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塔:不会说话的宝塔,如何影响潮阳人888年?
解读潮阳文光塔
天然石块有什么用途?
888年前,潮汕人民祖先就想到利用石块和当时有限的技术建设文光塔。至今,文光塔仍矗立在潮阳城区中心,是广东省内保存得最完好的古塔。
眼看时下,巴黎圣母院在十天前失火,引发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的热议。
及至身边,潮汕先祖的劳动智慧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他们的后代对这座集三朝古塔建筑艺术风格于一身;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的古塔更是珍而惜之。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 – 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路东侧
始建年份 – 宋绍兴元年(1131)
重建年份 – 宋咸淳二年(1266)
复建年份 – 明崇祯八年(1635)
修缮年份 – 清嘉庆二十年(1815)
1949年后历经多次维修
最后一次比较大型修缮是2009年,
期间发现了宋代塔基须弥座和古甬道。
建筑层数 – 7层
古塔高度 – 42.68米
建筑坐向 – 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呈八角形
历史时刻 – 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分钟的步行旅游圈
进入潮阳城区,便可远望文光塔。
走进文光公园,大树环绕公园一周,文光塔矗立于一角,与位于其北面的潮阳博物馆仅一条文化长廊之隔;
西面为潮阳区图书馆;南面是城区中心主干道;东面依靠练江分支护城河。
△ 文光塔区位图
文光塔宋绍兴元年(1131)始建,后来倒塌;
宋代1266年重修,在里面陈列千尊佛像,所以称为“千佛塔”;
建设初衷是仿效印度以佛塔弘扬佛法,并欲以塔“增形胜”建成“风水塔”。
△ 文光塔夜景
原名“千佛塔”,后为借风水之力量提升文气,欲“文事昌盛”,认为高塔朝天写文章,象征代代人才辈出,可光耀潮阳。
明朝因为地震,塔放出毫光,当地老百姓认为是人文昌盛的好兆头,就改名为“文光塔”。
名字沿用至现在,是广东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塔。
△ 碑记
沿着千年古邑棉城主干道漫步,以文光塔为中心辐射四周,棉城”四奇“的古树、古塔、古寺庙、古园林便在游客十分钟的步行旅游圈内。
△ 文光塔辐射景点
举步可到达甘泉古庙、姚宗侠公园、岭东古庙、清末曾名噪潮汕的潮阳三大古园林之一的林园。
西行可至孔安堂、爱国名士丘逢甲所说的“只为西园也合来”的西园,以及近期在修复修缮的耐轩园。
△ 西园
△ 林园
△ 耐轩园
三朝三教合一如船桅
如今,文光塔不仅是粤东著名旅游胜迹之一,还是潮阳最重要的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
△ 文光塔
她具有显著的建筑艺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结构方式。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 首层顶部构筑与道教图腾
△ 佛教的佛祖神像
第一个特点是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
现在塔里面还保留着三清、佛祖、观音莲座、玄天大帝、文昌帝君的雕像,这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 塔内空间
塔每层的天面都有各种寓意深刻的图案,比较特别的是第三层,天面图案是的蝙蝠。
而每到夏天,这一层聚集的蝙蝠最多,不知是巧合还是其它原因,总之,民间称第三层是纳福之处。
相传谁只要抬头望一下第三层,福气就会降临到谁的身上!
△ 天面图案(可上下拉动查看)
第二个特点是集宋、明、清古塔建筑艺术风格于一身。
塔构筑按朝代可分三层,塔基底层“须弥座”是宋朝的,塔基中间是明朝的,塔基上端首层栏杆至顶尖是清朝的。
各级专家称赞她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价值及社会历史价值。
△ 石斗拱(可上下拉动查看)
首层塔门前2支望柱柱端为蹲狮造型,其余各层栏杆柱头为莲花蕾形状。
首层墙体由四方条形石块筑成,2至7层石斗拱出跳承托石板,墙体为青灰砖条筑成,墙体厚度由二层2.95米逐层递减至七层1.5米。
△ 基座与首层回廊
△ 二层回廊
此外,不少人认为,文光塔是一座风水塔,一直是潮阳的标志并完好保留到现在。
一是,棉城的地形像一艘船,文光塔就如船上竖起的一根船桅,矗立在棉城的中央,登上塔顶可以俯瞰到城区的景物。
而船有了船桅,便可扬帆乘风,劈波斩浪前进,所以文光塔历来被当作平安吉祥的象征。
△ 潮阳老地图
二是,据资料记载,葫芦是常用的风水道具,其效果好,威力大,作用奇特。
因为它嘴小肚大的外形,可以将好的气场收纳为己有,也可以将坏的气场吸收殆尽,不至于造成危害,是辅佐风水布局、加强感应的绝佳道具。
