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人的方法
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用我们今天的政治术语表达,就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推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树立符合仁道的核心价值观。毛泽东就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为政以德”作为治国的政治路线,能否推行实施,关键取决于为政者内在的道德品质,取决于上层统治集团的道德感召力。这就是说,人,是政治的核心,是政治形态的主导因素!
哪么,怎样来考察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为政者的道德修养呢?孔子告诉我们有三条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原文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第一:“视其所以”——就是看他言行的目的动机是什么?对为政者而言,就是看他所制定的政策法令以及行政措施是为天下百姓着想还是为统治集团自身利益着想?是作秀,还是真正为民?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你真正要维护谁的利益?历史上的一切暴君酷吏都是为自己着想不顾天下百姓死活的,所以其统治的手段就是残酷暴虐的,而开明的君主,清廉的官吏则都能以天下为己任,视天下人共同的利益为第一要义而施政治国的。共产党之所以宣称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就是向天下人昭告其政治目的和动机。这一条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是相当重要。
对于个人的修养而言同样如此。一个人,如果对人对事目的动机不纯,就是没有善端,当然就不会有好的结果。比如孝敬父母,真心孝敬和为了获得父母的遗产而孝敬,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真孝是“儿不嫌母丑”,假孝是“有奶便是娘”!有朝一日娘无奶便会露出其不孝的真面目!
第二:“观其所由”——“由”就是“经由”,即道路。就是看他做人做事走的是什么路线?是走正道还是走邪门歪道?是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还是为了升官发财、飞黄腾达,投机钻营,不惜放弃尊严、出卖人格,极尽奉承、贿赂之能事?官场上有这些腐败,现实生活中同样有想尽办法动歪脑筋算计别人的小人。这些人,交友不守忠义,经商不守诚信,办事不守规则,满腹花花肠子,总是耍些哗众取宠、投机取巧之类小聪明、鬼把戏,向赵本山演的“大忽悠”小品一样,叫人防不胜防,其结果是也许得逞一时,但到头来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无所获,没准儿还要吃尽苦头,原因是什么?就是所走的路线不对,“道”走歪了,能有什么好的结果呢?归根结底是道德修养出了问题!
第三:“察其所安”——“安”就是安心、安宁的意思。 “察其所安”就是从他的行为表现看他内心的真实意愿是什么?也就是说看他“安的是什么心”?比如说,当你处于困境或逆境时,有人主动来帮助你,对你特别的好,特别的关心,这时候,你就要分析,看这个人是在真心实意的帮助你还是对你另有企图想利用你?收买你?如果是真心帮助你,那他帮助你时就会心安理得,对你无所需求,行为自然,心平气和;倘若对你另有企图,那他一定就会是虚情假意的,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处处在刻意表现自己对于你的关心和恩情,你若果不警惕,迟早就会掉进他的陷阱里,这样的人对你的帮助就是“安了不良用心”!这种心计在政治斗争中相当普遍,我们看间谍影片和反映官场斗争的故事,可谓比比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如果从上述这三点去观察人,就没有谁让你看不透了,即便是城府再深的人也逃不过你的眼睛,所以孔子说:“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叟”就是隐藏的意思,“人焉叟哉”意思是 “还有谁在你面前能隐藏得住呢”?所以,接下来的一句就是:
【原文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对于这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而且都知道意思是“能通过温习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获得新的启发,得到新的收获,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倘若将这一句话单独来理解,也就是这个意思。他告诉我们,为政的人,不仅要懂得历史,而且要善于通过研究历史获得新学问。但《论语》将它放在“察人”的办法之后,我以为其实就是对“三种察人术”的小结,意思是告诉我们研究人其实也是一门学问,考察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就是要通过研究这个人过去的所作所为看清他的道德本质、做人做事的风格等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而知晓他今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