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谈读书》读书札记(三)(原创)

“西西弗钦钦”读书札记:

56、 走出信息过量的焦虑。年轻人要自觉,要通过学习让自己具备一点信息传媒素养。要接受、看穿,不被动面对,不被裹挟。要培养自己定力。要有平常心。不愤青,不抱怨,也不“九斤老太”,不随波逐流,沉下心来。读书和写作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57、 传统的纸质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能含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每本书的流传过程,它的来路,都可能带有文化记忆。“坐拥书城”“有书卷气”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气质。读书终究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存方式。

58、 对经典的歪曲亵渎是一种文化病象。

59、 读古诗五首:那不可重复之美。第一步是感觉,不急于分析。如《春江花月夜》。

60、 陶诗的贫困是“过滤”了的。过滤是艺术处理,将日常生活诗化,能满足审美所需的必要的距离。陶渊明的诗质直平淡,抑扬爽朗,怀抱旷真,自成一格。

61、 诗的欣赏需要“悟”。感触通达即可。

62、 读《九章算术》:数学与语文的融合。读罗素《好的生活》:举重若轻讲哲学。读爱因斯坦《我的信仰》:智者纯净的内心。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魅力何在?来自“红区”革命者的生活,来自斯诺真实而细致的笔触。写的是重大历史。大气而有味。读费孝通《乡土中国》:学术论作的文化底蕴。读鲁迅:认识其独特的价值。偏激、对国民性的批判、对科技与人性的思索。读鲁迅《朝花夕拾》:思乡的蛊惑。《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感受那种大气,幽默,简单味,思乡的蛊惑。读鲁迅《伤逝》:在意那些被忽略的缝隙。读郭沫若《女神》:三步阅读法。《女神》价值:开一代诗风和创造了一个“大我”,也就是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第一步:“直观感受”,先不要受到理论干扰,直接用自己的感觉体验去触摸作品,获得最初的整体印象。第二步:“设身处地”,尽可能与你所想象和理解的“历史现场”融合起来。第三步:“名理分析”。比较理性地思考原先阅读中直接获得的“第一印象”、到底跟《天狗》的形象、情绪、节奏等因素有何关系,并进而分析《天狗》所表达的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心情感,是如何充分代表和满足了“五四”青年的普遍心态的。读郁达夫:一种才情,一份率真。读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顺着“冥想”读出智性之美。读林庚《春天的心》:把“通感”调动起来。读穆旦《赞美》:在苦难面前扬起信念的旗帜。读张爱玲《金锁记》:工笔写实中有苍凉意味。读莫言:历史叙事的“野史化”与“重口味”。

63、 我的读书生活:一是读书比较杂。二是在基层呆过,吃过苦。第一篇比较正式的学术论文《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第二本专著《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