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不让教,小学又要有基础”,家长:我自己教,要老师干啥
执笔&定稿:大古
全文字数:约1730字
阅读时长:约5.5分钟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苏格拉底
“幼小衔接”一直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原本孩子初入小学就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环境等问题,而如今政策明令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内容,导致两个阶段的过渡几乎“断裂”,令“幼小衔接”的矛盾更加严重。
孩子上幼儿园时每天就是吃睡玩,老师就算想教也不敢教,角色更像是“保育员”;
一上小学,立马变得天差地别,处处都要讲纪律守规矩,上课时要坐直认真听讲,放了学还要按时写作业,就连老师也更严肃了。
幼儿园不让教,小学又要有基础,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中间的过渡期该由谁负责衔接呢?
家长也很苦恼:“难不成我自己教?”“我自己教,要老师干啥?”
而事实上,除了家长亲自上阵,好像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了,就算给孩子转私立幼儿园或者报幼小衔班也同样离不了家长的陪伴。
面对幼小衔接的现象,家长该如何解决?
※ 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心里一定一些担忧和疑惑。
家长可以尝试跟孩子聊一聊关于小学的事情,让孩子自己说说内心想法,虽然孩子的表达可能不太清晰,但通过聊天家长可以多少探寻到孩子的真正需求。
比如有的孩子会担心迷路找不到教室,有的会担心记不住自己的座位,有的会担心没有一起玩的好朋友等等。
针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可以逐一解释,打消孩子心中的惶恐。
此外,家长还可以跟孩子讲讲自己上小学的事情,或者孩子的哥哥姐姐们上小学时的一些情况,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所期待。
最好还能带孩子到即将进入的小学参观,让孩子熟悉一下新环境,消除陌生感。
※※ 学习能力比知识衔接更重要
孩子上小学前的知识储备不用太多,家庭中日常的启蒙教育其实就足够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这样孩子才能及时理解学到的知识,从而跟上教学节奏。
▼ 培养孩子善于倾听的习惯
首先,耐心听讲的前提是善于倾听。小学一堂课的时间至少有40分钟的时间,如果孩子可以坐得住并且停下来,至少会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为此,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倾听策略,比如通过给孩子讲故事培养倾听能力,过程中孩子如果吵闹打断,家长需告诉孩子要等别人说完话再发表意见,结束后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感想。
▼ 培养孩子学会观察的习惯
其次,学会观察也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基础。
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孩子看图说话,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书里的内容;还可以时常带着孩子接近大自然,指引孩子在自然中观察变化,当孩子提问时耐心讲解。
此外,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感官去发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描述出来,这样积累下来,孩子的观察、语言、记忆等能力都会提高。
▼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每个孩子的智商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尤其在小学时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但孩子的成绩却有好有坏,这其实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注意力是否集中。
如果在入学初期家长没有帮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那么后期孩子想要自己更正就会困难重重,同时注意力不集中会成为学习生涯的拦路虎。
因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比如与孩子一起参与一些玩拼图、乐高、下棋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家长陪伴孩子时也要全身心投入,做好榜样作用,切忌一心二用。
▼ 规则意识很重要
孩子上幼儿园时,学校的活动偏向生活和游戏性质,家庭作业更多是家长帮助完成的,上学迟到了家长跟老师解释一下就行,请假也是家长全权负责。
但是上了小学后,作息安排和学习要求就会相对严格,家长要及时让孩子明白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并且有针对性地培养。
家长需规划并且告知孩子作息时间的变化,调整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做事不拖延、有时间观念等好习惯。
总结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孩子人生道路的最早转折点,家长科学做好过渡衔接的入学前准备是一项长期工作。
如果家长时间较充裕,平时在家就可以训练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做一些简单的知识储备;
如果家长忙于工作时间有限,把孩子送去上幼小衔接班也未为不可,但也要尽量多花一些时间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适应情况,不可放任自流。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