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斋
折叠 编辑本段 菜品历史
罗汉斋源于南宋的《萍洲可谈》卷二记载:"商人重番僧,云度海危难祷之,则见于空中,无不获济,至广州饭僧设供,谓之罗汉斋。"不知道这是不是对广州"罗汉斋"的最早记载,但至少可以说明,罗汉斋原来应该不是指某一特定菜式,比如的广东素菜"鼎湖上素"又称"鼎湖罗汉斋",可见,"罗汉斋"应该是对菇类、菌类混杂的菜式的一个通称。所以民间对这道菜的理解,还是相当准确的,这种"随缘"的态度,也和佛教的精神有相通之处。
"罗汉斋"由斋期变成菜谱,体现了佛教文化对民间饮食文化的影响。
折叠 编辑本段 所需食材
折叠 主料
香菇(80g)、口蘑(60g)、荷兰豆(300g)、木耳(80g)、西芹(60g)、青笋(80g)、青椒(20g)。
折叠 辅料
橄榄油适量、盐适量、香油适量。
折叠 编辑本段 制作方法
1、锅中放入适量橄榄油。
3、把提前焯过水的香菇、口蘑和荷兰豆放入锅中中火翻炒。
4、翻炒均匀后,加入适量食盐。
5、干淀粉中加入水,均匀的撒入锅中。
6、收汁后,淋入香油,盛盘即可。[1]
折叠 编辑本段 菜品特色
罗汉斋以时令蔬菜、三菇(香菇、蘑菇、草菇)、六耳(银耳、木耳、榆耳、黄耳、桂花耳、石耳)、豆制品、面筋、瓜果等为原料,烧、煮、煨、炖而成,特点是爽滑软烂、多香融合,[1] 具有咸鲜、清香、淡雅的特色。
折叠 编辑本段 食用须知
折叠 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
猴头菇:猴头菇又叫猴头、猴头菌,因其外形酷似小猴子的头而得名。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长期以来,人们把它同熊掌、海参、鱼翅共同列为"四大名菜",或把它与燕窝相提并论。它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民间谚语有"多食猴头,返老还童"之说。[1]
木耳:木耳中铁的含量极为丰富,故常吃木耳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木耳含有维生素K,能减少血液凝块,预防血栓症的发生,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它还有帮助消化纤维类物质功能,对无意中吃下的难以消化的头发、谷壳、木渣、沙子、金属屑等异物有溶解与烊化作用,因此,它是矿山、化工和纺织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它对胆结石、肾结石等内源性异物也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木耳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经常食用可防癌抗癌。[1]
折叠 食用禁忌
不要采摘野生蘑菇和发芽的豆类作为食材;过敏体质慎食。
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分类
罗汉斋原为寺院菜,初时制作比较简单,是将选用的原料合煮一锅而食,后来因隆重佛事活动,为法师讲经、沙弥受戒、居士拜佛等,常由法师、沙弥、居士出钱设斋供众,制作逐渐丰盛讲究,并根据出钱多少,分为千僧斋、上堂斋、吉祥斋或如意斋。此菜流传至市肆素餐馆后,又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并有上斋、下斋之分,也有上、中、下三斋之分,其用料因时因地而异。但一般不少于十余种。制作方法也同中有异,但均具有咸鲜、清香、淡雅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