然流露出来。
田蕴章:一种自然流露,“无意于佳乃佳”,就是无意于美而美,就是这样。所以就像老子讲的《道德经》里讲的,无为。人就是因为要求有作为的。
主持人:对,无为而治的。
田蕴章:他说无为,讲到无为的时候,然后就是谈到这个问题,就是说,“无为而无不为”,只有无为才是最大的作为。那么这些个辩证的关系,在书法当中也表现出来,“无意于佳乃佳”,我们写出这句话来,这是苏轼的名言。
“无意于佳乃佳”,你看,这就是书法语言。而现在我们虽然也随着时代不同,也有了某些个新创的语言,但是近年来,没有什么新创语言,却是把一些西方语言搬来,强加在书法当中使用,这些个语言给书法带来混乱。
主持人:您举个例子讲。
田蕴章:比如说现代的一些个理论家们经常地讲什么比如说,他把“点画”说成叫做“线条”,说成“线条”。
主持人:书法艺术被称为“线条艺术”嘛,有些书法家是这样讲的。
田蕴章:这是个肤浅的认识。大家知道,线条是什么东西,线条就是个外形的轮廓。真正线条的含义在美术界对它使用比较广泛,所以这是一句美术语言,拿来之后放在书法里边,实际上它格格不入。
主持人:不妥吗?
田蕴章:你比如说,书法主要是写内在的东西,技术性的东西是为内在那点就是内心的那种波动在服务的,所以它关键是写内在的东西。单纯说书法是线条艺术,太表皮化了,太肤浅了。
你比如说,兄弟两个人也好,姊妹两个人也好,双胞胎,孪生兄弟或者孪生姐妹,他们从小生下来,哭的声是一样的,形象也是一样的。如果把他们俩分开之后,各自接受不同的教育,可能一个将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可能将来有一个人变成社会渣滓。到了这个时候,两个人线条是一样的,外貌、体型、声音大体都是一致的,但是这时候这个表皮上的东西有什么意义?
主持人:那为什么又有这么多人在使这个呢?
田蕴章:所以这就是现代有些人把西方的一些美学的语言拿来使用,或者把原来绘画的语言拿来使用,所以这些美术性的语言放在书法当中,格格不入,类似这句话就典型的一句话,所以因此应该称“线条”为“点画”,书法里头是点画为基础的,不能把这个“线条”两个字定义为书法的特征,这是不好的。
另外比如说“创作”,说完成书法的过程是个创作过程,这都是美术语言,或者是现代文学语言,这些东西。搞什么小说,搞什么戏剧用这种字眼,创作,在书法当中不存在这个问题。
你看,这个苏轼说的,“无意于佳乃佳”,正好和这个创作是相悖的。因为书法在无意之中,下意识的完成过程当中,体现的这种美,它本来就不是个创作过程。
你拿来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的其他的《快雪时晴帖》,等等这些字帖,你拿来看,就是随手一写,心完全没有在字上,这谈不上是创作。你把颜真卿的《争座位》、《祭侄稿》等等这些帖拿来你看,那都是下意识流露,就像我给你写封信,你给我写封信,朋友之间来往书信,那么随便写,潦草一点没有关系,时间太紧张了就潦草一点,时间允许就写得清楚一点,像这些都是,绝对你写封信你说你是创作的吗?你是在告诉对方一个信息,是语言的传递而已,那么古人写字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谈不上创作。
即使是在写碑文的时候,也要精心一点,也是,虽然是一笔不苟,但是一笔不描,不许滞作,说这笔没写好,重新描一描、作一作等等,这都不可以。所以只是打好格,计算多少字数,写得比较齐整一点而已,这是写碑文的时候。当然这个时候可能是有意于佳的,苏轼讲的无意于佳主要是指的行草部分,我们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所以但是无论如何,它不是个创作关系,但是这些语言被今天人们用烂了都,大家你也说,我也说,最后积非成是,“积非成是”,错误性多了,错误性就多了,慢慢慢慢地大家都这么说了。法不责众,于是就积非,积错的东西,最后大家认可是对的了。实际上有头脑的书法家,在这方面应该知道,这些语言跟书法格格不入。
类似这些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的,美术语言拿来生搬硬套套在书法上。我曾经这样说过,有些西方美学的那些个语言和那些逻辑观点,拿来今天用在书法上,因为书法是西方人的盲区,不懂汉字的人,他肯定对书法不那么了解,必须是精通汉字的人。
越对汉字认识的越多,理解的越深,那么对书法的认识也就越深,这是一个必然的关系。
对于汉字知之甚少的人,他们到底对书法有什么所了解?因此在我们想普及书法,想把书法通向国外,向世界沟通,首先是汉字的沟通,文化的沟通。没有这个前提,书法是无法沟通的。你让外国人只看你线条美,我又不认识这字,我就看你写的挺热闹,这我就感觉是美,实际上这是肤浅的东西,因此不可取。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孙”字楷行草技法。)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彬子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