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乘车

去了深圳,我发现在呼市用的乘车码在这里可以直接坐地铁。这给我一种错觉,以为深圳和呼市的公交已经连成一片了。跟我一起出差的小李手机信号不畅,去人工窗口拿现金买票,我有一种深圳人的感觉。
不过很快,这种感觉在乘坐公交的时候彻底被扒掉了。
不知道哪里是北方,不知道大海的方向。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人失去了方位感,往前走一步都会感到是在冒险。我和朋友约好见面的地点,刚好有一辆公交过来,我赶紧上车。在深圳,坐地铁你用呼市的乘车码就行,但是坐公交,却需要一个叫做“深圳通”的小程序。尽管我先前用过一次深圳通,但是还是习惯性地把腾讯乘车码打开了。失败了!再刷一遍,再次失败。司机提醒,我立刻意识到应该用深圳通,于是打开这个界面。然而这一次,这个界面更加让我困惑了——我居然找不到乘车码。我在那八个图标以及下面的文字上来回寻找,点进去再出来,再点进去,反而对下面蓝色背景的反白字视而不见。司机已经启动了车子,我依然停留在上车门口,寻找着那个曾经出现过的二维码。
看我的装束、年龄和对手机的熟练应用,司机大概也不相信我会卡在一个幼稚的问题上。他可能也会和我一样,认为是我的系统出了什么问题,没有介入,让我慢慢研究。我几乎把这里面能点的图标全部点了一遍,依然没有找到乘车码。车停在一个红灯路口,我决定求助于司机,把手机页面展示给他。司机一愣神儿,用手指了下那个最大的按钮。我一拍脑袋,做出一副智者千虑的样子。
为什么一个刻意强化的图标却没有被我注意到?
1、图标没有出现在期待的位置。重要的信息一般都放在C位,手机页面最重要的位置就是在中上部位,下面一般是放附属功能和广告的。一个序列中最重要的位置,当然是第一个。在我的概念模型中,刷码乘车和另外八项功能应该是同一级的,我期待的位置应该在这个序列中的第一位。
2、它的天蓝色和整个页面的背景很搭,鲜亮的颜色反而成为黑色文字的背景。乍一看,并不能看出这里可以点击的特征。有人说那个文字不是说得很清楚吗?这里有一个次序的问题,是色彩抢了先,而不是文字。就像是一个打扮的非常精致的漂亮女孩从你身旁走过,你如何能读取和她相伴而行的相貌平平女孩的内在之美?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那些强烈刺激会引起人的注意,但是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则认为,知觉帮助我们把图形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含义是由外界刺激和意识共同构建的。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显出来形成图形,而其它信息就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当你看到前景的时候,就看不到背景;当你看到背景的时候,就看不到前景。能够引起注意的不是信号的强度,而是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差异。
另一个心理学概念可能和这个很相似:鸡尾酒会效应。你正身处一个鸡尾酒会,人们端着酒杯谈笑风生。你正和几位陌生的朋友聊着,突然听到身后有一个声音很熟悉。尽管他的声音很低,但是你断定这个人你认识他。于是你不由自主地回头寻找这个声音。这时,所有人都成为这个声音的背景。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
3、“我是外地人”这个心境让我执拗地认为:一定有什么本地人才知晓的机密被隐藏起来。
理论标签:格式塔,鸡尾酒会效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