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长寿群体,再一次告诉我们,这样才能更健康!

人人追求长寿,所以总在寻求长寿之道。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长寿群体比较集中的,一个是常年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老人。这个很好理解,生活在大山里的人,喝的水好,呼吸的空气好,吃的都是自己耕作出来的食物,经过风吹日晒,自然长成,作息时间每天也十分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另外,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一生勤劳,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每天还能上山砍柴,挑水做饭,身体硬朗得很。

但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没有条件喝山泉水,呼吸的空气中夹杂着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废气,吃的大部分蔬菜,都是大棚种植的,肉类,则是养殖场出来的。所以大山里的人的长寿条件,我们可以说一个都不具备,想学习也学习不来,那怎么办呢?

别急,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长寿群体的生活,或许能让我们从另外一个途径探索长寿之道。

这个群体是谁?我来说几个名字,大概你们就都知道了:

作家杨绛先生,105岁。

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112岁。

数学家苏步青,101岁。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102岁。

围棋大师吴清源:100岁。

作家巴金:101岁。

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先生,100岁。

作家罗洪:107岁。

作家罗洪:107岁。

……

知道了吧?上面这些都是比较著名的文化界,科学界人士。当然,除了他们,还有许多科学家活到了百岁高龄,由于人数比较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大家可能奇怪了,如果按照古代的说法,他们都可以被列入“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行列,按照一般的养生理论来说,身体动得少,脑力消耗得多,绝不是长寿之道,可偏偏这个群体里长寿的人特别特别多,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我自己是学外语的,对杨绛先生和周有光先生比较熟悉,试着从他们的角度来解说一下。

杨绛先生,年轻的时候,正是中国遭遇外敌入侵,风雨飘摇的时候,可以说遭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后来好不容易等来解放,却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污蔑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被下放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后来生活好不容易平顺了,却在晚年失去了唯一的女儿,次年钱钟书先生又病逝,孑然一身生活在世上。

可以说,这一生,杨绛先生遭遇的磨难并不少,但这些苦难并没有摧垮她,反而让她变得更豁达。据说,杨绛先生是为数不多到老还保持着天真的人,经常在散步碰到熟人的时候还会开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玩笑,搞一点点不让人难堪的恶作剧,自娱娱人。正是这样的好心态,让她看不到生活的苦,只享受了生活中的快乐,所以健康长寿,似乎是必然的。

另外,杨绛先生一生醉心于学术,人家到了退休的年纪工作就停下来了,她呢?越干越猛,写小说,做翻译,出散文,一刻不停歇,领导来看望,她嫌浪费时间,躲了出去,平时与人来往也十分稀少,一心一意都在搞学术。她是2016年去世的,2014年一百多岁的时候还出版了中篇小说《洗澡之后》。她翻译的作品,语言真的是幽默诙谐,妙趣横生,让人读了欲罢不能。这样的人,内心一定是十分简单而又有趣的,对生活也必定是十分热爱的。一颗赤诚之心,不正暗合了养生必先养心的至理吗?

我们再来说说周有光先生。周先生年轻的时候是学经济的,一直也是在银行工作,收入水平一直比较高。但因为个人对语言的兴趣,后来转修语言,对中国汉语拼音的制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家都知道,学经济的来钱快,学语言的比较清贫,但周先生能不计较经济上的得失,一心投入自己喜欢的语言学中,可见他对物质的无所谓,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事实也是如此,周先生居住的房子很小,工作,学习,生活都在一个开间内完成,有人问,不觉得逼仄吗?周先生说心宽则天地宽,一屋既能生活,又能工作学习足够了。这不正合了《黄帝内经》中说的:“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老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样养生的大道理吗?

其他能作出大成就的文学家,科学家,又何尝不是个个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一心只扑在学术上,对富贵与否不太在意的人呢?

所以,我们下面来总结一下这样的人的特征:

热爱工作,心中有使命感,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受外界的功名利禄的诱惑,这是其一。这样的人,心思纯正,很少烦恼,所以气血冲和,不容易生病。

一生勤劳,孜孜不倦,很多人都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据科学研究说,我们的大脑有个机制,当它认为你的任务基本完成的时候,会启动毁灭程序。很多退休无所事事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退休了,如果不找点事情做,人很快变得呆呆的,身体也很快垮下来了,相反,那些退休后很快能找到新事情做的人,则会焕发新的生机。我们这边很多拆迁户老头老太,家里房子多,钱多,但就算是出去扫地,也不要呆在家混吃等死,我想这就是最朴素的道理吧。

心胸开阔,不计较个人得失,天真烂漫,有点像老顽童周伯通。心一定,仍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不轻易发火,也没有什么事情让他辗转反侧,每天就是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不断探索,一旦学术上有了突破,欢喜,再接着探索,又欢喜,形成了一个正反馈。这样的人,精神一般都很好,精神内守的人,自然容易长寿。

当然,别看他们坐着的时间多,也不代表他们就一点不动了,其实,他们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保持运动的,像散步,打八段锦据说都是杨绛先生每天必做功课。

所以,养生真的不在于每天吃得多好,多名贵,真正长寿的人,每天粗茶淡饭,但把心养好了,就不受疾病困扰,也不惧怕衰老了。

仙女都在看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