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10【2016-7-18】
#每日学论语#1.10【2016-7-18】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地方,就能了解到该地的政事,是求来的?还是人家自愿告诉的?”子贡说:“老师凭着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品德得来的。老师的请求,与普通人的请求大概不同吧?”
[微言微感]
孔子是鲁国人,一度被鲁定公委以重任,官至代理宰相。但是,在季桓子的教唆下,国君沉迷酒色,以至于伤了孔子的心,被迫离开母国,周游列国。
孔子师徒离开鲁国,用时14年寻找建功立业机会,先后经过卫国、陈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楚国等地。也曾被高接远迎备受恩宠,也曾被许以高官厚禄奉为帝师,但是最终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而离开。
作为一个享誉华夏的“圣人”,君王有求与他,希望能得到帮助成就霸业,比如卫灵公、齐景公、楚庄王等,许以高官厚禄,目的都很明确:请先生帮我巩固地位,谋求霸主地位。大臣呢?仰慕者呢?他们见孔子,要么敬重他的学问,要么尊重他的影响力,都是希望得到他的教诲和帮助。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除了父母亲人,主动亲近你的,一定有所求。不是谋官谋财,就是释疑解惑,或者为了一种认同需要。
你什么都给不了人家,连做个听众都不合格,还有谁愿意和你推心置腹?
趋利避害是人的共性。交往的基础是收益,或物质、或权力、或智慧、或尊严,总要有所收获的。
小人与之利,君子与之义,学者赠之惠,让对方如禾苗盼雨露阳光,这才容易友好交往。
而最能得人心的,一定是发自肺腑的尊敬,让周围的人得到生命滋养。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人性的美好,才是最能摄人魂魄的。
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温”的意思是温和。因为温和不急躁,所以有倾听的耐性。不会马上给你讲大道理,不会马上批驳训诫,你可以放心说,对不对都没有关系。
“良”的意思是善良。善良的人一心为你好,支持或者不支持,都不是处于恶意,而是好意相助。
“恭”的意思是恭敬。他尊重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的选择权利,不居高临下,不越俎代庖,听者只是一面镜子,他只是帮你看见真相,明白厉害,选择的权利是你的。
“俭”的意思是节俭。他不追名逐利,不爱慕虚荣,不贪图奢华,简简单单,知足常乐,还有必要损人利已吗?钱,这东西,没有不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所以,人,需要有赚钱谋生的本领,要有能力衣食无忧。但是,满足了基本需要,更多的钱有意义吗?如果为了挣得多的钱,为了财富榜的位置,为了人前显贵,然后把自己沦为挣钱工具,没有自由,没有自己,那就大大不划算了。
“让”的意思是谦让。谦让不是无原则退缩,因为无底线随波逐流,往往让人退无可退,好心办坏事。所以,这里的“让”,应该是革命战友式的求大同存小异。让的目的是为了各守底线,共存共赢。
从这个角度读论语,我们读到的是沟通的原则:1、耐心倾听;2、与人为善;3、互相尊重;4、让利共赢;5、适可而止。
一个人,如果既能给人答疑解惑,又能让人有里有面,带给人的都是好处,人家主动找你套近乎,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