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后的“豆腐西施”就在这 | 开店笔记
老陈你好,我是喜马拉雅的听众,今年5月份开始听你节目的天天听,边上班边听,已经听了两遍了。因为上班工作的原因没有做笔记,你的分享满满的是干货,给我这个想开店的打工人,学到了不少。
你的节目分享的很到位,从学艺到选址,如何与房东打交道到办营业执照到装修到预热到营业如何维持等等。听过老陈的失败已成功,也讲解过其他老板的案例,很真实,很接地气,受益匪浅,分享的细节很到位,也有看过你的抖音视频,让我开店的心蠢蠢欲动,
老陈说过,你现在的生活是三年前就定下来的 ,那么从现在起定我三年后的生活。我想辞职创业,我想先回老家找个工作上个班。先了解老家的地理位置和行情,老家属于四线城市,外嫁的我从未在老家待过,所以要先回去找个工作,上几个月班了解地方,看看行情,再作打算。
我这个不上不下的年纪很尴尬,七十年代末的我,虽然经不起多大的折腾,但是这个年纪的我们是吃得了苦的,辞工回家也是因为家有老母要照顾,也只能返乡回家发展,没有什么市场经验的我,也只想从摆地摊做起吧,之前也摆过地摊,卖自家的农作产品之类的东西。
记得老陈有过两档节目是讲做豆腐的,我也知道豆制品的品类很多,千姿百态品类多,想做好很难,不过,我觉得这个项目挺好。传统手工石磨豆腐,无任何添加的豆制品,绿色食品,纯手工制作,我要做出别一样的风格。我真的想回老家卖豆腐,本钱少,投资低,适合我这一类人做。做豆腐的操作流程,我大概也会,因为每一年过年,婆婆都会自家做豆腐,我也帮忙打下手,多少也学到了一点。不过,我只会做几块白白的豆腐,因为品类多,我觉得我这点技术远远不够,想再拜师学艺,好好再历练操作,先把技术学精学到家了再出摊。
自从有了这个信念,我就一直向外来的同事打听他们地方的豆腐是怎么做的。我也想走出去看一下,学一下别人的豆腐是怎么做的,让自己把技术手艺丰富起来再出摊。
我想先在农贸市场摆个摊,因为豆腐的需求都是在菜市场,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所以我先入手菜市场。我接下来的事情是如何把手艺学精,如何跟买菜的妈妈和大妈阿姨们混成一片。这个目标和想法是将来我想实现的。
我觉得这样的开店计划就很接地气,很容易成功。
老板首先根据自己的条件设定目标,不好高骛远;把握了小生意的关键步骤,先做产品再开始;同时愿意从低做起,摆摊小成本起步。只要老板产品不错,赚钱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有一点提醒老板,开始不用想着做太多的品种,那是以后的事情。最开始就先把白豆腐做好就可以了,只卖白豆腐,一个摊子一个人生产销售都搞定了。这个白豆腐一定要跟老家吃的一样,跟小时候吃的一样香,不能放乱七八糟的东西,做最自然最淳朴的味道。豆子要精挑细选,看看哪里的豆子,哪个品种的豆子做出来最好。做出来,就可以开始了。东西好,就要吆喝出来,要大声告诉大叔大妈们。
开始千万不要搞复杂,非要把所有品类都学会了再开始。卖得东西多了,反而增加失败的风险,顾客觉得杂,自己的人工成本也会增加不少。只做白豆腐就够了。等自己的白豆腐摊子有点口碑了,大家都觉得你的豆腐地道好吃了,觉得你这个人不错了,再拓展其他的豆制品种也不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在追求大自然本来的味道,食物本身的味道,或者小时候的味道,无论是老人家还是年轻人,都希望吃到真正用心做出来的东西,这种返璞归真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文章题目我说的是3年后,做的好哪里需要三年,一年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