故此,许多道观、佛寺及塔型建筑,多以葫芦作为镇顶之灵宝,文光塔也不例外。
△ 塔顶葫芦
强化文气的人文景观
游人进入塔内,可依122级石梯级螺旋向上升。
不难发现,螺旋石梯仅供一人通行,每层都有石门通向塔廊,除第一层和第七层只有一个石门外,二至六层都有四个对应的石塔门。
△ 首层楼梯
△ 二至六层螺旋石梯
塔中三至七层供奉着不同的神位,并且每个石门都有石刻匾额,首层还有门联,呈现出十分浓厚的人文景观。
一层门匾额题“文光塔” ,门联为“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此乃嘉庆年间知县唐文藻所题。笔墨饱满,结构紧凑,潇洒自然,稳重厚实。
△ 文光塔门联及牌额乃清代嘉庆时潮阳知县唐文藻题书
二层匾额分别为“云门列岫”、“螺髻增辉” 、“练江笔海” 和“棉岭文峰”。
三层匾额分别为“统宗河岳” 、“卓立乾坤” 、“光华复旦”和“文运重开”,并供奉着文昌帝君的神位。
△ “高百粤”匾额
△ “探月窟”匾额
四层匾额分别为“探月窟”、“达天衢”、“高百粤” 和“振三阳”,并供奉着玄天大帝的神位。
五层匾额分别为“显西土”、“曜东方”、“拱北极”和“镇南邦”,并供奉着观音菩萨的神位。
△ 二层匾额
△ 三层匾额
△ 四层匾额
△ 五层匾额
△ 六层匾额
△ 七层匾额
六层匾额分别为“就日”、“凌霄”、“射斗”和“映奎”,并供奉着佛祖的神位。
七层匾额为“涵元”,并供奉着三清天尊的神位。
△ 塔眼看城区(可上下拉动查看)
这些文字内容都是以增形势、昌文运为主题,意在人文昌盛。
它既可以起到装饰的效果,同时利用汉字特殊的文字功能(即文字崇拜的功能)强化文气,更重要的是显现了建塔时代的人文景光。
七层八面楼阁式石塔
文光塔至今已有888年历史,经历过多次修缮,主要由石块和砖块构筑而成。
塔高42.68米,底基周长40米,空心,八面七层。从地面进塔,可沿122级螺旋形石阶梯登上塔顶。
第2至6层,每层都有4门通塔廓,每登上一层,就可沿着门户走出塔廊,欣赏四周景色。
△ 石与砖
塔面前的是“古甬道”,由三个乾卦组成,寓意“天长地久”和“三元及第”。
相传历代重视关心文光塔的地方官员和乡绅,从这里走过之后,不但本人健康长寿,事业顺利,而且子孙都兴旺发达。
还有一种说法是恋爱之中的男女,走过这里而登塔,两人的爱情就会甜甜蜜蜜,天长地久;
而想要高中的学子,经这里登塔,学业便会步步高升,三元及第。
△ 古甬道
至今,作为“千秋文笔”的宝塔,见证了潮阳当代20多位院士及官职的诞生。
如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吴国雄、真菌学家郑儒永、工程结构与抗震减震专家周福霖、物理学家马大猷……
△ 门前石狮
门前一对石狮亦颇有来历,原并没有设置石狮,而现在立于塔门前的一对雄伟石狮,是1958年夏季由原新潮影剧院闲置于电影放映台下面移置过来的。
据棉城一些老年人反映,这是原潮阳县文祠门前的一对石狮。
日寇炸潮阳时,文祠被炸毁,石狮幸存。解放后建简易影剧院时,把石狮暂时放于影剧院观众场后面。
1958年建文光公园,经专管文化部门的领导同意,石狮移置于文光塔门前。
石狮虽无语,但却见证日寇侵华罪行。
△ 塔馆古井
塔后的古井,相传是在建文光塔时,由于地基不均衡,导致塔身倾斜,建塔师傅为平衡塔身,便挖了这口井。
到了南宋,塔定名为“千佛塔”之后,乡贤于塔旁建造千佛塔堂进行奉佛。
因千佛塔堂民间又称塔馆,所以这口井便叫做塔馆古井。
旧时潮阳城区有九口井,民间称为九龙吐珠,塔馆古井就是九龙吐珠之首。
传说井水饮后可以祛病驱邪,延年益寿,因此旧时居民来这里打水饮用的很多。
△ 六角亭
塔前侧的六角亭,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
相传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多次炸塔,但每次炮弹都落在这亭的位置,炸成一大坑,后人便在这里建亭子。
据文光公园工作人员,多年前,有一位港胞,每年都专程从香港来文光塔祭拜一次塔神,原因是日寇入侵时,投弹炸塔,他却躲进塔内而避过一劫。
这座亭现在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同时还成为游客心目避凶趋吉的象征。
△ 蔡楚生雕像
塔前广场矗立着潮阳籍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蔡楚生铜像与纪念碑记。
铜像基座有邓颖超题写的“蔡楚生先生是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
每逢节假日,潮阳区的文艺民俗活动多于此举行,供市民游玩娱乐的同时,注目敬仰文光塔。
△ 国家级非遗潮阳英歌舞与国家级重点文物文光塔
END
文光塔地址 _ 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路东侧
总策编 | PRODCER
郑仲标
文稿 | WRITER
马东涛
摄影 | PHOTOGRAPHY
吴钊全 林嘉森 萧沐荣
图片 | PICTURE
“潮阳民艺”官网
部分网络
资料 | MATERIAL
《千秋文笔》《潮阳民艺》
书法 | CALLIGRAPHY
吴著明
编辑 | EDITOR
马己芬
刊载于“潮阳民艺”官网
本文对作者原文有删减及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