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她的辞职,非为财名

她的辞职,非为财名

文/江一

最近,教育圈中,熊芳芳老师辞职一事成为一大热点。有褒有贬,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芳芳老师本人。我认为她的辞职,非为财名。

“教了几年之后,工资已经无法刺激自己了,挣钱也不那么着急了。真正能刺激、促进自己是教出优秀的学生。”我一位同事说,他和我一样,即将教八年。

“对,师生之间这种学问与技艺的传承是最宝贵的,钱财是买不到的。”我说。

我们从教不到十年,便领悟到了教师生命价值实现这个层级,芳芳老师从教三十一年,且硕果累累,更会领悟到这一点。财名可有,但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更为重要。

如果说我特意声援芳芳老师,那么我也不做辩解。但是,要知道,我并不认识芳芳老师。再者,我的声援也微不足道,可有可无。

然而,可有可无是对芳芳老师而言的,对于我,则是有好于无。有之,我可以借此而更加清醒,对自己的追求和坚持会更加坚定。

芳芳老师的辞职报告写的非常简洁,风轻云淡,富有诗意。还有七年,她就可以以高级名师的身份光荣退休,待遇优厚。可是,她等不了七年了。她说要把最后的七年赏赐给自己。这有着悲情与悲壮交织的氛围。所以,对于辞职,芳芳老师在辞职报告中没有说太多,只是说把最后的教育时光留给自己。同时,在微博中以及在采访中,她也没有说太多。只是坚持自己在辞职报告中的观点。

一句话,辞职,只是因为自己,和别人无关。然而真的与别人无关吗?肯定非也。既然芳芳老师不说,咱们也不必说。不过,说与不说并不重要。即使不说,教育业内人士甚至业外人士都明白。“不想一直被安排”,说的同样风轻云淡。可是,并非所有人包括教师会真正明白其中的心酸和无奈。这句话很容易被理解为政治上的权力压制,可是学术上的压制与窒息感更让人难以承受。当然,这种人肯定不是只是教书而已的人,而是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的人。拿鲁迅在《呐喊自序》里用的铁屋子比喻,在朦胧中被闷死的人是感觉不到痛苦的,那几个醒来的人才是最痛苦的。我们都知道物质世界的力可以致人死命,但也要知道精神领域中的撕裂杀伤力更大。

芳芳老师的语文是怎样的语文?生命语文。只不过是在语文上加上两个字而已。应该不会有太大区别吧。可是,她为什么不愿意在学校教室里讲了呢?据她说宁愿在网络上讲课,也不愿意再进学校。既然芳芳老师的语文课那么棒,那么她却不愿意在学校里讲了,这是谁出了问题,她,还是学校?这个问题提一提、想一想就行了,不必问答。

因为,芳芳老师没有要讨论这个问题的想法。坦然地决定离开,不多说什么,这已经是君子的仁义了。

有人把重点问题放在了不辞职、自然退休后的待遇上,甚至还提到了师德与名节。言外之意是,如果不在学校做教师,芳芳老师就不能养活自己,这种想法太懦弱了,也太不把知识、信息当回事儿了。信息时代,靠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再加上勤劳,自食其力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重点问题应该是辞职背后的心灵原因,而不是物质诱惑。当然,也许辞职后,财富真的比在学校多很多。而对这件事情,最应该反思的应该是学校,有时候学校会抱着缺了谁都没事儿的思想,因为在学校眼中,老师原本都一样,打造谁谁会显得不一样。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与不同智商、情商和成绩学生一样,教师也是不同的。被认为是一样的,看似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前天,两会上的一句话很显眼,即“谁能干,就让谁去干。”很提气,但更重要的是落实。

疫情给人们很多、很深的启示,个人有追求自我实现的权力,只要统一在合理的范围内即可。如此说,即便是为财名,又有何错?成功所带来的效应是综合的,并不是单一的物质财富。

丽钧校长为芳芳老师写了文章,我真的很佩服这两位女教师。静下心,找个时间,我也写了点儿,以此向他们致敬。

张丽钧:名师辞职,满屏祝贺,细思极恐?

张丽钧:熊芳芳辞职——“老公待你不薄,却为何要闹着分手?”

榷山

庚子纯阳闰(5.25)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江一,原名金江昆,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衡水市诗词协会理事,教育学术杂志课堂内外好老师签约作者,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灵魂的启蒙不断发生。

(0)

相关推荐