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石学敏治高血压经验

导读:石学敏院士结合自己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创了以“活血散风,疏肝健脾”为治疗原则的针刺降压法。

传统医学无高血压的病名,但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可散见于“头”、“眩晕”等,其病机多归于肝、肾、痰浊等。而石学敏院士首次提出,气海失司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石老指出:“膻中为气海,位近心肺,为宗气所聚之处”。

《灵枢·邪客》篇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故有宗气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石老认为:“ 宗气可以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是血压形成的基础,而气海失司,宗气失乖,则可以导致血压失常”。

《灵枢·海论》也有相关论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所以石老认为,气海理论是中医学认识、分析及治疗高血压病的根本理论基础。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学的“气海”理论为基础,结合“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所伤者无非气血”(《气血合脉说》)及“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确立了高血压病以“ 活血散风,调和肝脾”为主的治疗原则,创立了以人迎穴为主穴,有明确的、规范的手法量学标准和量效关系的针刺手法,从而将针灸治疗学剂量化,临床治疗理论科学化,治疗刺激量精确化,为针灸治疗学奠定了科学化的基础。同时着重强调“重治神”的学术思想—— 崇尚治神,以神统针、以针驭神。石学敏院士对于神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主要总结了四点:

1神之所在—脑为元神之府,心藏神;

2神之所主—人体一切生命活动过程;

3神之所病—百病之始,皆本于神;

4神之所治—凡针之法,必先调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神”的理论学说。

他认为治神包括两方面含义:首先要求医者全神贯注,定精会神,定神气于指端,同时,医者观察患者神态,待患者精神状态安定,心平气和,然后下针。针刺时医者“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幕,如待贵人”。石学敏院士认为,医者能做到如处于“旁若无人”之境医治患者,才是取得良效的前提。

1.“活血散风”针刺降压法的组方

针刺治疗选穴包括双侧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并制定了严格的手法操作规范。留针30min,每日治疗2次,治疗28天为一个疗程。

2.操作手法

人迎穴:直刺1~1.5寸,见针体随动脉搏动而摆动,施用石氏捻转补法第二定义1min,即小幅度(幅度小于90°)、高频率(频率每分钟120次以上)的捻转补法1min,留针30min;

人迎穴

合谷、太冲:直刺0.8~1寸,施用石氏捻转泻法第一定义1min,即以任督二脉为中心,两手拇指开始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离心,在患者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留针30min;

曲池、足三里:直刺1寸,施用石氏捻转补法第一定义1min,即以任督二脉为中心,两手拇指开始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在患者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捻转,留针30mi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